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万吨的市场缺口,大黄鱼饲料市场尚处于蛮荒时期,天邦、七好已然开始发力

2016-09-03 10:44当代水产程纯明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6年10期
关键词:鲜鱼杂鱼大黄鱼

■ 《当代水产》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20多万吨的市场缺口,大黄鱼饲料市场尚处于蛮荒时期,天邦、七好已然开始发力

■ 《当代水产》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宁波大学教授周歧存

宁波天邦研究院院长陆裕肖

七好水生动物营养研究院副院长陈京华

9月24日上午,针对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问题,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展开专场探讨,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大黄鱼养殖户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共同与会。

据2016年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国内大黄鱼养殖产量已高达15万吨。在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人工配合饲料生产的量不足10%,且只是阶段性的使用。这对饲料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上上生物有限公司等料企已经事先迈出了步伐。

宁波大学教授周歧存:推广大黄鱼配合饲料时机已到

目前国内的大黄鱼产业面临的问题,对饲料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2015年,国内大黄鱼的产量已经达到15万吨,每年需要投入100万吨的冰鲜鱼。如果投喂配合饲料,每年需要20万~30万吨的配合饲料,但现在,大黄鱼配合饲料的使用还不足5万吨。无论是从环境的压力,还是资源的压力出发,配合饲料的研究和推广都非常重要。

对于大黄鱼饲料营养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团队经过近20年的研发,营养需要及原料利用率数据库已构建完善。

在生产应用方面,天邦股份和七好饲料研发的大黄鱼饲料,在生产速度和性价比上,也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两家公司生产的饲料至少在长速上,与投喂冰鲜养殖的大黄鱼,并没有什么差异。在加工工艺、原料应用上,都具备了很好的推广时机。相信3~5年内,大黄鱼饲料普及率会超过90%。

宁波天邦研究院院长陆裕肖:选择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已是大势所趋

淡水鱼比海水鱼的养殖量大很多,但海水鱼养殖消耗的渔业资源却数十倍于淡水鱼养殖消耗的渔业资源。作为海水养殖鱼类的其中一员,大黄鱼养殖就是依靠冰鲜支撑起来的,不断加深资源环境的矛盾。而随着冰鲜鱼供应的日益紧缺,价格也会不断上涨。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从2013年8月开始,国家海洋与渔业局出台相关法律规定,捕捞网网目不得小于4厘米。

现在,东海无鱼已经不是新闻,中国捕捞渔船屡屡与韩国发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我国海洋资源枯竭的窘境。对于浙江来说,大力发展配合饲料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近岸海域海水重点养殖区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除了来自于河流和生活污水注入外,投喂冰鲜鱼,容易让养殖环境富营养化,海水养殖也成为近岸海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同时,投喂冰鲜带来的病害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

目前大黄鱼的养殖情况是,大网箱连片分布,这影响了水流的畅通,导致污染物的沉淀及水体的富营养化;采用的冰鲜鱼饲喂,饵料鱼也存在不易保存,容易变质,投喂时可能带入病原体并且影响水质等特点,海水鱼白点病的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专性寄生性纤毛虫类;且育苗过程中,近亲繁殖导致苗种质量差,抗病能力弱。

水产品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被重视,然而冰鲜鱼所存在的重金属残留和随之而来的大量抗生素使用会妨碍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因为鱼肉品质问题(体型、体色、肉质等),野生大黄鱼价格居高不下,舟山野生售价更是高达3,000元/500g以上,而普通养殖大黄鱼鱼价曾一度低于10元/500g。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往仿野生大黄鱼这条路上走。由于品质的提升,现在仿野生大黄鱼的卖价可以达到100元/500g以上,效益非常高。

在目前的海水养殖中,大部分都是采用冰鲜投喂模式,尤其是石斑鱼。使用冰鲜投喂的石斑鱼饵料转换率在7∶1到15∶1不等。对于渔业资源的消耗非常大,也不利于海水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发展配合饲料,是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而对大黄鱼来说,配合饲料的推广也尤为迫切。按照目前15万吨的大黄鱼产量,需要至少100万吨的冰鲜鱼。100万吨冰鲜鱼,可以加工成20万~30万吨的鱼粉,可以生产80万吨配合饲料,至少可以养出55万吨的大黄鱼。而现在,这100万吨的冰鲜,仅仅养出15万吨的大黄鱼,那么剩余的氮磷排在了哪里?对渔业资源也是一种非常大的浪费。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饲料普及率不足40%,如果产量不变,配合饲料普及率每上升10%,保守估计,每年可减少氮排放量8,000吨、磷排放量1,200吨,节约海洋渔业资源70万吨以上!

