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连接的空间:从“再现”到“表达”
——读刘影新作有感

2016-09-01 07:04宁佳NingJia
当代美术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绘画图像艺术

宁佳 Ning Jia

与自然连接的空间:从“再现”到“表达”
——读刘影新作有感

宁佳 Ning Jia

流变的秩序——刘影个展

2016.5.5—5.30

主办:法国巴黎1618画廊

1刘影拆哪儿?布面丙烯160×120cm2016

风景画是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母题,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在庞贝古城的壁画中出现的具有装饰性的表现田园风光内容的作品。经历了尼德兰艺术、印象派艺术等漫长的历史发展,“风景写生”的重点绝不是复制和再现自然景观和物象形态,而是呈现艺术家观察和思考的方法。作者以刘影的艺术为例,阐述了风景绘画中的表达之美。

风景绘画,表达,社会微景观

2刘影失焦1布面丙烯160×120cm2016

几日前,得到青年艺术家刘影的邀约,说是他正在为自己的毕业创作厘清思路和做一些阶段性的总结,想请我写点文字作为介绍。而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犹豫和不安的,因为与刘影相识已久,坐而谈艺的机会却并不多。我知道他师从四川美院风格独树一帜的翁凯旋教授,一直以来都以“风景画”为母题进行创作,而这恰是我本身不太了解和擅长的一个绘画领域。

我们都知道,“风景画”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母题,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在庞贝古城的壁画中出现的具有装饰性的表现田园风光内容的作品。而直到17世纪尼德兰的艺术家们才开始将之作为绘画类型的一个独立分支来进行研究,他们则被称为艺术史上最早发现“天空之美”的人。19世纪初开始,一些伟大的艺术家,比如特纳、康斯特布尔等人开始致力于将风景画摆脱装饰性的束缚,提升到高贵“纯艺术”的地位。当然最后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则不得不归功于法国的印象派,他们将色彩魅力从自然的光线与空气中释放出来,甚至于也直接影响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端。介绍这么多背景,不仅是要从艺术史的脉络中强调出“风景画”的时间线索,更是要说明“风景写生”绝不仅仅是像镜子那样去复制和再现自然景观和物象形态,而是通过“风景”或称“自然”这一媒介呈现艺术家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而刘影真正的认知艺术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最为悠久、传统的观看方式开始的。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四川美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刘影,供职于成都一家著名建筑师事务所。不过,在工作七年以后,他放弃了令人艳羡的待遇和理想的人生轨迹,重新进入四川美院油画系,成为了一名在读研究生。虽然,我们并没有正面谈及他这次人生重要转变的因缘,但我从他口中不自觉蹦出的关键词,找到了可能的答案——“表达、表达……自由的表达”。由于之前所学为设计专业,造型训练较少,刘影在学习初期所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我曾亲眼见他研究生一年级时选修了数量惊人的各种艺术课程,每天步履匆忙地来往于川美各个教室。他曾坦言,辞掉工作后回校学习,他的内心存在比同学们更多的焦虑、恐惧和渴望。我想,正是这种根植他内心不断自我认知的欲望,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幸运的是,导师教授给他一套操作性极强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从肌理塑造、表现手法、色调关系,刘影在层层递进的风景写生训练模式下,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其绘画能力日益精进。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种“风格化”的绘画方式,以其强大的感染力,消磨着“个体的意志”。刘影很清楚自己需要的不仅仅是如何再现自然,而是如何实现自我表达。虽然研究生学习阶段曾多次随导师赴各地写生考察,这些创作也令他载誉颇多,但其内心一直渴望寻找到自我突破。基于此,在熟悉了油画语言之后,刘影开始希望在“风景画”中加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态度。从题材到技术,他开始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设计不同的难题。研究生三年时间里,他从“风景写生”入手,经过中间阶段的摇摆、挣扎、探索,终于在毕业前夕以“现实风景”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收官。

从题材着眼,我将他的近作大致归纳为“社会微景观”系列。这批作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调整与探索:创作初期,刘影主要从自己熟悉的画面氛围营造,油画语言调整入手绘制了一些宏大的场景,譬如波涛、海面等。很短的一段时间后,他就发觉这和自己的体验并无太大关系,而容易沉溺于个人语言上的探索和自娱自乐。他开始挖掘自身特点转入第二阶段。得益于本科所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大型设计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刘影对现实空间一直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度。其实,从三维立体空间的设计,到二维平面绘画的学习,他常会有一种困惑:即空间的围合以及人所感受到的安全感是究竟如何形成的,而这种构成关系是否能通过画面来进行有效传达。找到这样的具有独特个人经验的切入点,他很快进行到了具体效果的实验阶段,为了和以往的绘画惯性拉开距离,他特别选择了素描小稿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这段时间里他找到自己偏好的一些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陈设和优美繁复的家居饰品来进行空间的错搭,同时在画面中穿插了许多纤细、无序、蓬勃生长的藤蔓,像极了一段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内心独白。

