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芹菜”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6-09-05 06:40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汤建明郎建玲郭翀
河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村芹菜发展

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 汤建明 郎建玲 郭翀

“封丘芹菜”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汤建明郎建玲郭翀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办公室主办

“封丘芹菜”以其品质优良、嫩而无渣、健脾养胃、降血压、降血脂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2010年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封丘芹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乡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封丘芹菜”的实地调研,就“封丘芹菜”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品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促进“封丘芹菜”的进一步发展。

一、“封丘芹菜”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

“封丘芹菜”,俗称“封芹”,又名楚葵。据《封丘县志》记载:“芹菜四季均有,而春种、夏移、冬成者,嫩而无渣,为封丘特产,远近驰名。”“封丘芹菜”栽培历史悠久,据封丘县文化部门考证,“封丘芹菜”已有1 000多年历史。“封丘芹菜”根冠肥大,茎秆鲜嫩中空,口味清香,含钙量高且富含维生素C和铁、磷等矿物质以及芳香性挥发油、甘露醇等有益物质;鲜吃脆而无渣,味浓而幽香,熟食则鲜香兼有。常食可增进食欲、健脾养胃,且有促进血液循环、降血压、清血脂的作用。早在明清时期,“封丘芹菜”即被列为贡品,清乾隆皇帝食御宴后题词:“封芹飘香御宴佳宾”。1958年毛主席发表名篇《介绍一个合作社》后,邀请时任应举村党支部书记的崔喜彦到北京做客,崔喜彦前往北京时带去两捆“封丘芹菜”,毛主席品尝后大加赞扬。“封丘芹菜”在1994年郑州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受到了农林渔业部领导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都曾就其作过专题报道。1996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命名“新乡一绝”,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封丘芹菜”与西芹的主要区别

(一)产量水平不同

“封丘芹菜”的主要品种为“玻璃脆”(又叫大黄苗),属于本芹品种。本芹品种在生产潜力上约低于西芹10%~20%,西芹的每667m2产量一般为5 000kg,而“玻璃脆”每667m2产量一般为4 000kg,最终成品产量约为1 000kg。

(二)栽培模式不同

普通芹菜可春栽、秋栽和设施栽培,而“玻璃脆”必须经过春育苗、夏移栽、秋收获、冬埋藏四个环节,才能生产出独具特色的“封丘芹菜”。普通芹菜收获后直接进入市场,“封丘芹菜”秋季收获后进行掩埋促生新茎,春节前后刨出去掉老茎取新生嫩茎食用。普通芹菜栽培每667m2用工量18个,“封丘芹菜”栽培每667m2用工量在35个以上。“封丘芹菜”虽然品质优良,但由于产量低、生育期长、用工多,价格与普通芹菜相差不大,种植面积一直得不到发展,传统的“封丘芹菜”种植模式逐渐萎缩,“封丘芹菜”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目前,王村乡普通芹菜种植面积133.33多hm2,年产量1万多t,“封丘芹菜”仅有零星种植。

三、“封丘芹菜”发展优势

(一)生长条件优越

“封丘芹菜”最早种植在封丘县王村乡边王村一带。目前以边王村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崔王村、周王村、陈王村,面积133.33多hm2。当地年平均日照2 400h,平均气温14℃,无霜期241d,远离污染源,土壤沙黏度适中,孔隙度适宜,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有机质含量高,供肥性能良好,耕作方便,病虫害少,非常适合芹菜生长。

(二)种植技术成熟,品质优良

王村乡农民种植芹菜多年,种植技术成熟,经过长期的生产总结,逐渐选择出了适合当地生长、风味优良的大黄苗、小黄苗等“封丘芹菜”品种,且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封丘芹菜”栽培技术。王村乡村民周广顺得知青岛市“马家沟芹菜”品牌化经营的成功案例后,专门赴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组织有关人员将“马家沟芹菜”与“封丘芹菜”口味进行了对比,在品尝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致评价“封丘芹菜”口味优于“马家沟芹菜”。

(三)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高档蔬菜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芹菜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蔬菜品种,以其优良的风味和独特的食疗药疗价值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据专家预测,随着市场的培育和成熟,高端芹菜常年需求量大约在6万t,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星级酒店、高中档酒店、土特产专卖店,加上季节性礼品箱销售约0.5万t,年需求总量在6.5万t。目前,国内市场芹菜品牌运作较成功的仅有“马家沟芹菜”,但正宗“马家沟芹菜”年产量仅1万t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07年,封丘县王村乡村民周广顺受“马家沟芹菜”的启发,按传统工艺种植了0.667hm2“封丘芹菜”,对芹菜进行了简单加工、包装,每盒1kg,市场定价在60元,并在郑州试销,主要供应郑州市的黄河迎宾宾馆、丰乐园大酒店、弘润华夏大酒店等大型餐饮经营店。从试销效果来看,市场反映良好。

