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

  • “两创”视角看南音
    以“两创”视角看南音,可以发现,南音方面的“两创”自古有之,但是传统南音的“两创”与当代南音的“两创”有着很大区别。随着当代“两创”南音越来越多地登上各种舞台,越来越火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混为一谈而产生的矛盾问题,另一方面是当代舞台化的“两创”南音与作为“非遗”的传统南音认识不清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双重问题进行厘清,以利于非遗南音更好的保护以及舞台“两创”南音更好的发展。一、“创造性转化”

    艺苑 2023年2期2023-08-22

  • 南音传唱:唐宋大曲,当今之音
    了新的传播渠道。南音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却面临着推广难的问题。现主要分析南音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南音的推广对策。南音,又称“弦管”,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南音的起源暂无明确记载,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最晚产生于宋代之前。目前,南音还保留着很多唐朝之前的同名曲牌,以及“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同时还在唱腔中融入了古汉语的发音习惯。南音作为中

    文化产业 2023年18期2023-08-02

  • 口述史视域下的南音散曲演唱传统探析 ——以安海雅颂南音社为例
    □许榕榕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受到各界长期且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多数人对南音的初感受是缓慢优雅的,但这种感受经常引发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一种是陶醉其中,认为“如听仙乐耳暂明”;另一种是丢失耐心,认为南音与快节奏的生活相违和。本文通过对安海雅颂南音社的传承者黄国新进行采访,分别从南音散曲演唱的发音、与伴奏的关系和润腔三个方面,梳理传承者口述中传统南音散曲演唱的传承问题,并通过剖析、反思,深入探究传统南音散曲演唱风格

    艺术家 2023年2期2023-05-07

  • 《百鸟归巢》
    央视春晚上,泉州南音创意节目《百鸟归巢》在艺术加技术的匠心打磨下亮相。当代流行音樂融合现代AR技术,让有着“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看过表演,观众纷纷赞叹:“以前根本不知道南音,更不知道南音这么美!”青年歌手和非遗传承人的精妙配合,现代技术与传统音乐的交融与碰撞,让南音穿过时间的长廊,一展东方古韵的典雅与恢宏。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她鲜活的心跳,婉转柔美、古朴清雅,情真意切、娓娓道来……不仅惊艳了我们的眼,更震撼了我们的心。《百鸟归巢》作为南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4期2023-04-21

  • 苏统谋与南音(十四) —— 南音人才培养
    在本刊《苏统谋与南音(六) ——亲如一家的师生情谊》一文中,曾谈及苏统谋下放深沪林场期间的南音传承活动及早期学生代表,当时这些学生学习南音主要是作为业余爱好。而专业南音人才的培养则是1978年重回木偶剧团之后的事。在木偶剧团工作期间,繁忙的苏统谋并没有忘记南音。因为苏统谋喜欢南音的关系,木偶剧团里的团员,有许多也跟南音结下不解之缘。1978年重新组团后,当时只有十二三岁陈奎珍和陈丽娟是团里招进的第一批团员。两人声音特别好,学木偶戏之余,苏统谋也教她们唱南音

    音乐生活 2022年5期2022-07-05

  •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有:每年春节举行南音大会唱,每个南音社团都派团队前来参加;每三年搞一次南音大奖赛,起先只是年轻人参加,因为参与者很踊跃,所以条件放宽,老人、孩子都可以参赛;每年举办中小学生南音比赛,激发各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南音的热情和兴趣;每年举办南音演唱节,至今已经顺利举办了十五届。近几年都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活动开端,即从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开始,连续演出20天左右;每年举办“古乐雅韵——世界级非遗项目(南音)展示”,自2017年3月开始,每个月5日、15日、25日下

    音乐生活 2022年4期2022-06-14

  • 南音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用泉州方言古语演唱,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谱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南音古曲谱,保留了自晋朝至清朝年间不同类别的曲目。南音的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都非常独特,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圖、文均摘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2年1期2022-05-30

  • 幼儿园开展南音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黄丽婉南音也称“南曲”“弦管”,是用闽南语演唱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闽南、东南亚一带被人们广为传唱。2009年10月,南音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我园成为厦门市南音教学示范基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南音作为一种传统曲艺,将其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不仅可以传播南音文化,还可以让幼儿在接触南音的过程中,激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3期2022-05-07

