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6-08-27 07:52吴南云张晓芬李红章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系部院系顶岗

吴南云 张晓芬 成 玲 李红章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

吴南云张晓芬成玲李红章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和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改革。本文分析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院系两级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当今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迅速,迫切需求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强化实践教学产并加强实操管理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管理工作日益增多,教学管理和监控力度都有所限制。因此,如何有效构建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管理权责不清并系部权限不足

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学校层面设有校企合作与实验实习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全校的校企合作、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关工作。系部层面设有实训中心部门,全面负责系部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权责关系划分不明晰,工作推诿现象严重,而系部实训中心的权限不足,使得管理工作仅限于校内实验室及实训中心的管理工作,无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如在兼职实训教师的聘任方面,尤其是企业有技术但学历有限的技术人员上,受到了极大约束。因此应该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明确分工,权利重心下移,形成校企合作与实验实习科宏观管理,系部实训中心微观管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2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薄弱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比例应超过50%。实践课时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B类课程(理论+实践),一类是C类独立实践课程(纯实践)。在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效果评价通常和理论课教学采用一样的评价标准。尤其是B类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没有单独体现,一般仅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使学生对课内实践存在偏差,误认为这类课程不是很重要,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而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更是难以操作。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一般都采用2.5+0.5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两年半的时间,半年的校外顶岗实习。一般来说,顶岗实习单位是由学生自主联系与系部推荐相结合的模式而确定。这样造成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分散。系部层面的管理仅限于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电话、微信、QQ等渠道进行联系和监督,对于学生在哪个单位实习,具体做什么岗位工作,工资待遇如何等仅凭学生的说辞。学校层面的监管也只是对于10人以上集中顶岗实习的单位进行走访。故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监管出现了真空放羊式状态,实习效果很难把控。

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实践教学特殊的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建立可行的质量监控方法,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1.3实践教学师资参差不齐实践教学教师发展不畅通

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教师一般包括实验室技术人员、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指导实践课程教师等,是一支重要的实践教学与管理队伍。有的硕士毕业生刚刚毕业就进校进行实践教学,缺乏相关专业实际操作经验。或者有一些实践指导教师虽然持有高级技师证等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但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与企业生产技术发展脱轨,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导致对学生实践技能指导不能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加之实践教学教师后续师资培训相对薄弱,故缺乏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不懂得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实践课程。

由于实践教学的工作环境较差,上课时间长,强度大以及工资待遇低等原因,一般教师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致使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以及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以及人员相对不稳定。实验人员待遇偏低,学习进修机会较少以及坐班制度工作时间长等也阻碍实践教学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加大对实践教师进修培训机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师的职业教学理念和职业技术水平。通过制订政策,积极引导实践教师提升学历晋升职称,提高整体素质,畅通实践教师职业发展,形成合理梯队。

2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对策

2.1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明细两级管理权责

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实践教学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故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使教学管理过程中有“度”可依。坚持适度集中和分权原则,明确责任,协调分工,理清院系二级管理关系,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衔接,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及时反馈和解决。通过将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学校层面的实践管理部门将着眼于宏观指导,调控和监督,系部层面的实践管理部门将用于实践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能结合专业实际安排,突显专业特色。

2.2加强实践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故实践课程的考核应该以“技术技能”为本,加强考核过程的规范化职业化,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素养,将实践课程的考核独立化。具体思路如下图。

实践教学体系图

加强信息化系统开发,将校企合作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供顶岗和毕业学生参考和选择。开发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平台,系部层面从学生申请顶岗实习审批、实习指导教师、意外险的购买、顶岗实习单位信息、学生实习岗位等前期工作到顶岗实习教师指导记录、学生的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单位的变更等中期工作,到顶岗实习的鉴定成绩、顶岗实习总结、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等后期工作都可以通过平台完成。与平台对接的APP可以定位学生的精确位置。教师可以借此来查看跟踪学生的顶岗到岗情况,方便对学生进行监控等。学校层面的实践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查看顶岗学生的分布情况,导出顶岗实习情况分析,学生顶岗稳定性分析等,可以从宏观把握学生实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回访学生,教学质量监控效果得到提升,使实践教学管理向规范化、网络化模式转变。

2.3畅通实践教学教师职业发展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对高职院校而言,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是十分有益的。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理论、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培训,多组织实践教师去进修培训提升学历到企业去挂职锻炼等,为实践教师的职业发展畅通道路。

学校可以提升从事实践教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晋升职称等方面适当予以倾斜,将实践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在企业兼职(全职)的实践经历等作为教师职称聘任以及职务提升和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的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发挥系部工作的灵活性积极性。实行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应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明细权责,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提升实践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学管理良性运行。

[1]王丁宏.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微——基于河西学院的案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5,31(4):115-119.

[2]林徐润.高职院校两级教学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下):36-37.

[3]马云阔.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5):113-114.

猜你喜欢
系部院系顶岗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