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背景下幼小衔接的教育研究

2016-08-29 12:41何芸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幼小国学传统

何芸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在进行国学经典的幼小衔接教育研究课题的实践中,我们通过精选国学经典教育内容,选择多样的学习形式、制定详细的教育目标,幼小联手,家园联手,实现了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一、选择适宜的国学内容,形成幼小衔接的教育课程

“以学定教”是基于儿童兴趣和能力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把准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教学活动。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精选了适宜的国学教学内容。

1.童蒙教材,奠定兴趣基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首选了《三字经》作为基础童蒙教材,因为在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它的取材来源于各种典故,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幼儿在欣赏、阅读、表演《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2.新“六艺”教育,提高能力素养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为:礼、乐、射、御、书、数。分别对应着:礼节、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算法。以现代教育的角度看,从“弟子规”走向“公民规”,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必然的价值选择。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照搬古代的六艺,而是创新教育形式,形成新“六艺”教育,即德育教育、艺术教育、体育锻炼、出行知识、前书写学习和生活化数学教育。从幼儿的发展来说,尊重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关注如何让国学经典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充分满足,才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二、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建构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

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是丰富多样并相互配合使用的。教师面对的是—个个不断在发展、变化的完整的教育对象,因此我们遵循“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依照幼儿的发展特点,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1.听一国学经典的隐形渗透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播放各种传统音乐、国学经典、古代诗词、唐诗新唱、儿童故事、名人童年、美德故事、中国寓言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儿童睡前小故事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2.读一国学经典的兴趣启蒙

喜欢阅读的孩子可以打开学习的大门,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小让孩子读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的书籍—圣贤经典,可以让孩子和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因此,我们通过集体阅读、小组导读、亲子阅读等多种形式,以“我是小诗人”“小八哥讲寓言故事”“快乐国学电视台”“经典诵读小舞台”等个性化的丰富活动,以幼儿喜欢的方式阅读和表现经典,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3.看一国学经典的有效融合

幼儿期是模仿性最强的阶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幼儿多通道感知中华文化。因此,我们下载了许多经典的国学动画片,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孩子模范动画中正面的、积极的人物形象,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经典并模仿人物形象养成良好美德。

4.玩一国学经典的思维飞跃

抓住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玩转经典,以文化生活化的方式直接切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更直接,更直观地贴近经典。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专门开设了“民间游戏区”;角色游戏中,有民俗体验角;区域活动中,有传统益智玩具探索区等。寓教于乐,在玩中学,玩中求发展。

三、细化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实现国学经典的教育扎根

对于国学经典教育,曾有一位校长这样说:“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的生命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里,进而把一个生物意义匕的自然人逐渐培育成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就是要孩子在十三岁之前的记忆黄金期,不失时机,对国学经典熟读成诵,满腹经纶,为一辈子可持续发展和幸福打好底色。”国学经典的教育,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细化了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与国学经典教育目标有机渗透,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

首先是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习惯。比如,我们教育孩子在阅读区看完书后要将物品放回原处,就会引用《弟子规》中所言“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教育孩子爱惜粮食,会引用《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教育孩子珍惜时间,会引用《明日歌》中所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等。孩子在不断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逐步学会自我管理,会管理好自己的物品,会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有事会大胆的说,懂得讲卫生和注意保护自己,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有良好的作息习惯,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其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的必备条件。当幼儿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因此,我们举行的“我是小诗人”“小八哥讲寓言故事”“快乐国学电视台”“经典诵读小舞台”等活动,通过表演、人气拉票、获奖小感言、同伴互动游戏等形式,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好与伙伴的关系,让孩子能正确认同自己的优缺点,认同别人的优点等,为以后升入小学熟悉新老师、交新朋友服务。

传统文化教育的升温,是文化反思在教育领域的必然反映,是教育的完善和补偿。推广“国学经典”并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满口之乎者也、诗云子日,而是要把传统经典文化转化为综合素养,转化为一种道德伦理,一种个人素养,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能力,以利于顺利进入小学开启新—阶段的学习。

猜你喜欢
幼小国学传统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垂”改成“掉”,好不好?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少年力斗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