  • 苏统谋与南音(十二)
    剧团团长期间,为南音界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于1982年倡导成立晋江市南音协会,依托官方力量,促进了南音界的繁荣。如今,40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这40年间,南音协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如果没有协会的引领和推动,如今的南音界必然是另一番面貌,恐怕难有现在这样的勃勃生机。泉州市在1981年举办第一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时,让每个县派十位代表参加。当时晋江还是县,尚未转为市。县文化馆出面召集在南音方面较有名气且有能力的人,以晋江县的名义,组团参加会唱。派出的十个代表有苏统谋

    音乐生活 2022年3期2022-04-27

  • 福建南音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性探究
    ■文/林倩福建南音流传于福建南部,被誉为“中华传统音乐的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课程已经成为南音传承的主要模式之一,并且经过不断的发展越来越为人所熟知。但是时代在不断前进,南音教育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对南音教育进行教学创新,是学校、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围绕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痛点”问题,从优化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建教学方法入手,谈谈南音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方法,以供参考。一、福建南音传承的主要模式南音并非博物馆里陈设的古董,它

    幸福家庭 2022年14期2022-03-07

  • 传承是创新的底线 ——福建南音的教育传承对中国声乐的启示
    家的关注。如今“南音入系”作为重要历史事件已过去16年,以往的研究成果或是从泉州艺校南音班的“团带课”、到台北艺术大学的专业课程,乃至泉州师范学院乐种建系的历史发展和办学模式进行了梳理,或是着眼于传统音乐教育层面,就南音入系的教学体系、特色课程、复合式教学模式等进行探究。②本文则选择了从中国传统人声艺术进入现代教学、乐种建系的学科设置视角介入传统人声艺术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国现代声乐走过从20世纪初的学科建立,到如今反思西方声乐话语体系,应在声乐技巧的传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2-02

  • 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王梦露泉州南音(以下简称“南音”)是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的一种特有的古音乐,有着“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1]之美誉,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音发展演变的岁月里,它间接地见证了闽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变化,深刻地记录着当地的文化生活面貌。然而,在社会发展变革与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后继乏人与受众减少等现实困境。如何挽救日渐没落的南音文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兰台世界 2021年3期2021-12-28

  • 南音传承人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行为初探
    薛昕昕福建南音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对于南音文化的价值研究一直受到政府和南音专家及爱好者的重视,并且至今仍在延续。本文通过对传承人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行为的总结研究,希望能更多地关注到南音的“动态性传承”,更好地发挥传承人的作用,推动南音的传承与发展。一、南音的文化价值福建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之称,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追溯南音历史渊源,大部分学者认为南音的逐步形成与历史

    轻音乐 2021年1期2021-11-29

  • 论泉州南音在中国的重大历史性进步(1949年至今)
    王一壬一、泉州南音“申遗”成功“泉州南音”被称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南音起源于唐宋,在元明时期得以发展,至清朝发展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以下是不同学者对“泉州南音”做过的说明,例如周晓凡将“泉州南音”形容为,“一种以泉州方言演唱的古老音乐,并且带有闽南地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又称南曲、弦管、南乐等。它来自与中原地区的古代音乐,立足于泉州地区,后又在闽南地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区域流行,是中国目前现有的最具活力的古代音乐体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2021-11-26

  • 读《古乐南音
    710061)南音,又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由“指”“谱”“曲”三大类构成,用泉州方言演唱,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地,2009 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乐种,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它优雅从容、积淀深厚,欣赏它的美如同品尝千年老酒一般。它与历史上中原地区各类体裁的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陈燕婷的《古乐南音》是关于南音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南音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2021-11-08

  • 好学的“老小孩”
    ”周末,在村里的南音室,一群白發苍苍的大爷大妈正全神贯注地背南音歌词,其好学的程度不亚于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算起来,给这些谦虚好学的“老小孩”们当小老师,已快一年了。去年暑假,为进一步传承南音,也为了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我们村组建了一支南音队伍,成员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村里还请来南音高手当教练。我奶奶也报名参加,她担心我一个人在家一直看电视,就把我也“捎”上了。跟着这群老人学唱南音,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身上那股“不耻下问”的谦虚精神。南音队成员年纪大,零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2021-09-10