关于大黄鱼饲料营养研究

对于饲料与养殖途径调控大黄鱼生长与品质,通过折线模型拟合得到初始体重10.5g、145.9g 和200.1g 大黄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48.3%、44.8%和42.7%(天邦全熟化精制大黄鱼料的蛋白标准)。

通过折线模型拟合得到初始体重10.57g和194.65g大黄鱼对饲料脂肪的需要量分别为11%和12%。

实验表明,混合油组(鱼油∶大豆油∶亚麻油=1∶1∶1)幼鱼均获得较好的特定生长率,大黄鱼幼鱼鱼体脂肪酸组成和饲料脂肪酸组成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通过折线模型拟合得到大黄鱼对饲料中糖的需要量为12.13%。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处理组的大黄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

通过饲料与养殖途径调控大黄鱼生长与品质,可以从野生大黄鱼具有的几大特点入手:体色金黄、肥满度低、肉质硬度高、持水力高、富含EPA和DHA、肌肉pH较高、肌肉鲜味和风味物质较多、异味物质低、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而对这些要素的调控,人工配合饲料无疑比冰鲜鱼更容易调控,更容易养出接近野生的大黄鱼。实际上,据我们从部分养殖户调查得知,投喂配合饲料养成的大黄鱼,其颜色及肉质均比投喂冰鲜鱼的更接近于野生大黄鱼。

大黄鱼肌纤维生长和肌肉脂肪沉积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揭示大黄鱼肌纤维发育和肌肉脂肪沉积的规律,探讨肉质形成过程的分子机制,为改良大黄鱼肉质提供理论指导。2007年,我们与南京农业大学的杨晓静博士(已经前往美国任教)合作,大黄鱼肌纤维生长和肌肉脂肪沉积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发育阶段大黄鱼的肌纤维平均直径发现,大黄鱼的肌肉生长中包括增殖和肥大两个过程。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GHR和TRs的克隆与表达中发现,GHR与其它鱼的GHR2具有很高的同源性,TRs分别哺乳动物、禽类和其它鱼的TR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而与1龄鱼相比,2龄大黄鱼肝脏GHR和TRβ表达显著下调,肌肉TRα表达显著上调;与LF组相比,HF组肝脏GHR和肌肉TRβ表达有下调的趋势。

关于天邦全熟化大黄鱼料

对于我们天邦来说,一直以来都在做全熟化料的研发,天邦研究院给我们的水产饲料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硬件设施和试验池塘,为我们研发的饲料品质和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拥有国际一流的加工工艺,全部使用进口的WENGER、ANDRITZ全熟化饲料生产线,例如我们的“全熟化”大黄鱼料,天邦采用的是低淀粉全熟化工艺,采用油脂后喷涂工艺,加上大型的生物发酵车间和特有的益生菌的原料发酵工艺来生产。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到最后的品质检控,天邦都按照严苛的标准执行。

2016年,我们再次获得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颁发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证明商标使用证,顺利通过了冷水鱼料系列和精养淡水鱼(4号料)的认证。

对于“全熟化”大黄鱼料,我们有明确的产品定位,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养殖户养出高品质的仿野生大黄鱼。一方面通过全熟化工艺,生产出来的饲料耐水性好,消化吸收高,超高的熟化度使产品水中稳定性大大提高,较低的淀粉含量和较高的消化率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充分保护肝脏健康,减少水体异味和养殖病害的发生;天然类胡萝卜素+发酵原料+有机微量元素的添加,有力于提高抗应激能力,同时让养殖的大黄鱼具有金黄色泽,仿野生鱼的品质。

天邦全熟化饲料助力大黄鱼产业可持续发展,一如既往地向更环保、仿野生的方向迈进!

七好水生动物营养研究院副院长陈京华:全程使用配合饲料完全可以养殖出大黄鱼

投喂冰冻杂鱼鱼浆,养殖1斤鱼约需6斤小杂鱼。据估计我国每年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的小杂鱼达到300万吨以上,约占我国捕捞鱼类总量的20%,其中用于养殖大黄鱼的小杂鱼约有90万吨(按1∶6),严重浪费有限的海产鱼类资源。

为什么会选择投喂小杂鱼,是成本比较低吗?我曾经跟一个大黄鱼养殖户交流过,他跟我说,养1斤小杂鱼的成本达到9元。可见,喂小杂鱼的成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同时还会污染海区,导致鱼病多发,携带并传播病原,营养成分不均衡,费工费时易变质,还存在转化率低等问题。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选择使用小杂鱼呢?一方面是他们认为,投喂小杂鱼的大黄鱼长速比较快,另一方面,是养殖观念问题。一直以来,大黄鱼的养殖都是使用鲜杂鱼,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鲜杂鱼。

但从可持续发展和成本的角度考虑,海水鱼养殖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在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中,对虾、海鲈、生鱼、金鲳鱼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甚至达到了100%,鲆鲽类和石斑鱼在养殖前期配合饲料的普及率也很高。相对而言,大黄鱼配合饲料的普及率非常低,只有10%~20%,而且使用是指在禁渔期或是高温期,极少有全程使用配合饲料的。可以说,大黄鱼配合饲料的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已经在路上。

在我国,对于大黄鱼配合饲料的研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以前,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和宁波市海洋水产研究所吴雄飞研究员对大黄鱼营养有过少量的研究。

