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患者中、低流量非湿化吸氧与湿化吸氧的比较

2016-09-05 02:24莉,丽,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湿化液蒸馏水氧气

娄 莉, 朱 丽, 刘 茜, 田 燕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骨三科, 安徽 马鞍山, 234000)



骨科术后患者中、低流量非湿化吸氧与湿化吸氧的比较

娄莉, 朱丽, 刘茜, 田燕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骨三科, 安徽 马鞍山, 234000)

非湿化鼻导管吸氧; 湿化; 医院感染; 护士工作量

传统吸氧方式是通过湿化液湿化吸氧,以减轻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患者感觉舒适。但氧气的物理特性是不易溶于水,尚无循证依据证实不同流量的氧气经过湿化液后能达到湿化效果,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在2002年关于氧疗的指导中提出氧气流量<4 L/min的鼻导管吸氧不必湿化。有研究[1]认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湿化,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节省护士工作时间。李珑等[2]在中低流量氧疗患者中采用非湿化装置替代传统入水湿化装置,取得了较好效果。传统湿化吸氧中,氧气湿化瓶在清洗、消毒、储存、使用等多个环节中极易受到细菌污染,可引起患者呼吸系统感染,而预防这类医院感染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3-4]。本研究对2014年10月—2015年1月本科200名术后吸氧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改进吸氧流程,对部分鼻导管4 L/min以下流量持续吸氧患者采取非湿化吸氧的方式给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例骨科术后吸氧患者,根据鼻导管吸氧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99例。纳入标准:无基础呼吸道疾病,吸氧氧气流量<4 L/min的鼻导管吸氧。排除标准:有基础呼吸道疾病,吸氧氧气流量≥4 L/min的鼻导管吸氧及面罩吸氧患者。

1.2方 法

湿化瓶由供应室通过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纸塑包装送至科室,灭菌有效期为半年。研究组采用非湿化鼻导管吸氧,每日更换湿化瓶和鼻导管吸氧<4 L/min。对照组使用医用蒸馏水湿化给氧,每天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水。吸氧期间每日监测体温、呼吸,检查患者鼻腔分泌物结痂、充血、自感上呼吸道干燥不适的情况。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物品表面采样送检的要求:吸氧结束后立即由专人采样,用无菌方法在湿化瓶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0 mL,取10 mL注入无菌培养管中,立即送检。检验科取1 mL置入直径 10 cm的营养琼脂平皿内,于35 ℃恒温培养48 h后计数。

1.3观察指标

① 骨科术后患者多数吸氧2~3 h,观察吸氧15 min、1 h、吸氧结束时2组患者的舒适度情况(鼻部是否干燥、有无鼻黏膜出血、咳痰难易程度、有无噪音干扰、有无异味感、血氧饱和度)。患者如有咳嗽、咳痰或体温超过37.4 ℃,摄床边胸片或胸部CT,评价有无肺部感染。② 吸氧装置染菌情况:吸氧结束后,卸下吸氧装置,送细菌学检查。③监测护士从物品准备到给患者吸氧的操作耗时。

2 结 果

2.12组患者吸氧后舒适度比较

对照组99例患者中,鼻咽部不适36例(占36.4%),无症状10例(占10.1%);研究组101例患者中,鼻咽部不适37例(占36.6%),无症状14例(占13.9%)。2组患者吸氧后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部不适包含鼻部干燥、鼻黏膜出血、咳痰困难、有噪音干扰、有异味。