  • 苏统谋与南音
    省晋江市深沪镇。南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南音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受聘为泉州南音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专家组成员、《中国泉州南音集成》民间艺术家委员会委员、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获晋江市政府星光文艺传承奖,被中国文联、福建省文联颁授“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年”和“从事福建文艺工作60年”纪念章,两度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2020年6月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南音于2

    音乐生活 2021年1期2021-08-26

  •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年创办了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后文简称“南音本科专业”)。①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于2003年首创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同年10月成立南音系;2009年艺术学院更名为“音乐与舞蹈学院”,2011年加挂“泉州南音学院”,2011年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2012年始招南音硕士研究生。泉州师范学院,下文简称“泉州师院”;泉州南音学院,下文简称“南音学院”。自教育部2018年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的本科人才培养

    中国音乐 2021年3期2021-06-21

  • 南音致敬
    ,几位老人在演唱南音。演的人不多,听的人也不多,丝弦袅袅,唱音靡靡。那股演唱者全神贯注的劲儿,那儿古朴腾升的气场,吸引我驻足,一待就将近一个时辰,我觉得我几乎融化在具有“音乐化石”之称的南音曲种中,忘却了喧嚣的闹市和纷繁的芸芸众生……又过了几年,我来到了一位老人家自筹资金兴办的“南音博物馆”,我被南音丰厚的历史和精心保存的文物惊呆了!从20世纪初就流传的一摞摞手写的古曲工尺谱、一篇篇发黄的南洋诸国的报纸和演出宣传物、一面面南音团体的旗帜、一本本南音艺术家世

    曲艺 2021年2期2021-03-28

  • 泉州南音数字化保护现状及发展研究
    产业研究中心泉州南音起源于唐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现已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随着数字媒介不断发展,非遗呈现出数字化、多元化的传播特征。文章以泉州南音的保护与传承机制为起点,分析南音媒介的传播途径,提出数字化模式下南音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等,主要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是连接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侨的文化纽带。2002年5月,泉州市开启南音非遗申报工作;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2021-03-08

  •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南音传承新模式探究
    62000)一、南音传统传承模式的局限性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由于历史悠久,古韵犹存,被称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于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03

  • “一带一路”视域下泉州南音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一路”视域下泉州南音在多元音乐发展过程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阐释近一二十年,泉州南音在教育、展演和传播方面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并提出怎样利用现有的手段完成泉州南音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与变迁,为这一传统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更好地嫁接提供保证。“一带一路”展示了和平、开放、包容、互相学习、互相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予了丝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保护的新机遇,同时,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承担着历史责任和使命,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人文精神支持,

    侨园 2020年10期2020-12-06

  • 泉州南音(絃管)传承传播新形态之高校南音教育观察
    ●郑长铃泉州南音(絃管)传承传播新形态之高校南音教育观察●郑长铃(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以《泉州南音论丛》为切入点,回顾泉州南音(絃管)进入泉州师范学院并设置为音乐学专业方向,成为高校南音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南音文化传承传播新形态的过程,呼吁认同泉州师院南音教育这一当代絃管传习的客观存在和生力军的同时,要对其存在意义予以充分的肯定。南音(絃管)的传承传播发展问题,不是一件小事,是一个关系文化发展的大问题。它不仅仅关涉到一个文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05

  • 当代南音传承特点分析
    00029)泉州南音的传承发展总体来说,可以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为界,分为两大历程。1949年以前,为传统的民间自然传承时期。人们学习、欣赏南音纯粹出于个人喜好,为个体行为,少有外在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力量对之进行干预。1949年之后,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介入的当代传承时期。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力量对南音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南音当代传承的最主要特点。其中虽然也有“破四旧”“文革”等产生的消极影响,但更多的是扶持和助力。由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介入,原本已处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6期2020-12-02

  • 从一个“乐种”到一个“音乐专业”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办学模式及其影响刍议
    院)招收了第一届南音本科生①。从此,南音不仅只是一个地方乐种,也成了高校的一个音乐专业,这开了中国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之先河。该校南音办学从2003 年至今17 年,社会各界对其已有过诸多介绍,但还未有人做过全面的总结和评价,就其在现代社会结构转型和文化生态变迁的时代背景之下给南音文化传承、传播所带来的影响,也未给予充分评述。一、南音的乐种属性南音是一个综合性乐种,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类型的多样性,有“指”“曲”“谱”三种音乐类型;二是

