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口县瑶族口述医药文献调查分析

2016-09-02 06:50王睿睿左爱学饶高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瑶族医药文献

李 莉 王睿睿 左爱学 饶高雄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民族医药

云南河口县瑶族口述医药文献调查分析

李莉王睿睿左爱学饶高雄*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造就了河口县丰富的医药资源,文中通过对河口县瑶族民间草医进行走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瑶族草医的基本情况、诊疗特色、口述医药文献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河口瑶族草医人口社会学信息、口述医药文献发展现状的数据对瑶族医药的发展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经济、文化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河口县;瑶族;口述医药文献

河口瑶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雨林气候,高温高热,雨量充沛,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适宜于中草药的生长,中草药资源较为丰富。河口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7.3%,据资源调查统计,有野生植物3619种,野生动物378种[1]。瑶族是我国南方古老民族之一,是驰名中外的山地民族。“南岭无山不有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师带徒、父传子、母传女的方式传录下来,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瑶族医药学,成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河口瑶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在漫长的生活中就地取材,形成了自已民族独特的口述医药文献资源。他们的医药传统知识缺乏典籍记载和系统的整理,瑶族的医药传统知识全靠从医者以口传心记、指物传承、亲教秘传的方式[3]。医药经验保留在老瑶医的脑子里,靠口碑传承的方式世代传承,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代医药逐渐被瑶族民众接受,瑶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冲击。

为了解河口县瑶族口述医药文献的实际状况,笔者走访了河口县瑶山乡、莲花滩乡、坝洒农场、南溪农场、蚂蟥堡农场等地,采访了当地有名气的瑶族草医19人,他们具有一定的瑶医知识,大部分年纪较大的老瑶医都不识字,较年轻的稍识一点字但文化水平较低。我们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河口县瑶族口述医药文献目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当地政府及研究专家参考。

1 调查对象及内容

1.1调查对象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瑶族草医,了解不同的瑶族民间医生最擅长治疗疾病的特点、特色治疗法。

1.2调查方法走访瑶族草医了解到的单方验方,相关口述医药文献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在采访过程中,在对方允许的情况下,拍照、录像形式记录采访的过程。走访完后,对所收集的口述医药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3调查内容 ①调查有知名度的瑶族草医,是否存在单方、验方、祖传秘方或其他口述医药文献,对哪些方面的疾病有特色疗法,患者是否跟踪记录等。②当地瑶族的生活习性,瑶族草医上山采药有什么忌讳、仪式等[4]。

2 调查结果

2.1河口瑶族草医基本情况调查如表1显示,河口县瑶族分为红头瑶、蓝靛瑶、白线瑶、沙瑶,本次调查主要是红头瑶、蓝靛瑶,红头瑶和蓝靛瑶草医分别为10人(占52.6%)和9人(占47.4%),其中红头瑶草医以女性居多,为9人,占红头瑶草医的90%;而蓝靛瑶草医以男性居多,为7人,占蓝靛瑶草医的77.8%。瑶族草医文化均较低,学历均为小学以下,其中小学文化9人(占47.4%),文盲10人(占52.6%)。现有瑶族草医年纪较大,本次调查的19名草医年纪均在50岁以上,其中50~60岁的7人(占 36.8%),61~70岁的7人(占36.8%),70~80岁的2人(占 10.5 %),80岁以上的3人(占15.7%)。

表1 河口县瑶医基本情况调查

2.2河口瑶族医药传承情况调查如表2 显示,河口县瑶族草医祖传习医的14人(占73.3%),通过拜师习医的6人(占31.6%)。目前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有9人(占47.4%)的目前仍无传人,有8人(占42.1%)将自己的医学知识传给了家人,其中仅1人(占5.3%)全部传给了家人,另外7人(占36.8%)仅将掌握的部分知识传给了家人。瑶族草医对于传承较为保守,大多不愿意传给家人以外的外姓徒弟(必须是瑶族),只有2人(占10.5%)传给了外姓徒弟且有所保留。

表2 河口县瑶族医药文化传承情况调查

2.3河口瑶族医药相关民族文化和习俗调查瑶族草医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低,至今保留着传统宗教的信仰。 在行医采药的过程中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也保留了一些民族特色浓郁的医药文化。调查结果显示,红头瑶对采药时间、忌讳等要求较多,采药必须是农历的单数日子,碰到不好的天气和特殊的人或事都不采药,看病时也有较多的忌讳,对日子、患者都有选择。红头瑶草医对药物配方的药味数也有要求,必须是单数。蓝靛瑶则忌讳较少,配药味数以男女区分,男性患者单数味药,女性患者双数味药。

