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6-09-05 08:44孙景芬王卓张芳王斯琪王玉梅计永利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医学类中度医患

孙景芬 王卓 张芳 王斯琪 王玉梅 计永利

医学教育

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孙景芬王卓张芳王斯琪王玉梅计永利

作者单位:110122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目的 探究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选取一年级~三年级临床医学类及非临床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共900人(每个年级两类研究生各150人),对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与非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在轻度的焦虑、恐怖、睡眠及饮食因子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中度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睡眠及饮食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患关系间的不良因素已经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医学研究生;医患关系;心理健康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而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医学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医学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在学的一年级~三年级临床医学类及非临床医学类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类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及口腔医学院;非临床医学类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校部。随机抽取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各450人,其中一年级研究生各150人、二年级研究生各150人、三年级研究生各150人。

2 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又称霍普金斯症状清单,HSCL)[1]进行评价,此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采取5级评分,即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该问卷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心理因子。本研究于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施测,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在医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解释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2.2质量控制 调查前进行问卷预测试,并根据预测试结果对量表进行调整。调查中有专业的教师指导,调查后对问卷进行质量审核,筛除不合格问卷。

2.3评价标准 因子分≥2为阳性,其中2≤因子分<3为轻度、3≤因子分<4为中度、因子分≥4为重度。

2.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32份,有效应答率为92%(其中临床医学类410份、非临床医学类422份)。年龄:临床医学类研究生23~27岁,平均26岁;非临床医学类研究生22~27.5岁,平均2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一、二、三年级)、性别(男、女)、学位类别(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录取类别(定向、非定向)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总体结果分析 阳性:临床医学类171人,阳性率42%;非临床医学类89人,阳性率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轻度及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各项因子分析

3.3.1躯体化因子 主要反映主观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呼吸系统主诉不适和头痛、脊痛、肌肉酸痛及焦虑等。两类学生轻度及中度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社会人口学特征 [人(%)]

3.3.2强迫症状因子 主要指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不行等)。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3人际关系敏感 主要反映某些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为突出。自卑感、懊丧及人事关系明显相处不好者,此因子得分较高。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3.4忧郁因子 主要是与忧郁症状群有关。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是核心症状,还可表现为兴趣减退、缺乏活动的愿望、丧失活动力等,伴随出现失望、悲叹及与忧郁相联系的其他感知和躯体方面的问题。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中度症状。

表2 总体结果 [人(%)]

3.3.5 焦虑因子 主要是指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症状与体验,一般指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征象(如震颤)。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有一个反映“解体”的项目。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6敌对因子 主要从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暴发等各个方面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临床医学类无、非临床医学类1人。

3.3.7恐怖因子 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还包括社交恐怖。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学生均无中度症状。

3.3.8偏执因子 主要体现在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忘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思维方面。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学生均无中度症状。

3.3.9精神病性 主要表现在幻想、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等方面。两类学生轻度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学生均无中度症状。

3.3.10其他 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两类学生轻度和中度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在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3]。研究显示,医学生SCL-90总分及多因子分(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均高于全国青年,表明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自身幸福感不强,有可能出现焦虑、不幸福、抑郁等心理问题[5]。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矛盾突出,伤医事件屡见报道,加之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均对在校医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6]。

在本研究中,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与非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在轻度焦虑、恐怖、睡眠及饮食因子方面存在差异,在中度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睡眠及饮食方面存在差异,提示在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患关系间的不良因素已经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当前的医患关系背景下,为了尽量减少或减弱医患关系间的不良因素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现行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医学生医患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欠缺医患沟通的应对策略,从而使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更容易受到紧张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7]。因此,可以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着重加入人文教育,加强对医学生在倾听及沟通能力上的培养。

其次,解决问题和求助与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帮助医学生建立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其心理健康[8]。对医学生应多加强心理学知识培训,调整防御方式,以便其用积极的态度与方式看待问题,及时处理自身问题[9]。

第三,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情境因素。它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并与应激引起的心身反应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与心身症状呈负相关[10]。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越易发生亚健康状态,社会支持不足可能是导致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之一[11]。因此,呼吁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给予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更多的关注及人文关怀,在他们为病人消除病痛的同时,体会到被关怀、被感恩,也是对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肯定。

最后,学校和社会应指导研究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把促进自我心智品质发展作为研究生生涯中的自觉诉求[12]。以期医学研究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长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用之才,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derogatis LR, Lipman RS, Rickels K, et al. The Hopkins Symptom Checklist(HSCL): a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J]. Behav Sci, 1974, 19(1): 1-15.

[2] 范引光,沈先卿,邸东升,等.某医学院校新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530-532.

[3] Khan MS, Mahmood S, Badshah A, et al. Prevalence of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ir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Karachi, Pakistan[J]. J Pak Med Assoc, 2006, 56(12): 583-586.

[4] 吴花林,孙永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9-131.

[5] 张帆,邓莎,赵勇,等.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功能失调现状及对幸福感影响的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76-278.

[6] 李宁,赵川,李肇进,等.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应激与焦虑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5,31(24):3467-3469.

[7] 王洁.当前医患关系环境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85-688.

[8] 李冰,张东华,薄红,等.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43-44.

[9] 李丽娜,高凌云,徐清.医学生实习阶段心理状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97-98.

[10] 胡淑芳,刘芳娥,梅梓.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291-292.

[11] 刘萌,廖淑梅,易智华.湖南省医学硕士研究生亚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87-88.

[12] 曾伟杰,支峭原.某高校研究生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焦虑状况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4):4469-4471.

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DSZ-2015-030)

季惠斌

G6

A

1672-7185(2016)07-0025-04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12

2016-04-15)

猜你喜欢
医学类中度医患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小米手表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综合性大学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对心肺复苏知信行的比较研究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