    人民音乐 2020年9期2020-12-02

  • 南音传承的现实意义
    “活化石”的泉州南音,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因为在泉州有着这么一群人,从下到上,从普通百姓到政府有关领导,自发地保护和传承着这被他们视为珍宝的南音。首先,南音人小心呵护被他们视为“御前清音”的南音南音人奉祀五代后蜀后主孟昶为祖师,称为“孟府郎君”“郎君祖师”,所有南音人都是郎君弟子。南音人每年为祖师举行春秋二祭,追祖溯源。对南音人来说,孟昶既为帝王,他传下来的音乐自然是帝王之乐,因而神圣不可亵渎。再加上传说康熙皇帝60大寿时,宰相李光地作为泉州安溪人

    音乐生活 2020年8期2020-08-31

  • 南音“丽”人绽“芬”芳
    若听其执拍而歌。南音演唱家庄丽芬开腔一曲《满空飞·鹅毛雪》,响彻屋宇,扎实如磐,柔中带刚隐隐有金石声,听得人毛发皆张、荡气回肠!演绎《到只处》《去秦邦》等这些本是男性演唱的曲目,亦是巾帼不输须眉。每每引发听众的惊叹:这娇小柔弱的女子怎会有这样的爆发力?但是,若以为她的演唱特色僅仅似“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那就错了。“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风格亦其所擅长。听她的《暗想暗猜》,如歌如诉百转千回,仿佛那闺中佳人已在座前深情款款。再听

    曲艺 2020年1期2020-02-10

  • 蔡雅艺:与南音一起“行走”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南音传承人,那时候她头发全部向后挽起,发质看起来粗硬且夹杂白发,公开场合多穿中式服装。南音在泉州一带流传千年,虽起源于宫廷音乐,早已走入日常,具有乡会群聚娱乐的性质。“每个村镇都有南音会馆,好比麻将馆,大都是乡贤赞助的。有了钱的人,会操心乡亲们去哪里娱乐。”但它又讲究“雅、正、清、和”,去会馆玩南音的太太们喜欢打扮周正,也有不拘一格的,得闲时去唱一曲。蔡雅艺的妈妈去会馆时不会特意打扮,但总会带去吃食与众人分享。回到家经常惦记着哪一句没唱好,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0年11期2020-01-13

  • 南音唱腔和现代声乐的结合点
    厦门市南乐团一、南音唱腔艺术简介南音的历史证据欠缺,其起源未有定论。学界普遍认同南音原乡为福建泉州。随着明清时期中国泉州人民的移民,南音传播至港澳台地区,甚至东南亚各地。以声部组合的不同划分,南音可分为歌乐曲与器乐曲。其音乐类型可分为指套、大谱与散曲三种。南音的主要乐曲有琵琶、三弦、洞箫与排版等。南音上四管分别为:琵琶、洞箫、二弦、三弦;下四管分别为:四宝、响盏、小叫、双铃再加上拍板。南音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成词曲曼丽、旋律缠

    艺术家 2019年1期2019-12-17

  • 中国南音教育学的第一份报告 ——评《泉州南音论丛(第一辑)》
    写道:近日,著名南音专家、泉州南音学领军人物王珊教授主编的《泉州南音论丛(第一辑)》(以下简称“论丛”)由厦门大学出版社付梓发行。而现在笔者要尊称她为王珊先生,不为别的,只为她用毕生心力为泉州南音传承作出的突出贡献,只为这位闽南学者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乃至中国音乐教育做出的不凡业绩。诚然,刚拿到这本书,并未觉得它与一般文集有何不同,但阅读后,笔者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一本普通论文集,其价值远远超出了自身范围——它具有学科意义和历史性。“论丛”以辑著方式将泉州师范学

    艺术评论 2019年3期2019-11-12

  •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南音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一种以广州话表演的传统说唱音乐,始於清末。包括地水南音(被视为南音的正宗。通常是瞎眼的瞽师唱的,旧时失明人多以算卦为业)、戏曲南音(粤剧中的南音)、老举南音(旧时煙花女唱的南音)等,由於南音与木鱼、龙舟等粤调的用韻形式、平仄、结构都有共同的地方,有时会把粤调统称为南音南音演唱技艺全靠口授,清道光进士孔继勋(1792-1842),修订失明艺人锺德所唱南音旧曲,编成《今梦曲》(内容多以《红楼梦》为题材),是唯一一本南音曲集。锺德晚年到香