表3 河口县瑶族医药相关民族文化和习俗调查

3 河口县瑶族医药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3.1瑶族草医思想保守,传承意愿不强,传承有所保留如表2统计显示,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走访的19位老瑶医中,有12人(占63.2%)的表示支持自已的子女学习瑶族医药知识,并将自已掌握的瑶族医药知识传承下去,但目前只有8人(占52.6%)有家人作为传人,只有1人(占5.3%)完全掌握所传医药知识;仅有2人(占10.52%)将瑶医知识有保留的传给家族外的徒弟。虽然部分瑶医由于家人不愿学习或学习能力有限,至今仍无传人;有3人(占15.8%)坚持不传外人,宁愿失传也不带徒弟。

笔者调查显示,大部分瑶族草医固守传统思想保守,医药知识基本是传内不传外(只传家族中人),有的是传女不传男(如治疗妇科病,家族中男子愿意学习的也不传);大多数瑶医有宁愿失传,也绝不“乱”传的理念,且传承中存在故意误传和有所保留的情况。随着老瑶医的自然减员而丢失,有部分疗效显著的瑶族医药单方偏方将存在遗失的可能或已遗失。

3.2口述医药文献不成体系,无文字记载,误传失传严重河口瑶族医药历史悠久,瑶医们的用药经验十分丰富,并且深深扎根于民间瑶医之中,入山采药,沿寨行医。医药不分家,懂医则通药,习药必通医。但瑶族没有自已的文字,且掌握医药知识的瑶医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因此他们的医药传统知识缺乏记载和系统的整理。瑶族医药传统知识全靠从医者以口传心记、指物传承、亲教秘传的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极易造成瑶族医药经验的丢失、误传的现象。调查中发现,瑶族草医中68.4%认为自己记住的药方、草药比师傅要少, 36.8%的人认为自己记住的药方中有些错误的地方,并导致药方效果变差。河口县域的瑶医们之间一般不交流,各自都有自已的祖传单方、验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有73.7%的瑶医有祖传的验方,这些验方从未公开过,其真实有效性、是否有重复性无法获得比对。由于瑶医们各自存在保秘的情况,也为我们的调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口述医药文献十分分散,难以一一调查。河口县的老瑶医几乎没有对自已的医药知识进行整理,90%的有知名度的老瑶医(年龄在80岁以上的)都是文盲,对自已的祖传的瑶族医药知识没有意识或能力进行整理和记录,只是有患者上门寻药,他们才去找药并带上自已的传承人,对瑶族医药文献的保护意识薄弱。

3.3瑶族民间医药应用萎缩,患者越来越少,草药越来越难找随着城市化和强势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当地瑶族医药的医疗市场和生存空间也将加速压缩。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只是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治不了的疑难杂症才找老瑶医配药。走访中的31.6 %的草医承认就医的患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瑶族草医们用药主要是居住地采集的动植物药,随着当地发展经济,部分地区植被破坏、生物物种数量减少,药物动植物资源在不断的减少。走访的19位老瑶医均认为找药越来越困难,有的疾病需要的一些药材已经找不到了,直接影响了治病的疗效,这也是患者就医人数的减少原因之一。3.4医药知识传承不佳,年轻人不愿跟学,传承后继无人在走访的河口瑶族草医中,传给他们的家族学习瑶族医药的占42.1%,并且他们的家族(子女)中只是学习其中的一部分,完全掌握的仅为5.3%;传给家人以外的(必须是瑶族人,极少数是其他民族)占10.52%;而没有传人的占57.89%。在走访过程中,传给家族的瑶族医药知识要比传外人的要多,对于外人还是有所保留。

4 对河口瑶族口述医药文献发掘和发展的看法

4.1文化素质对瑶族医药文献的影响河口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经济,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文化素质的提升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对口述医药文献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有限。笔者调查中大多数的瑶医认为患者减少,医药知识有流失。但是走访中笔者也发现了特例(1人,占5.3%),河口南溪赵某某(红头瑶)的患者的呈现增长情况,她本人小学毕业,具有一定的文化,在她祖传、拜师学习的过程中对口述医药文献有所记录,并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有创新发展,对某些种类疾病的用药治疗效果甚至好过师傅,所以她的患者呈增长情况。赵某某对瑶族医药知识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较好,还将自己女儿送到医学专业学校学习,希望将瑶族医药发展壮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人们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迅速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瑶族医药生存的文化根基越来越弱,文化水平较低的瑶医不能阐明医药理论,本就不足使患者信服,加之传统思想保密思维作祟,常常故意隐瞒,含糊其辞,更加使患者倾向于选择理论体系完善药理明确的现代医药。上述所说南溪赵某某因本人有一定文化且善于学习,笔者采访中发现她能将现代医药理论用于解释相关病症,并对自己所用草药的药理药效进行简单的分析,且她愿意将自己的医药知识与别人交流。因此她的医药知识较为丰富且吸收了现代医药的很多名词,她的患者对她比较信服,这也是她的患者不减反增的原因。由此可见文化水平有助于改变瑶医的知识结构、传承意识和发展的能力,对于瑶族医药的发掘和壮大意义重大。

