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滑囊炎综合治疗63例疗效探讨

2016-09-03 11:10任红梅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663099
中外医疗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肩峰肩部肩关节

任红梅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 663099

肩峰下滑囊炎综合治疗63例疗效探讨

任红梅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 663099

目的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治疗中采用综合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5年10月该院治疗的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作为对象,所选患者均给予电针、药物、电磁波照射以及刺络拔罐等综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肩关节外展度。结果 综合治疗痊愈率为68.25%,有效率为90.48%。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肩关节外展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峰下滑囊炎的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肩峰下滑囊炎;综合治疗;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bursitis.Methods 6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bursitis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10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and all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uch as electropuncture,drug,electromagneticwave irradiation and pricking and cupping,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visual analogue sca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shoulder abdu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ere respectively 68.25%and 90.48%,the differences i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s and shoulder abduction degre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for subacromial bursitis is obvious,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Subacromial bursitis;Combined treatment;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肩峰下滑囊炎是由于肩峰下滑囊受到肩峰以及喙肩韧带等的反复摩擦挤压产生的损伤性炎症反应[1]。患者常表现为肩部的剧烈疼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以及生活。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的不断发展,其在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的成效,有效地改善了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现状。该研究为了探讨综合治疗对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对2010年2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63例患者进行电针、药物、电磁波照射以及刺络拔罐等中医综合治疗并统计分析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外展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该院门诊部收治的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患者资料来源于2010年2月—2015年10月。入选患者均为随机选取,均具有临床代表性。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包括男性患者25例以及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在3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3± 5.70)岁。肩峰下滑囊炎病程在1 d~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0.56±0.13)年。患者均以肩部疼痛难眠以及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来门诊治疗。除肩峰下滑囊炎外,患者不存在其他系统以及器官的额严重疾病。入选63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病程以及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诊断标准

患者多存在劳损病史以及肩部外伤史,表现为肩峰下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以及体征。肩峰外端可存在肿块以及压痛感等。

1.3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入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②患者存在肩部劳损性病史以及肩部外伤史等;③入选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④排除存在局部皮肤感染的患者;⑤排除肱二头肌以及冈上肌肌腱断裂或者炎症的患者;⑥排除孕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患者;⑦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2]。

1.4 治疗方法

入选63例患者均给予电针治疗、药物治疗、电磁波照射治疗以及刺络拔罐治疗等综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4.1 电针治疗 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选择患侧肩峰下疼痛肿胀点进针,同时采用围刺法,对疼痛肿胀点周围旁开0.5寸处取对称两点进行针刺治疗。进针深度在1.2寸以上,留针30 min。留针期间采用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电针治疗,应用连续刺激波,刺激强度以患者不感觉疼痛为度,1次/d进行治疗。

1.4.2 药物治疗 将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以及2%利多长因注射液1.5 mL混合,于肩峰疼痛点进行注射治疗,进行1次注射,共注射2次/d。

1.4.3 电磁波照射治疗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肩部。通过TDP特定电磁波照射患处,30 min/次,1次/d。

1.4.4 刺络拔罐治疗取患侧疼痛点,常规消毒后进行刺络放血,取针后于针刺点进行拔罐治疗。留罐10 min,以出血2~5 mL为宜,每3 d进行1次治疗。

1.4.5 治疗疗程 综合治疗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肩关节外展度。

1.6 疗效评价

①痊愈:患者肩部疼痛、压痛、肿胀等相关症状以及体征消失,肩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患者肩部疼痛、压痛、肿胀等相关症状以及体征有效缓解,肩部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轻度受限;无效:患者肩部疼痛、压痛、肿胀等相关症状以及体征无改善,肩部功能无变化,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严重受限。②视觉模拟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零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难忍。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3-4]。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资料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3例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经一个疗程治疗,其中痊愈患者为43例,好转患者为14例,无效患者为6例。临床痊愈率为68.25% (43/63),临床有效率为90.48%(57/63)。

2.2 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肩关节外展程度比较

入选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肩关节外展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3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肩关节外展度上的比较(±s)

表1 63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肩关节外展度上的比较(±s)

组别 视觉模拟评分(分) 肩关节外展度(°)治疗前(n=63)治疗后(n=63)t P 6.68±1.42 2.15±0.58 11.495 <0.05 65.39±12.66 131.27±9.31 15.814 <0.05

3 讨论

肩峰下滑囊炎多数是由于肩部劳损性病变或者急性损伤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5]。其发病的病理基础为肩峰下滑囊出现变性以及萎缩等现象。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肌肉出现明显萎缩现象可造成患侧肢体的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医在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中具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刺络治疗以及拔罐治疗等多方面的治疗方法,各治疗手段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肩峰下滑囊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其产生主要是机体受风邪入侵,寒凝阻络,气郁血滞导致血不养筋[6]。对于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应做到驱邪去阻、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方面。

相关研究显示[7],对160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进行针刺以及中药联合治疗,通过1个疗程治疗,145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明显好转,其临床治愈率为90.6%,总有效率为100%。针药联合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疗效显著。另也有研究发现[8],使用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通过4个疗程的对照治疗,联合治疗患者的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3%,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疗效,降低患者疾病痛苦。临床相关研究充分证明了中医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治疗中的显著疗效。本文为了探讨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中采用电针、药物、电磁波照射以及刺络拔罐等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从该院门诊部随机数字法选取2010年2月—2015 年10月收治的63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上述综合中医治疗探讨治疗效果以及对疼痛和肩关节外展度的改善情况。通过分析可知,综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痊愈率(68.25%)以及临床有效率(90.48%)均显著居高。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2.15±0.58)分显著优于治疗前(6.68±1.42)分,患者肩关节外展度也显著增大(131.27±9.31)°。该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存在极高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中医治疗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感。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应进一步研究改善以造福更多肩峰下滑囊炎患者。

[1]高锋.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88-2089.

[2]张盛.三步推拿法结合针刀治疗肩峰下滑囊炎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7):524.

[3]周光涛,杨翊.圆利针青龙摆尾针法配合拔罐治疗三角肌下滑囊炎84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60.

[4]高昆,朱喜春.体外冲击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3,26(5):401-403.

[5]刘皓,刘洪旺,王文岳,等.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96-798.

[6]高昆,朱喜春,岳立辉,等.体外冲击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3,26(5):401-403.

[7]万玛,邓海源.藏药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62例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11):13.

[8]龚广峰,杨彦峰.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2,27(8):1608-1609.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for 63 Cases with Subacromial Bursitis

REN Hong-mei
Wen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Wenshan,Yunnan Province,663099 China

R68

A

1674-0742(2016)04(b)-0097-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1.097

任红梅(1971.7-),女,云南文山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关节病。

2016-01-17)

猜你喜欢
肩峰肩部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镜下喙肩韧带松解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肩关节生物力学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