    荣誉杂志 2019年8期2019-10-31

  • 厦门南音馆阁传承现状探究 ——以厦门南音锦华阁为例
    200)一、厦门南音锦华阁概况南音“馆阁”是自古流传着的乐友定期聚会和演奏,类似雅集,但每周有一到二次,不同馆阁安排不同时间,因此每天都有不同地方在聚会演奏,这是自发性民间社团,附属在寺庙或同乡会。馆阁属于玩乐性质,虽然按照规矩来,但听众都是乐友,馆阁活动都是遇到对手就上场,没有准备的切磋技艺,是很让人陶醉的。馆阁的重要活动是庙会与春秋两祭,春祭是农历的二月二十二,秋祭是农历的八月十二。郎君子弟们都称之为“郎君祭”、“祀郎君”。厦门锦华阁:位于厦门市思明北

    大众文艺 2019年8期2019-05-08

  • 泉州:千年南音的守望者
    茶馆,演员在表演南音 ( 姜克红/ 摄)南音的传播之广,去一趟泉州才能知道。无论是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燕尾脊古厝,还是现代城市特征鲜明的住宅区和公园,无论是泉州市区,还是周边的晋江,幽深轻缓的南音唱腔和丝竹之声总是不绝于耳。南音兴于唐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有“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之称。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时光流转,南音在泉州起势、传承、走入他乡,至今仍生机勃勃,其奥秘与泉州的精神和气质息息相关。断不了的根脉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8期2019-05-08

  • 庄丽芬 南音牡丹传承非遗之美
    台上,來自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的“80后”南音演员庄丽芬凭借南音新作、一曲《海丝航标颂》的出色表演荣获“牡丹奖表演奖”。牡丹奖是全国曲艺艺术专业奖项的最高奖,而庄丽芬这位年轻的南音艺术家,却在短短四年内两获牡丹奖。从2014年的“新人奖”再到2018年的“表演奖”,这是对她表演艺术的认可,也是对南音这一古老曲艺艺术的肯定。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庄丽芬少年时懵懵懂懂地与南音结缘,从最开始的陌生、抗

    中华儿女 2019年5期2019-03-20

  • 澳门地水南音传承研究 ——问卷与访谈的方法
    的重要基地,地水南音则是澳门重要的音乐类文化遗产和澳门居民的集体记忆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清政府仅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因此也促进了广州及周边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粤澳贸易往来频繁,地水南音成为澳门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民众日常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1]。杜焕、刘就、银娇、黄德森、招锦成、区均祥、周刚、杨焯光、杜瑞华、潘玉霞、周淑仪等众多南音名家都曾在澳门长期生活演出。自晚清以来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地水南音在粤港澳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09

  • 试论南音对闽南音乐的影响
    350000 )南音是一种流行于我国福建省闽南地区非常重要的古老民间乐种之一,它以标准的泉州腔的闽南话说唱,又称南管、弦管、南曲、南乐等。关于南音的准确产生年代,学术界尚未取得较一致的看法,但闽南、以及台湾、东南亚各地的南音社团均供奉、祭祀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南音音乐中还保留有部分唐宋时的古乐,据此,不少学者认为南音的产生年代,应为北宋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音乐的活化石”。南音的音乐,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指”是一种有词、有谱并附有南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2019-01-27

  • 南音文化传承研究
    南音是发轫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的千年古老乐种,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伴随先辈远涉重洋,南音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生发及交流的重要载体。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大规模移民海外,南音在中国台湾地区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得更加广泛。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战略,其中南线战略路线中含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大部分沿线国家。在此背景下,南音在当下以前所未有的势态伴随着“一带一路”

    人民音乐 2018年10期2018-12-21

  • FATE, PLAY, LOVE
    nanyin (南音) troupe, playing Fujianese folk music, which is known as a “living fossil,” its origins traceable to the Tang dynasty (618 – 907). And there was Mr. Guo, a Xiamen-based songwriter and professor, who sang a cover of Tere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18年1期2018-10-25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南音翻译及其外宣策略研究
    62000)泉州南音是闽南地区传统戏曲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2009年泉州南音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中华戏曲文化中的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但在目前,将南音翻译及外宣策略研究联系起来,形成强有力、有关联的文献还很少很缺乏,这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合作的实施不太符合。南音是世界级的非遗项目,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与研究价值,让南音更好地走向世界,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时机,更好地外译外宣南音,对外传播好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2018-03-08