1刘影仲夏夜之梦布面丙烯60×80cm2015

2刘影时光的罅隙1布面丙烯60×120cm2016

3刘影时光的罅隙2布面丙烯60×120cm2016

但是,在画面效果实验初步成功后,如何让绘画空间回归它的纯粹的二维性,成为刘影挥之不去的个人情结。他开始尝试一些绘画语言表达的实验。他迅速进行到了第三个阶段的工作,刚开始受到了一些大卫·霍克尼的影响,刘影的主要方法仍是在自己擅长的风景画中加入一些平面构成效果,这样的处理使得他总在绘制的细节泥潭中徘徊。虽然这个阶段获得了导师和朋友们的好评,他仍然决心反叛自己,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油画体积表现的最大特点,突出个人经验的言说与表达。他开始从自己的感动和记忆中寻找到场景化的社会景观,并以自己偏爱的丝网版画的单纯、鲜亮的艺术效果来进行视觉呈现。创作方法主要是以丙烯平涂作底,然后以薄油上彩,在单纯的空间分割中留下油画特有的笔触感和美感,最后辅以素描勾勒细节。并以模仿丝网版印制过程中的层层叠加,以及错版等艺术效果。在画面中形成了偏设计、偏构成的现代图景。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时候我终于感觉自己从几个方面做好了这个系列创作的准备:题材上强调空间的表达,语言上借用丝网版画的肌理,画面整体是对空间平面感效果的追求。” 显然,在刘影的绘画实验中,现实情境和图像叙事交织、个人化与日常化混杂,图式和符号并置,全面进入微观的“小时代”。

也正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刘影真正开始从对“自然景观”的被动描摹,过渡到了对“社会景观”的主动表达。而实际上,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是他逐渐放弃自身所学,所擅长东西的一个过程,也是他日益形成个人艺术观的成长过程。另一个有趣的创作特征是,虽然刘影的画面总是充满着当代的波普意味,但实际上他在创作过程中几乎不使用现成的图片进行参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大脑实际上对图形处理最后的效果已经有了很精确的预想,这种能力当然得益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从画底的平涂,到饱和色的添加,偶发效果的保留,以及主体繁杂细节的刻画,刘影用一种心灵演算,带给画面既克制又生动的视觉特征。

而这种特点实际上和2000年以后形成的四川“新绘画”潮流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绘画”仅被艺术家们当作一种手段,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媒介物,一套解读现实世界的方法。借助于个人的视觉经验和观念叙述的方式,他们能自然地完成一套图像化的话题制造。就这种艺术创作方式而言,所谓的“图像”就是选定一个相对稳定的表现对象,并按照既定的程序对这一“符号”进行系列创作。显然,这种作品范本化的创作思路,促使绘画的“图像化”成为当代艺术风格与观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这种全新的视觉经验也在逐步对当代人的感知和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刘影正是十分善于利用当代图像资源的典型代表,他喜欢将多种符号与跨界元素在画中并置。在《对钢琴的公审》、《楚门的世界》中追求一种超现实、平面化的构成效果。到《游,乐园》,画面的纵深感被尽量的压缩,加上大面积单纯色彩的平涂,使得主体图式显著跃现出来,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视觉识别和感染力。而在《星期三的家庭例会》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主题开始留恋于琐碎的日常经历,混杂着许多个人幻想的元素,不仅使那些青春期的自我图像具备了一种超验特征和刺激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对于生活美学轻松的追求。在这个系列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发掘出刘影在一个疏离于画面的“自我”。这种画面感觉赋予了其作品一个突出的艺术特征:既观照现实,又游离于现实之外。

4刘影时光的罅隙3布面丙烯60×120cm2016

而就绘画语言而言,刘影的作品在逐步去除传统主题性的宏观描述后,将关注点落脚在了图像实验上。其作品的意义诉求也通过平面化的图像构成来承载,这种和现代主义绘画通过形式的独立来捍卫主体存在的精英性相异,愈加类型化的艺术特征要求作品的图像表达直接与当代现实发生关系。可见,图像在刘影的作品中具有了多种功能,它既可以被理解为文化学、社会学阐述方面的现实图像,也可以被看作是视觉的、形式的、个人化的识别符号。而这些符号的背后则是他企图唤醒的被社会、被集体、被人们忽略的现实存在的良苦用心。

维特根斯坦曾认为,以色彩为媒介,就有可能对主观与世界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而刘影的艺术实验,则是以画面空间为媒介,将自己质疑的现实世界与人生的主观体悟实实在在的联系在了一起。

显然,这类在绘画性和内在主题上都有别于以往一个时期的绘画特征,不仅体现了大众文化时代新的视觉方式,同时也可归结为图像时代的转向带来的自我诉求。依靠这种社会日益“景观化”的力量,在今天艺术家们试图打破绘画言说的边界,希望以此在艺术体验过程中寻得有关个人意义的归属。这一点在刘影的作品中被体现得更为直截了当,充满了感染人心的力量。

颜宁志 张子睿

在跨领域艺术创作之中,颜宁志与他的作品格外耀眼。除了有着强烈的个人视觉风格,更重要的是,他无论绘画、装置、影像、设计的服装都极为清晰地在他个人的风格脉络之中跃动、升华。他浓郁饱满的色彩支配了作品的全部,用感性灵动的造型突破了框架的束缚。他让生命在色彩中流动……

葛平伟

我感兴趣的是材料本身所特有的自然属性,材料可以作为造型媒介和文化承载的依托“共质”,而《·结·》系列是基于材料语言的内核“特质”。木头、石头、空气、水等媒材都有其固在的“特质”……

Space Connecting with Nature: from “Reappear” to “Express”——Review on Liu Ying's New Works

Landscape painting is an important motif in art history,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wall paintings of ancient Pompeii in the 1st century AD, some of which are decorative works showing pastoral scenery. After long evolution of Netherlands art and impressionism, the focus of “landscape sketching” is not a simple duplication or reappearance of natural scenery and shape of objects, but a way to present artists'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The author takes Liu Ying's works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charm of expression in landscape painting.

Landscape painting, Expression, Social microlandscape

猜你喜欢
绘画图像艺术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