2.22组湿化瓶细菌污染、吸氧噪声情况及护士更换湿化瓶所需时间比较

表1显示,研究组细菌污染阳性率、吸氧噪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研究组护士更换湿化瓶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湿化瓶细菌污染、吸氧噪声情况及更换湿化瓶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每次从鼻导管吸入的氧量仅占每次总吸入氧量的2.4%~19%,呼吸道黏膜本身具有的湿化功能和空气中的湿度已对氧气起到了足够的湿化作用。与传统湿化组比较,非湿化组无需安装过滤管和添加湿化液,既简化了操作流程又减少了细菌污染,可从根本上解决因湿化液微生物污染而引起医院感染的可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卫医发[2000]431号第41条要求,湿化液与湿化瓶应每日更换1次,而且湿化瓶必须经过消毒处理,以防引起呼吸道感染[5]。随着吸氧的进行,湿化瓶中蒸馏水不断被消耗而必须添加,但这样也增大了湿化瓶被污染的风险,且蒸馏水本身不具有抑菌作用,湿润潮湿的环境可成为细菌的沃土[6]。非湿化吸氧可直接杜绝因湿化液造成的院内肺部感染,本研究使用供应室集中清洁消毒的湿化瓶,确保使用前的湿化瓶处于灭菌状态,并采用纸塑包装,使灭菌有效期长达半年,这样既减少了老式消毒方法下湿化瓶消毒的工作量,又节约了灭菌消毒的成本[7-8]。此外,护士进行吸氧护理的时间为4 min (准备用物2 min+更换湿化液 2 min),按每天10个患者吸氧来计算,非湿化吸氧1个季度可节省30 h,按每个护士每天工作7 h计算,1个季度单此1项即可节省人力4.2人,同时无菌蒸馏水启瓶有效期为24 h,每瓶无菌蒸馏水价格为4.2元,非湿化吸氧后可大大节约此成本[9-10]。

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在2002年关于氧疗的指导中提出,氧气流量<4 L/min的鼻导管吸氧不必湿化,另有研究[11-12]提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湿化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节省护士工作时间。即使含少量细菌的气溶胶被人体吸入,也会沉积于肺部的毛细血管和肺泡,增加感染的机会,为了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13-14], 加强对输氧装置的消毒管理非常重要[15]。本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氧气流量<4 L/min的鼻导管吸氧不必湿化。

[1]Kallstrom T J, American Association Respiratory Care. (AARC), 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xygen therapy for adults in the acute care facility - 2002 revision and update study[J]. Respir Care, 2002, 47(6): 717-720.

[2]李珑, 王伟, 王根妹, 等. 湿化和非湿化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呼吸道症状的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 31-32.

[3]朱其凤, 贾磊, 徐华, 等. 氧气湿化液污染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21): 3350-3351.

[4]宋红岩. 氧气湿化瓶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 2010, 25(10): 83-840.

[5]韩婷, 王庆芳. 非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新疆医学, 2013, 43(12): 80-82.

[6]冯雪景, 管泱, 李君. 一次性除菌吸氧管在氧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2015, 29(8): 2777-2778.

[7]李平, 何健. 不同氧气湿化液对患者手术后吸氧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10): 1054-1054.

[8]马民, 仇钰, 陈付华, 等. 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过程的细节优化[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2): 1963-1963.

[9]沈虹, 陈杰, 罗亚西, 等. 面罩吸氧对CT冠状动脉成像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 102-104.

[10]王凤琴, 王晓静, 陆岳林, 等. 预吸氧对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4): 57-60.

[11]王雪妹, 宋娟, 沈亚芳.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与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2): 156-157.

[12]王文娟, 赵卫红, 吴学梅. 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2(12): 26-28.

[13]王燕萍, 张晓明, 刘红. 全麻术后患者雾化吸入的疗效观察[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4(4): 305-306.

[14]冯日珍, 姜丽莎, 黄颖. 系统化管理在氧气吸入疗法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4, 28(4): 1390-1391.

[15]叶笑梅, 王晓秋, 邹晓丹. 孕产妇应用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临床观察[J]. 护理学报, 2011, 18(5A): 777-777.

2015-12-15

R 473.6

A

1672-2353(2016)10-175-02

10.7619/jcmp.201610059

猜你喜欢
湿化液蒸馏水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热压式蒸馏水机和多效蒸馏水机制备注射用水的质量比较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Analysis of Wastewater Membrane Pollutants in Joint Station and Research on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
浅谈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