4.2政府宣传对瑶族医药文化的影响瑶族医药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的具有独特的瑶族特色的口述医药知识,他们的用药大多是野生的植物药,多为亲自上山采药,方法简单,治疗费用便宜,对某些种类的疾病(如跌打损伤,肝病,肾病,妇科疾病等)确实疗效显著。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许多显效病例,但出于保密的原则,很多瑶医不愿接受调查更不愿交流医药知识,如果有政府出面对医药文化的传承及保护进行大力宣传,政策上鼓励医药文化的交流,可通过建设瑶族文化博物馆,对瑶族名医、诊疗方法和特色医药进行宣传[5],使得民众了解进而相信瑶医,瑶医的发展才能有所进步。

由于当地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影响,在走访中100%老瑶医反映,找药越来越难,有的药已经很难采或已经采不到了,因而严重影响疗效,也有些瑶医因为采不到药,放弃对患者的治疗。可由政府出面建立野生自然资源保护区(目前瑶山乡已划出一部分区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药用种类的种质资源保护,对瑶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一些珍贵的药材如野生的石斛、重楼,亦可大力开展规模化生态种植,带动地方经济效益。老瑶医看病与中医不同,他们主要是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再配制草药服用,存在着“药强医弱,特色不浓”的问题,配制的草药也是野生的天然药物,只有确保药源的可持续性,使之成为瑶医药发展的不竭源泉[6]。

5 小结

河口瑶族口述医药是瑶族同胞们在长期与自然界抗争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医学积累,形成他们民族医学文化,有瑶族的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同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其用药方法和用药经验都有着其鲜明的特色,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瑶医药防病、治病和保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河口县瑶族口述医药文献的调查,基本了解了瑶族口述医药文献的现状及老

瑶医目前的生存状况,瑶族口述医药以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为主,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现有的老瑶医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瑶族医药的发展缺乏提高的意识,加上保守观念强,许多瑶医药经验面临失传或已经失传,挖掘、继承和发展瑶族医药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河口县瑶族口述医药文献要得以完好的保存发展,必须发挥自已民族医药的优势,对外加强对瑶医药的宣传,不断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对民间知名度高的老瑶医的经验方、单方、验方、秘方,应采取有效措施关心、启用、引导他们服务社会和人民。把他们祖传、自已毕生摸索的经验传授给家人或愿意传承瑶族医药文化的人,为瑶族医药的发展创新提供人材培养[7]。通过科研人员和企业的介入还可以把有特色的瑶族口述医药作为新药的研发进一步开发出来,比如瑶医在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红头瑶治妇科疾病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式,运用现代的医学知识,对瑶医进行发扬光大,方能造福于人民。

[1]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口瑶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2]戴斌,邱翠嫦.瑶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3,65:314-318.

[3]李嵘,龙春林.云南金平瑶族医药初探[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75-779.

[4]罗洪庆.河口瑶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

[5]徐士奎,罗艳秋.从产业角度打造民族医药发展载体[J].中国民族医药,2006(5):82.

[6]胡书平,刘同祥.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1):76.

[7]车彦云,李莉,张雅琼,等.云南河口县瑶族医药传承和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3):7-8.

The Investigation of Yao Nationality Oral Medicine Literature in Hekou County Yunnan Province

LI liWANG RuiruiZUO AixueRAO Gaoxi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natural medical resources in Hekou county are its typical tropical and vertical climate. We have visited yao nationality medical practitioner lived in Hekou county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 basic information, th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ral medical literature. Through the research data of yao nationality oral medicial literature,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lo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

Hekou county; Yao nationality; Oral medical literature

云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KY14)。

李莉(1968-),女,汉族,云南河口人,本科,实验师,主要从事中药化学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工作。E-mail:465858375@qq.com

饶高雄(1965-),男,汉族,贵州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化学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E-mail:rao13987124569@qq.com

R29

A

1007-8517(2016)14-0001-05

2016.05.15)

猜你喜欢
瑶族医药文献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传统医药类非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