  • 南音套外谱《百花齐放》与下四管打击乐的创新实验
    362000)南音套外谱《百花齐放》与下四管打击乐的创新实验陈晓云 (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362000)南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并在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分为“指”“谱”“曲”三大部分,《百花齐放》是传统南音十三套谱之外的大谱之一,亦称套外谱。笔者拟用创新性实验手法,打破了传统南音的演奏形式,采用南音琵琶与南音下四管乐器中的四宝、双铃、木鱼结合,以全新的视角演绎作品内涵,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2017-04-08

  • 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模式的构建
    众多“非遗”中,南音是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南音虽享有“中国传统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东方古典艺术珍品”和“中华民族音乐的根”等一系列美名,但众所周知,受众缩小、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也使南音传承任重道远。作为地方教育“领航员”的地方高校,有责任担负南音传承工作。一、地方高校传承南音“非遗”的必要性南音是至今仍存活着的华夏古老乐种之一。南音既承载了闽南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古代中原文化,是一份非常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南音的传承同样避不开非遗“传承主体”的话题,它同样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3-07

  • 南音走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361000)南音走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吴宝雅(厦门市国祺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南音和许多传统的民间文化一样,也曾一度面临生存的困境,清、雅、淡、慢的节奏很难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形态,加上受现代音乐文化市场的冲击,观众日渐减少,尤其年轻一辈,多半不爱好南音,面对这样的生存状况,从中小学开始学习南音南音走进课堂成为当今的趋势!因此南音的传承,任务重大、意义深远。南音;课堂;实践;探索;演唱南音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它在传承年代的久远、保留曲

    黄河之声 2017年9期2017-01-30

  • 多元汇流 共谱华章 ——2016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章 ——2016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卢文清(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016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海内外南音研究的一次阶段性检阅,反映了当前南音艺术在学术研究、传承发展及创新方面的新面貌,从会议提交的论文及参会者的学科背景来看,南音研究已开始呈现多学科、全方位的特点。南音;研讨会;综述“2016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及台湾的多名专家学者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是海内

    黄河之声 2017年3期2017-01-28

  • 福建南音音乐形态特征与传承探讨
    00029)福建南音音乐形态特征与传承探讨林锦翔(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福建南音不仅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南音最早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南音已经逐渐成为居住在闽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和华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南音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本文在对福建南音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将福建南音更好的传承下去。福建南音;形态特征;传承福建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2016-11-03

  • 浅论福建南音的审美特征
    黄鸿辉浅论福建南音的审美特征黄鸿辉福建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保留着汉唐古乐的遗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演变轨迹、演奏乐器以及演唱形制,都鲜明地反映了南音古雅、和谐、对称等审美特征。南音古雅和谐对称福建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史活化石”、“华夏民族音乐之根”的美誉,是历史悠久而保存完整的古乐,诞生于福建泉州。它融合了中原雅乐和民间音乐的精华,形成了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的富有审美意蕴的音乐形式。结合其演变历史和演奏特点,我将其审美特征总

    文学教育 2016年26期2016-04-03

  •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张春侠南音,也称“南曲”、“南乐”,是中国古老乐种之一。因其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至今仍保留唐宋古乐的遗制,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泉州南音是发祥于中原的千年古乐,不仅兴盛于闽南地区,更伴随着闽南籍华侨华人的脚步远涉重洋,传播、扎根于世界各地。2009年9月30日,南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传承与保护更受到社会的关注。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华灯初上的泉州,街边店铺灯火辉煌,一派热闹景象。从中山路中段的泮宫门楼走

    中国报道 2015年12期2015-09-10

  • 乐人、曲谱及文化空间的“原真”保护——泉州南音民间乐社传承困境研究
    州师范学院 a.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b.音乐与舞蹈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泉州南音民间乐社作为村落象征的文化体系,犹如一个信息流动站——传递着传统的信息,是各村落之间的“联络员”,是南音保持—吸收—传播过程的活态传承载体,已融入闽南人的血液中。人们在南音社团里通过南音传承和表演的过程形成记忆,通过音乐表演转化为拼馆、郎君祭等南音文化行为,凭借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仪式阐述着传统,延续着传统。无论是存在于城市,还是存在于农村,无论是宫庙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0

