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与联想:北管唱腔教学策略

2016-09-03 02:59王素青泉港区第五中学福建泉州3632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衬词南音韵味

王素青(泉港区第五中学,福建,泉州363200)



对比与联想:北管唱腔教学策略

王素青
(泉港区第五中学,福建,泉州363200)

由于特殊成因,北管音乐表现出糅合江淮音乐、南音、莆仙音乐等诸多乐种韵味,以及当地方言韵味的艺术特色,这种韵味糅合特色集中体现在曲调、演唱语言及唱法上。为此,要通过比照南音、莆仙音乐以及方言特点,让学生明晰这些音乐元素在北管曲中的体现;要通过个案的矫正性教学,让学生切实领会北管曲的韵味并掌握北管曲的唱法。

校本课程;北管唱腔;韵味糅合

北管音乐简称“北管”,又名小调、小曲、曲仔、北曲等,是江淮音乐流传过程中受闽南、莆仙音乐和地方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广泛流传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与“古音乐活化石”南音并称“姐妹花”,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相传清光绪年间,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通过海上运输、南下盐兵、淮河缺堤难民等渠道,传入泉州市泉港区,通过与闽南、莆仙音乐和地方方言的交融互渗,逐渐形成了一种既保留江南丝竹乐的明朗幽雅,又揉进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并显出遒劲朴实之个性的新乐种。为别于“南管”(南音),当地人们就把这一源于省外的民间乐种称为“北管”,基于它的艺术影响力、感染力之巨大,人们将它与蜚声海内外的“南管”(南音)并称为“南弦北管”。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因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所以也称为“泉州北管”,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4年泉港区荣获国家“中国北管音乐文化之乡”称号。

作为泉港珍贵的文化遗产,人们越来越关注北管发展与传承问题。近年来,不少学校将北管音乐引入到校本课程中,意在引发学生们对北管这一文化遗产的兴趣,让泉港北管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校本课程北管唱腔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该乐种多韵味糅合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曲调上的江淮音乐、莆仙音乐及南音等多乐种的韵味糅合,演唱语言上的官话与当地方言的韵味糅合,以及唱法上的原生态民歌唱法、莆仙音乐唱法、南音唱法以及当地童谣、哭丧调、渔民号子唱法的韵味糅合等。

传统的听唱模仿的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也不能够充分体现北管音乐的独特之处,更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显然不利于北管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认识到,对北管音乐的教学应着重讲解其独特性,再通过个案的矫正性教学,让学生切实领会北管曲的韵味并掌握北管曲的唱法。

北管音乐的韵味杂糅,是该乐种的独特性所在,但也体现了该乐种与其他乐种的关联性。针对这一体的两面,教师可以分别通过对比教学和联想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自主发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独特性(或是具有内联关系)的原因与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北管音乐所具有的价值与文化意蕴。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分别以北管的曲调、演唱语言和唱法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以《玉兰花》中的“桃红柳绿”一句为例,探究北管曲调的教学。

谱例1、《玉兰花》

桃红柳绿

该乐句在曲调上明显有着江淮小调的曲折迂回(两次上行两次下行)的特点,同时又表现出莆仙音乐经常出现的四度跳进(第3音到第4音、第4音到第5音、第7音到第8音)的旋法特点,使得整体旋律走向表现出莆仙音乐的风格韵味,再有就是前面三个音do、mi、re(F大调)乃典型的“南音三音列”(即上行大三度之后紧接下行大二度进行),从而使该乐句又蕴含着南音的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放这一乐句,继而发问:“同学们感觉这个乐句中有哪些似曾相识的元素在呢?”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联想、对比。在教师的调动下,学生们在回顾已学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发掘出该乐句中的江淮小调、莆仙音乐及南音的韵味特征。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出:“该乐句在整体曲调风格上有别于它们中的任何一种而显出自己的独特性。”至此,学生们对北管音乐所具有的曲调杂糅的独特性印象深刻。而教学不能仅止于此,教师还要再解析:“在实际演唱中,既要表达出莆仙音乐那种粗狂质朴、又要内在地传递出江淮民歌的流畅与南音的富于‘弹性’的内劲。”如此教学,才是具体而且完整的,不仅点出了北管音乐曲调上的特点,还能引导、提升学生对于北管音乐的鉴赏能力。

演唱语言方面,以《采桑》为例。

谱例2、《采桑》

原曲:

哎哟

唱腔:

哎哟哎哟

通过对比,学生能很快地发现,实际演唱中多加了衬词“哎哟”,显得更口语化。此时教师可是再播放几段莆仙音乐,学生们就能明白:多加的衬词“哎呦”系莆仙音乐常用的,在对比中,也能感受到此唱腔所具有的与莆仙音乐相似的韵味。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发现在衬词前的演唱语言属于官话,从而引出该唱腔所不同于莆仙音乐的韵味上的独特性。教师可以再播放《卖杂货》中以断音来演唱衬词“伊呀”的片段,学生们很容易能依照前面分析《采桑》的思路来做分析。

教师最后总结:北管演唱语言一方面沿用当年的官话(湖广话,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一方面常在乐句、乐段、乐曲结束处加入莆仙化衬词“哎哟”或常以断音来演唱南音化衬词“咿呀”,使得演唱语言呈现出糅合官话与口语化方言的艺术特色。如此采用互动教学、启发教学,让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乐理知识,而是自己在比较和联想中体会音乐的奥妙。

唱法上,北管曲一方面沿用原生态民歌唱法,使歌声表现出真声多于假声、高亢有力的特点(即在实际演唱当中,遇到高音上不去时降低八度、低音下不来时提高八度来演唱,形成了收发自如地随时处理高、低音的演唱方式);一方面还借鉴莆仙音乐的波音奏法和南音演唱中将某些特殊字的“声母”与“韵母”适当间隔的读音,使歌声显得更为悠扬、柔婉。

比如,《采桑》与《红绣鞋》中降低八度演唱的例子:谱例4、《采桑》

原曲:

三月三奴家去采桑哎哟

唱腔:

三月三奴家去采桑哎哟

将原曲中在高音区的“奴家去采桑哎哟”一句降低八度演唱(因为最高音到了小字二组的B,这样的高音对于没有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一般民间演唱者来说,显然唱不上去),使声音显得粗犷、嘹亮,有气势。

谱例5、《红绣鞋》

原曲:

荷花透水开哎哟哎哟

唱腔:

荷花透水开哎哟哎哟

这句只有最后的衬词“哎”字上有一般演唱者难于胜任的小字二组B的高音,因此可以将该衬词降低八度演唱。也能有力地表达出赞叹“荷花透水开”的感情色彩。

再来看《采莲歌》与《层剪花》中提高八度演唱的例子:

谱例6、《采莲歌》

原曲:

上江游到下江来哎哟哎哟

唱腔:

上江游到下江来哎哟哎哟

这句最后的两个衬词“哎哟”如果按原曲唱低音的si,无疑会显得比较“闷”,将其提高八度演唱就明显趋于高亢有力。

谱例7、《层剪花》

原曲:

今日返到南啊南京城啊

唱腔:

今日返到南啊南京城啊

这句的后半句如果按原曲唱低音的la,对作为地名的“南京城”这一重要信息的传递,效果显然欠清晰,把它提高八度演唱也就克服了这个问题。

降低八度、提高八度的唱法也是莆仙音乐常用的唱法。这种唱法在莆仙音乐中的运用甚至更为频繁。教学实践中,笔者一是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对北管音乐有个基础印象;二是通过比照南音、莆仙音乐以及方言特点,给学生具体解析这些音乐元素在北管曲中的体现;三是通过个案的矫正性教学让学生切实领会北管曲的韵味并掌握北管曲的唱法。教师可以遵循这种“总—分—合”的教学思路设计,融会贯通进行讲解,总结指出,北管曲这种唱法的形成也可以看做是原生态民歌唱法与莆仙音乐唱法糅合的结果。

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注意到,北管曲在唱法上除了糅合着原生态民歌唱法、莆仙音乐唱法、南音唱法等唱法韵味,在流传过程中还受泉港当地童谣、哭丧调、渔民号子等的影响,乐段、乐句末多有甩腔和下滑音。这些都可以是课堂上的拓展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北管音乐的同时,领略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

北管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对于北管音乐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而应该以此作为学生进入音乐园地的敲门砖,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音乐类型,触类旁通,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与创新。

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简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杨丽霞.从俗曲到北管——明清俗曲与泉州北管关联研究[J].音乐探索,2012(12).

阮俊宇.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泉州北管的发展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6).

(责任编辑:赖一郎)

猜你喜欢
衬词南音韵味
南音的北京传播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李进杰的南音情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秋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