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6-09-05 08:44杨红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间腰椎

杨红

临床经验荟萃

综合康复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杨红

作者单位:110035 沈阳,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VAS疼痛量表评分分别为(15.63±4.15)%、(94.21±7.87)分及(1.13±0.5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腰椎椎间融合术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腰椎局部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症状效果显著,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椎间融合术;综合康复护理;康复进程;并发症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疗效已得到临床公认。但研究显示,康复护理对术后疗效保障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临床还广泛存在着康复护理与手术脱节或康复护理缺乏系统方案等问题,使康复护理达不到理想效果[1-2],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康复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4~69岁,平均(50.2±14.6)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4.0±2.4)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例。对照组:男、女各20例;年龄33~70岁,平均(49.8±16.6)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3±2.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并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包括术前进行口头健康宣教、术后进行常规功能锻炼,常规进行电话随访,建立病历档案,提供康复指导。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积极与病人沟通,通过口头讲述、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视频教育等方式讲解手术方法和目的,并进行系统评估,评定腰椎疼痛指数和心理状态,为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依据。另外,术前应指导病人进行体位训练,以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②术后进行疼痛认知护理管理,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组成由科室主任、责任医师和护理人员构成的康复护理团队,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制定护理管理和功能锻炼计划。术后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疼痛护理评分,适时检查引流管情况,遵医嘱行脱水、止痛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防止引流管滑脱、神经功能障碍、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应为病人配备固定专业护理人员,通过电话、QQ、家访等多种途径与病人保持联系,指导病人合理进行功能训练。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包括直腿抬高锻炼和下地活动,功能锻炼应坚持早期进行、个体化及循序渐进原则。功能锻炼计划由主管医师、资深护师及科室主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共同讨论制定。术后2d内即可开展功能锻炼,10~30 min/d。③术后应加强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干预,应积极与其沟通,消除他们因担心后遗症而产生的恐惧、抑郁心理,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告知家属给予病人充分的家庭关怀。

1.3疗效判定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VAS疼痛量表评估疗效。NDI包括疼痛、个人自理、阅读、提重物、头痛、注意力、工作、睡眠、驾驶及娱乐10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NDI=总分/(受试对象完成项目数×5)×100%。ADL量表包括进餐、洗澡、穿衣、大小便、行走等内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依赖程度越低。VAS量表满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NDI、ADL及VAS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椎椎间骨性融合需要一个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修复伤口和术中被破坏的软组织。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病人的骨性结构,保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神经功能障碍[3],促进术后局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NDI与ADL与护理前和常规护理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论与高伟华[4]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开展以功能锻炼和心理疏导为主要内容的康复护理,将术前与术后护理相结合,注重个体化综合系统干预。首先,建立了护理综合管理团队,实施疼痛认知护理管理。本研究由我院神经外科专家医师、责任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在术前对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骨折情况及疼痛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人管理档案,实行责任制护理管理制度,这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倪乐乐等[5]也认为良好的组织管理团队和术前评估能明晰护理责任,为科学合理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保障。其次,病人术后的运动锻炼计划均由相关责任医师和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并由医护人员督促病人实施,这使运动康复锻炼系统化、科学化,更有利于术后局部功能恢复[6]。

住院期间从饮食卫生到服药监护等一系列系统的干预护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显著。侯秀伟等[7]也建议应重视引流管设置、定期行MRI复查及疼痛护理等术后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出院后的家庭随访和康复护理指导,则为病人院外顺利进行康复护理提供了保障,这也有利于病人的功能恢复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杨艳等[8]认为,病人心理状态是影响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不仅积极发挥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在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中的重要作用,消除病人因对疾病的误解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感受家庭温暖,还鼓励病人尽早参与社会生活,回到工作岗位,这有利于使病人感受到自我价值,对病人术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显著。

综上,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促进局部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症状、加快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1] 张照亮.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786-2787.

[2] 彭玉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康复护理[J].江苏医药,2015,41(1):121-122.

[3] 杨定瑶,刘志刚.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围术期个体化康复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089-1091.

[4] 高伟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4,10(12):66-67.

[5] 倪乐乐,池小月,王小丽,等.一体化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235-1237.

[6] 袁振超,黄保华,陈远明,等.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J].中医正骨,2013,25(7):64-66.

[7] 侯秀伟,吴广良,杨贺军,等.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近期并发症(附195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1):1053-1054.

[8] 杨艳,杨巧惠,杨芳,等.心理干预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恢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0):1661-1663.

R47

A

1672-7185(2016)07-0050-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22

2015-12-18)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间腰椎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