  • 1949年以来南音研究之述评(1949~2013)
    音乐与舞蹈学院、南音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南音学,是老一辈音乐学家赵沨、乔建中等人先后倡导建立的学科,赵沨在谈到建立南音学的必要性时指出: “研究南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戏剧史、对外文化交流史及古代汉语,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从纵的看,南音是跨越漫长年代的多层次的历史文化堆积层:从横的看,南音又是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综合性学科……进而把有关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戏曲史许多纠缠不清的疑难问题弄清楚。因此,应当象建立红学、敦煌学等学科一样,建立

    音乐探索 2015年2期2015-01-16

  • 埋头制作南音琵琶 超然物外心静如水——访南音琵琶制作师李建瑜
    刊记者/孟建军“南音琵琶”是南音(弦管)演奏的主要乐器,千百年来,“南音琵琶”始终都保持着由“汉琵琶”改进的“晋琵琶”和“唐阮咸”的精髓。南音琵琶的每一个部件上,都镌刻着古老的历史抚摸过的痕迹。福建南音被誉为化石级的艺术,通常学唱南音的人,都要学习南音琵琶,可见南音琵琶在福建南音中,是敲开南音艺术大门的一把利器。在福建泉州采访时,认识了泉州南音乐团的琵琶演奏家曾家阳先生。我问他是否认识制作南音琵琶的制作师?他告诉我说,在文庙附近就有一位南音琵琶制作师。在他

    乐器 2014年6期2014-11-09

  •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
    40年以前的古代南音研究的特征,是伴随着南音艺术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使南音从无到有,由简到繁,曲目由少到多。1840—1949年的南音研究,从传入中国的西方音乐学引进了新观念,促进了新探索,从而步入近现代阶段的南音研究,具有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发掘南音蕴藏,考证学的发展,分类法的探索,描述性乐学的出现以及音乐思想的阐发等特点。从1949年以后,一直到笔者写作《弦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1988年为止,当代南音研究出现了大量专业音乐工作者投身于南音乐学、南音

    人民音乐 2014年6期2014-07-31

  • 玉管清音韵逸远,古曲千年唱未休——谈南音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千红泉州艺术学校南音专业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器乐大赛演出2006年,泉州南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泉州南音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了世界级的品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给予南音高度评价: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都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英国不能没有莎士比亚的戏剧,德国不能没有巴赫、贝多芬的音乐,中国也不能没有南音。因此,福建省泉州市拥有世界级的南音品牌,是泉州人以及福建省

    艺苑 2013年6期2013-11-13

  • 南音曲音乐形态研究
    362000)南音源于汉代,形成于唐代,是闽南地方音乐与古汉语方言的完美结合,主要以洞管、弦管为音乐表现形式,是基于闽南文化发展起来的,结合了闽南方言、宗教、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因素,是一种艺术综合体。南音分为指、曲、谱三种类别,其中,曲是南音中最具分量的艺术形式,在南音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拥有上千首之多。南音的曲在演奏中分为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形式,其中上四管可分作洞管与品管,洞管主要指琵琶、三弦、洞箫、二弦、拍板等五种,品管主要指琵琶、三弦、笛、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2012-03-31

  • 南音传承问题浅析
    陈洁君南音传承问题浅析陈洁君福建泉州南音作为传统音乐珍贵的“活化石”,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但在新世纪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它的传播与发展前景堪忧。通过社会调查,分析了泉州南音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高校大学生为媒介来传播与发展泉州南音的途径。南音;高校大学生;传承南音,也称为南乐、南管、南曲,是福建省最富有特色的音乐乐种之一,被世人誉为“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一、泉州南音传承的积极因素据2005年底泉州南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4期2011-08-15

  • 我与南音
    南音这一乐苑奇葩,既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属于世界的文化财富,理应受到更多的珍惜、保护和扶持。人生中有些经历真是不可思议。就说我这个长期以文学创作为业的人吧,竟然与故乡泉州的南音结下半世情缘。岁月悠悠流过了五十多个春秋,每逢清风轻拂的夏日黄昏,或是月华如水的秋夜,当古城长街深巷传来琵琶洞箫委婉深沉的旋律,我不禁为之心驰神往,情牵梦萦。那典雅清丽的南音仿佛有一种美妙神奇的魅力,蓦然唤起我的激情与灵感。于是,我怀着一腔挚爱南音的情愫,写下了一首首咏叹南

    人民音乐 2006年7期200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