(四)品牌基础较好

封丘县王村乡2007年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主要种植产品为芹菜,认定面积800hm2;“封丘芹菜”于2007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封丘芹菜”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取得商标注册;“封丘芹菜”2010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四、“封丘芹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品牌经营理念,“封丘芹菜”的品牌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这是影响“封丘芹菜”发展的主要原因。“封丘芹菜”作为贡品芹菜,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是在当地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封丘芹菜”品牌的保护和经营意识薄弱,只注重利用“封丘芹菜”的品牌效应去扩大生产,却忽视了品牌的保护,没有通过一系列产品开发、包装、宣传等措施来保护和打造“封丘芹菜”这一历史品牌。1995年、1996年两年,封丘县委、县政府号召王村乡各村大力发展西芹种植,连续两年西芹种植面积都达到万亩以上,年产量5万多t。但由于销售渠道狭窄,产量的大幅提高给销售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当地市场饱和,外销不畅,最后导致价格一跌再跌,最低也没有客户购买,每667m2产值仅600多元,真正到了“菜贱伤农”的地步,严重挫伤了当地群众种植芹菜的积极性,也严重损害了“封芹”的品牌效益。到1997年,王村乡芹菜种植面积已大幅度减少,仅有20hm2。随着近年来蔬菜价格有所提高,王村乡芹菜种植面积才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目前全乡种植133.33多hm2。而以传统工艺种植的“封丘芹菜”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由于品牌效应降低,“封丘芹菜”价格与普通芹菜价格相差不大,产量不足普通芹菜的1/3,“封丘芹菜”逐渐退出生产,在近十年来只有少部分农民零星种植。

(二)缺乏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

缺少经营主体带动是制约“封丘芹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封丘芹菜”长期以来处于农户自发生产状态,缺少必要的经营主体将“封丘芹菜”这一历史特产的优势进行挖掘、运作,统一组织进入市场。由于农户生产“弱、小、散”,不能将“封丘芹菜”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市场开拓能力弱,风险抵抗能力低。生产过程中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受到限制,技术推广与培训得不到普及,农业生产资料很难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封丘芹菜”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资源分散,亟待整合

“封丘芹菜”产业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资源整合问题。“封丘芹菜”虽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但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归属于河南绿色农业有限公司;而“封丘芹菜”商标则被封丘县陈桥驿实业有限公司抢注。打造农业品牌,基地、产品认证和商标三者缺一不可,但“封丘芹菜”品牌化发展的这三要素却属于不同单位。另外,人力、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分散在各个农户手里,如不将这些生产资源统一组织起来,就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就不具备竞争力,打造不出高端品牌。

(四)品牌化运作资金不足

打造“封丘芹菜”这一品牌,除了要协调商标所有者、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之间的关系,还要建立生产加工厂、购置设备等,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投放。鉴于目前现状,外地有实力的企业不愿意投资,而本地又没有经济实力强的企业或个人,因此,资金问题也成为目前“封丘芹菜”品牌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五、“封丘芹菜”品牌化发展的建议

“封丘芹菜”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发展“封丘芹菜”产业,培育“封丘芹菜”品牌也有广阔的前景。如何使“封丘芹菜”这一新乡历史知名品牌造福农民,逐渐将其培养成为高端品牌,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习先进,打造品牌

组织人员参观、学习青岛市“马家沟芹菜”运作的成功经验,召开“封丘芹菜”发展专题研讨会,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封丘芹菜”品牌的经营和运作,提供生产技术、商标注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加工包装、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市场化经营,逐渐将“封丘芹菜”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二)抓好试点,产业化经营

扶持1家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封丘芹菜”的经营主体,建立芹菜加工厂,对芹菜进行加工、包装、储藏、营销,延长“封丘芹菜”市场供应期,提升其市场价值,解决“价格低、品质低、销售难”等问题,促进“封丘芹菜”产业化发展。

(三)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通过召开推介会、参加各类交易会、开展网络营销、加大媒体宣传等形式宣传“封丘芹菜”,使消费者重新认识“封丘芹菜”,扩大其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

猜你喜欢
王村芹菜发展
浅述湘西芙蓉镇的旅游发展之路
芙蓉镇“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芹菜也会“变脸”
王村:五千万打造“精神王国”
亦食亦药话 芹菜
芹菜百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计算机建模技术的秦岭周边农家乐村环境空间研究——以上王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