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经职业康复后复工的研究

2016-08-27 07:52谢碧娟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厂方工作岗位患肢

谢碧娟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2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经职业康复后复工的研究

谢碧娟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职业康复治疗和意义。方法:将2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工作能力、就业意愿、职业康复训练和重返工作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均在结束康复训练后到拆除内固定之前参加了一定的工作,有助于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并提高了厂方的经济效益和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

内固定术后职业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1920年,美国首先颁布《职业康复法》,随之在世界各国兴起。职业康复是全面康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为残疾人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并使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过程。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在功能得到一定康复后已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若进行一定的职业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其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0岁至48岁,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10例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3例脊柱骨折。

1.2职业能力评估

20例患者均实行了内固定术,医疗康复结束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称ADL,以下同)基本独立,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或肌力下降,如上肢骨折患者肩、肘、腕和各指关节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下肢骨折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受限,脊柱骨折患者腰部活动受限等。患者双手操作机器、站立操作能力、搬运能力等职业能力存在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患者完全不能胜任原工作。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原工作岗位的恐惧和对未来职业能力的担忧。

1.3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1.3.1增强功能训练继续增强肌力和功能训练,防止关节挛缩,并配合一定的物理因子治疗或中医康复治疗,以减轻训练后疼痛或水肿等其它不适。

1.3.2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对上肢骨折患者,主要加强患肢的操作能力训练、协调能力训练等;对下肢骨折患者,重点加强站立操作能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训练;对于脊柱骨折的患者,加强腰背肌训练,教会正确的操作姿势,逐步提升患者整体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1.3.3加强社区适应训练组织患者前往不同的社区以适应社区生活。患者自行实现坐车出行、与人交流和购买生活用品等活动。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重返工作岗位做准备。

1.3.4加强小组治疗将5~8位患者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小组治疗的方式,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和精神上的鼓励,加强病友之间的友谊,互相学习坚强面对的精神并互相帮助解决一些工伤后的评残赔偿等问题。

1.3.5加强健康安全讲座通过健康安全讲座,让患者有良好的对待伤残的心态,教会其克服疼痛和不适的方法并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工伤保险知识等,不断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1.3.6进行现场工作评估和指导陪同患者返厂方视察其原工作岗位,评估患者的职业能力是否适应该岗位的工作强度。同时,与厂方沟通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对于不能胜任原工作的患者,讨论安排适合其现有职业能力的工作岗位,作为其内固定拆除之前的一个过渡。

除此之外,患者还接受一定的文体训练和特殊工娱治疗,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训练环境。

1.4随访

患者出院后,随访六个月,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了解工作后出现的患肢不适并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及时与厂方沟通,侧面了解患者的工作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工作建议。

2 结果

2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均在工伤康复中心行职业康复训练后,在厂方的帮助下,尝试复工。其中,有8位患者重新返回原工作岗位,有11位患者通过职康部门帮助,与厂方协商,转到过渡性工作岗位。另有1位患者曾短暂复工,因再次入院拆除内固定而离开工作岗位。复工后的患者初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患肢酸痛,以内固定处较为明显。重返原工作岗位的患者还存在一定的恐惧。随访时,建议患者采取疼痛适应方法并不断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交代其注意正确的安全生产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均能较好的适应工作,厂方对患者的表现均满意,满意度为100%(见下表)。

复工情况表

3 典型病例

陆先生,男,25岁,在某印刷厂工作,为操作磨光机的师傅,工资约1 500元/月。2010年6月13日,陆先生在操作磨光机时,不幸左上肢被卷入磨光机中。医院诊断为“左肱骨中上段骨折、左腕部皮肤挫裂伤、左肩部软组织擦伤”,并行“左肱骨中上段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术后,陆先生左上肢肌力减退,肩、肘、腕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手术区疼痛,遂转康复中心行综合康复治疗45天,肩、肘、腕关节活动度好转,但患者骨折尚未完全愈合,内固定未拆除。工作能力下降,无法重返原工作。于是,陆先生再转入康复中心的职业康复区行职业康复治疗。在职业康复区,陆先生接受了综合的康复治疗:①增强左上肢肌力和左上肢功能训练并加强左肩关节活动度训练。②加强左上肢操作能力训练,提升其整体的工作能力。③加强社区适应训练,同其他病友多次外出,适应社区生活,帮助其重返工作岗位。④参加小组治疗,给予心理辅导和精神上的鼓励,加强病友之间的友谊,互相学习坚强面对的精神并互相帮助解决一些工伤后的赔偿等问题。⑤加强健康安全讲座,通过讲课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工伤保险知识等,不断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⑥进行现场工作评估和指导,同厂方沟通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并讨论下一步职业康复方案。经过75天的职业康复治疗,患者左上臂手术区疼痛减轻,左肩关节活动度加大,左上肢的肌力较前明显提高,操作能力增强,整体的工作能力提升。但因患者左上肢耐力降低,左肱骨骨折处尚未完全愈合,内固定尚未拆除,无法适应原工作岗位的强度。通过与厂方沟通,厂方为患者安排流水线上包装的工作。待患者内固定拆除后,再视情况重返原工作岗位任师傅一职。该包装岗位每日工作8 h,工资约1 800元/月,强度不大,但需要一定的左上肢耐力,患者同意。复工后有疼痛,多次电话回访,并给予心理辅导。患者适应良好,厂方亦较满意。

4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它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功能恢复,而且是心理的康复。康复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并帮助患者返回工作岗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一般术后几个月甚至一年后方可视骨折愈合情况考虑是否拆除内固定。以往的患者在结束康复治疗后均回家休息,一直到拆除内固定的半年多,均未参加任何工作。休息后的患者既不能继续锻炼患肢,又让患者与社会孤立,非常不利其身心康复。本研究强调患者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予正确的职业能力训练,帮助其重返工作岗位。20例内固定患者重返工作主要有以下意义:①让患者继续锻炼患肢功能,防止关节挛缩和肌力减退。患者若回家休息,都会刻意保护患肢,减少患肢活动,使患肢功能减退。②减轻经济压力。患者在工伤康复期间,收入减少。而很多患者都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若能重返工作岗位,无疑可以提高其工伤期间的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③给厂方减轻工作压力。因患者的工伤给厂方的工作压力加大,厂方只好增加其他职工的加班次数和工作时间。这又是再发工伤的隐患。患者在功能有一定恢复的情况下若能返工厂参加一定的工作,则可减低厂方人力资源的压力。④促进患者心理康复。创伤后的患者都对伤残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并对原工作岗位存在恐惧,害怕面对患肢,害怕面对熟人,也担忧将来能否营生等。职业活动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一种社会性生产性活动。若经过一定的职业康复训练后,再让患者重新返回工作岗位,患者就能树立信心,坚强面对伤残,能坦然跟熟人交流并在工作中找回自信。

[1]王莲屏.9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职业康复分析[J].中国康复,2001,16(1):57-58.

[2]何青.论残疾人职业评定的意义、原则、内容与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1):35-37.

猜你喜欢
厂方工作岗位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课程建设探讨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开年珠宝小惊喜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真心可笑的办公室规则
孩子的眼睛
劳动合同到期了,需要重新签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