最主要的阶段是在2000~2010年,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连续资助下,中国海洋大学开始了大黄鱼营养和饲料的系统研究,很多关于大黄鱼营养研究的成果就是在这个阶段取得的。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开始,中国海洋大学与我们七好公司开始大黄鱼配合饲料的研制和应用示范。

借此次会议机会,简单给大家讲一下大黄鱼的营养需求和配方研究。这些研究是50多位研究生的100多项研究成果,包括不同生长阶段大黄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最适脂肪需求量、维生素、矿物质需求量等多项指标的研究。还包括一些应用性研究,例如如何减少氮磷排放,降低环境污染,通过免疫增强剂提高夏季抗病力,利用配方改善大黄鱼品质等也在研究的范畴之内。

七好真正开始做大黄鱼饲料是2010年。我们根据大黄鱼的生长特性,在不同的时节,推出不同特性的饲料。例如在5~6月使用“快速生长饲料”,7~8月高温期用“高温期抗病饲料”(高温、台风),上市前1月用“品质改良饲料”,着力于改善鱼的体型、颜色、脂肪含量、肌肉硬度、口味等。

对于研发出来的大黄鱼配合饲料,我们也做了很多养殖效果验证。第1个是我们用一年半的时间,从2011年7月到2012年12月,在象山宁港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西沪港海上鱼排所做的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岱衢族大黄鱼全周期投喂配合饲料组存活率略高于投喂鲜杂鱼的存活率。但是在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配合饲料组的死亡率略高于鲜杂鱼组的死亡率,生长速度没有差异。这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在不同时期,应该要设置差异化的饲料配方,同时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饵料系数上,配合饲料组的饲料系数在1.06~1.42之间,鲜杂鱼在4.56~6.82之间。按照配合饲料5元/500g,冰鲜鱼1.5元/500g的价格计算,养1斤鱼的饲料成本鲜杂鱼要6.8~9.4元,配合饲料只需5.3~7.2元,比鲜杂鱼便宜20%。

第2个试验依然是在象山港,以七好饲料和鲜杂鱼做对比,对于试验小鱼组我们追踪它的生长情况发现,配合饲料组鱼的成活率明显高于鲜杂鱼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的差异。

饵料系数上,配合饲料的是1.18,而鲜杂鱼是4.35。所以,投喂配合饲料的小规格鱼,1斤鱼养殖成本可以减少2元多,对于大鱼组的实验结果显示,10月之前,两种投喂方式的长速都差不多,但在10月即将上市的时候,配合饲料长速稍慢。后来我们发现,这跟投喂有很大关系。因为投喂配合饲料的时候,是用喂冰鲜的观念,很多人都担心配合饲料喂多了会撑到,不敢喂。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用快速生长特性的饲料,第2点最重要,即要提高投喂率。

在存活率方面,大鱼组投喂配合饲料的大黄鱼也明显高于冰鲜组,饲料系数更低。使用配合饲料养1斤大黄鱼,饲料成本7.1元/500g,鲜杂鱼则接近9元/500g。所以,使用配合饲料,饲料成本可降低25%左右。

第3个实验是在2012年的宁德三都澳,使用大网箱养殖验证全程投喂饲料养殖大黄鱼的效果。结果显示,经过550天的养殖,两种投喂方式的大黄鱼在长速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成活率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冰鲜鱼组,且饲料系数仅为后者的20%。饲料成本为7.1元,鲜杂鱼组为9.9元,饲料组降低34%饲料成本。

总的来说,投喂饲料组鱼肌肉的硬度、胶原蛋白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与野生鱼无差异,显著好于喂鲜杂鱼组。

总而言之,在大黄鱼养殖的问题上,有几大优势是我们要选择全程使用配合饲料的原因。首先是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是完全可以养成大黄鱼,这点需要肯定;二是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比冰鲜鱼成活率提高10%,达到50%;三是其饲料系数只有冰鲜鱼的20%;四是配合饲料养殖的大黄鱼多个指标更接近野生大黄鱼,品质更好;五是污染更少,能够减少排放60%的氮和30%的磷;六是能够节约劳动成本,便于集约化生产;七是可杜绝冰鲜鱼在大黄鱼养殖中的使用,可以减少对捕捞杂鱼的依赖,减轻近海捕捞对渔业资源的压力。

在交流环节,天邦、七好还与现场养殖户针对鱼浆和配合饲料的转换比例、海水鱼育苗饵料替代等问题展开探讨。会后,还将有机会去天邦的养殖试验基地做实地参观。

猜你喜欢
鲜鱼杂鱼大黄鱼
小猫咪
第一次炒鲜鱼的收获
情系野生小杂鱼
钓到餐桌上的快乐
28元/斤的辉煌不再!如今大黄鱼深陷价格“泥沼”,休渔期或初现曙光
清除 蟹池中野杂鱼的方法
宁德迎来大黄鱼丰收季
不入谱的烧杂鱼
大黄鱼过氧化物酶Ⅳ在人胚肾细胞中的表达与抗氧化活性测定
大黄鱼的声刺激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