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BTEC课程模式,不走高职教学寻常路

2016-09-07 05:37张师燕崔道江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课程改革

张师燕 崔道江

【摘要】采用英国的BTEC课程模式对高职教学进行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本文着重从英国的BTEC课程模式简介和我校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阐述,说明该课程模式为我国的高职教学寻求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学 课程改革 BTEC模式

一、英国BTEC课程模式的简介

为了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陆续派出优秀教师赴英国学习BTEC课程。2014年,经英国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委员会和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考核评估和新疆省教育厅的批准,我院与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合作办学,开始在高职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BTEC课程会计项目学生,高职教学改革翻开了新的篇章。

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而言,英国BTEC课程模式是一种崭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富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通用能力。我院所开设的BTEC课程教学专业课大都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做参考,全英文授课,课业和练习等全部使用英语完成。此外,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以完成课业的情况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课程模式具体体现为以下基本特点:

1.课程教学大纲设置严谨,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脚步。BTEC课程教学大纲是由课程专家按照雇主协会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需要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相组合。课程教学大纲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自我评价学习的结果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由于教师需要遵守严格的教学要求,所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课程标准搜集本专业最新的资料和学术专著自编讲义、教材等,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或者网站,以便学生能按照预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明确课程目标、任务,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体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育理念,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创新思想无处不在。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整个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实地参观、工作坊、实践实习、课业、角色扮演、演讲、口头报告、书面报告、自我评价等,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思维。这种模式使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不但拓展了视野,而且加深了实践体会,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开放性的思维引导模式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得到了塑造和培养。

3.注重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师生之间相处融洽。BTEC模式把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对学生通用能力的水平进行评估是这一教学模式的特色,因此学生可以使自身的七大能力得以发展,即: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分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运用能力;科技运用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学生通过专业技能成绩和通用能力成绩的考核,即可获得BTEC证书。

BTEC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根据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方向,不断鼓励与耐心指导,教师充当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师则会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深度,尽其所能地帮助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力很快也得到提升。教师和学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相处也更加融洽。

4.考核评价方法独特,师生能力增强。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以“课业”为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纸试卷分数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它要求每个学生理解“课业”的背景,完成明确具体的任务,收集大量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通过交流最终展示学习成果。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通常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一门课程中至少要完成三个以上课业,2位以上的教师进行评判,将每次评价结果进行反馈。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相关企业人员评价,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公正性。如果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最终结果不满意,还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期限进行申诉。严格的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机制使教学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 BTEC教学模式促进了高职教学的改革

纵观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不难发现这的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符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要求和我国教育宗旨的教学模式。经过我院教学实践证明,它顺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在许多方面可以为我所用。

不可否认,这种模式的本土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职教教学。传统的治学观念在职教领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BTEC课程教学模式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从教师到学生、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从教学到实践、从考试到评价、这些变化无不让我们叹为观止。

1.改革教学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过去,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确定教学目标。当今,他们开始反思以往教学目标的空洞和不切实际的弊端,走进企业调查研究,结合企业与社会的需求来考虑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人能力提升和发展计划,以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每个单元的目标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2.改革课程设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设置中,确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和比例,细化课程考核标准,明确教学内容。鼓励教师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如没有合适的教材,则根据专业教学情况、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自行组织编写教学内容。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帮助了教师快速成长。

3.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化建设。高职院校教师仅仅以职称高低作为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如今,我们认识到不仅要提升职称,更要提升能力。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编写教材和讲义、讨论和研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和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整体师资队伍能力提升。

4.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努力寻找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而学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锻炼使他们自信勇敢、善于挑战、刻苦钻研、创造性强、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密切关注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订还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乃至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课业的评价标准,最终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合作。BTEC模式的引进,使我国高职院校意识到与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在职业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校企合作加强了双方的互动与资源共享,优化了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6.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由单一化转为多元化。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BTEC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它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七大能力的提高。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对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借鉴BTEC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使整体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化、严谨化。内部审核工作主要由校方组织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而外审工作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教育部门专家进行指导和监控。结合我国高职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势,使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跟上世界的脚步。

总之,BTEC课程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为我国的高职教学寻求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虽然该模式具有众多的优越性,也为我院的合作办学带来了诸多改变,但是它的实际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扩大办学规模,而在于为高职教育改革寻找一条真正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途径。毕竟它作为一种外来物,我们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取其精华,结合我国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BTEC课程试点工作的成功,不仅会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把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刘常新,许绍忠.英国BTEC课程教学在北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2]卢小平.BTEC课程模式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3]龚戈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4]王珑.BTEC课程模式带给我们的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作者简介:

张师燕(1979- ),女,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国际合作分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崔道江(1978- ),男,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分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课程改革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