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空间竞争
——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

2016-09-09 06:17杜妍冬刘一伟
关键词:分权财政支出社会保障

杜妍冬 刘一伟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中国省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空间竞争
——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

杜妍冬 刘一伟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中国正处在由追求简单经济增长向追求社会民生转变的阶段,而社会保障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项目,是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04—2013年省级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可能存在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相互竞争行为。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显著的标尺竞争,即对于省级地方政府而言,当国内其他竞争对手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时,该省级政府官员出于政绩的考核,也会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从而导致了我国不同省份省级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研究还发现了财政分权与省级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财政分权挤出了省级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

地方政府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 标尺竞争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分税制改革突出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治集权、财政分权”的中国式分权结构为激励地方政府提供了有效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在上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下,各级地方政府为发展辖区经济而互相竞争已成为学界共识。①Maskin,E.,Y.Qian,and C.Xu,“Incentives,Information,and Organizational Form”,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67.No2,2000,PP.359-378;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管理世界》2007年3期。目前,国内关于政府政绩竞争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地方GDP、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①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Li,H.,and L.Zhou,“Political Turn 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89,2005,PP.1743-1762;薛凝:《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柳庆刚、姚洋:《地方政府竞争和结构失衡》,《世界经济》2012年第12期。仅有少数研究关注了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教育这类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竞争行为,②彭宅文:《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1期;周亚虹、宗庆庆、陈曦明:《财政分权体制下地市级政府教育支出的标尺竞争》,《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而学界对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策略行为关注不够,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空间关系尚未得到清晰的阐释。

经济的长期增长有赖于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但不同要素投入的回报率与回报周期不同,出于任期与晋升的考虑,地方政府更偏好短期内能够带来回报的投入。从长期来看,社会保障具有维护人力资本的功能,可以通过就业培训、降低劳动者风险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外,随着公民权利诉求的提升以及国家民生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在政府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地方政府考核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考察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行为,以丰富现有研究。目前学界对地方公共服务支出的研究多局限于省级政府层面。在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方面,学者关注的是财政分权对各省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③庞凤喜、潘孝珍:《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财贸经济》2012年第2期。以及政府招商引资竞争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影响,④王珺红、张磊:《财政分权、公众偏好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3年第4期。这些研究均未考察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竞争。在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主要制度安排仍停留在省级甚至市级统筹层次,⑤郑功成:《从地区分割到全国统筹——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加之户籍制度的限制,劳动力在同省不同市间的流动比跨省流动的社会保障便携性损失更小,地方政府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竞争更容易在省级政府间发生。另外,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责任也主要落实在省级政府,救助、脱贫等民生性考核指标对省级政府更具激励性。因此,本文考察的问题是省级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是否存在竞争行为?中国式分权体制是否会弱化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竞争,即政府间短期经济增长的竞争是否会扭曲社会保障财政支出?

二、相关文献回顾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认为地方政府策略互动有多种形式,但是从相互作用和机制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标尺竞争模型,主要分析非对称信息和政治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例如本地选民并不知道本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是最优的,而邻近地区政府公共支出更容易观察到,使得本地区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其他地区政府特别是相邻地区政府行为。⑥Salmon,P.,“Decentralization as an Incentive Scheme”,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Vol.3,1987,PP.24-43;Besley,T. J.,and A.C.Case,“Incumbent Behavior:Vote Seeking,Tax Setting and Yardstick Competi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5,1995,PP.25-45;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9年第10期。二是外溢模型,即一个地区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行为会直接影响政府的其他公共财政支出偏好,具有明显空间溢出作用。⑦Case,A.C,H.S.Rosen and J.C.Hines,“Bud-get Spillovers and Fiscal Policy Interdependence:Evidence from the State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52.1993;Wilson,J.D.,“Capital Mo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Is Ther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ce to the Bottom?,In Hawaii,J.and R.Dundee(eds),Fair Trade and Harmonization:Prerequisites for Free Trade?”,Vol.1,1996,Cam-bridge,MA:MIT Press;张晨峰、鲍曙明:《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三是资源流动性的地区竞争模型,地方政府在地区竞争中通过财政手段争夺有利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从而表现为行为上的策略互动。①C.M.Tiebout,“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4,No.5,1956,PP.416-424;周亚虹、宗庆庆、陈曦明:《财政分权体制下地市级政府教育支出的标尺竞争》,《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一方面,部分学者发现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明显的策略互动。Besley和Case在估算地区税负反应函数的基础上,通过考察选民对本辖区政府支持率与邻近辖区税收政策的关系,指出标尺竞争机制是美国州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策略互动行为的主要原因。②Besley,T.J.,and A.C.Case,“Incumbent Behavior:Vote Seeking,Tax Setting and Yardstick Competi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5,1995,PP.25-45.郭庆旺、贾俊雪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省级政府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的策略互动行为,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支出、各类支出项目方面存在显著的策略互动行为,财政竞争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③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9年第10期。张晨峰、鲍曙明利用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策略行为的研究发现,省级政府间存在财政支出的策略互补性竞争,竞争对象是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和距离接近的省份,④张晨峰、鲍曙明:《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得出相似的结论还有卢洪友、龚锋等。⑤卢洪友、龚锋:《政府竞争、“攀比效应”与预算支出受益外溢》,《世界经济》2007年第8期。

另一方面,学者们依据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分析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尤其是生产性公共品对非生产性公共品的挤出效应,但是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外多数关于财政分权对支出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有利于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如Zhuravskaya对俄罗斯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增加了地方政府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投入。⑥Zhuravskaya,Ekaterina,V.“Incentives to Provide Local Public Goods:Fiscal Federalism,Russian Styl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76,No.3,2000,PP.337-368.Faguet对玻利维亚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分权强化了政府对居民公共物品需求反应的灵敏度,社会保障状况等得到了显著改善。⑦Faguet,Jean-Paul,“Does Decentralization Increase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to Local Needs?Evidence form Bolivia”,Journal of Public of Economics,Vol.88,No.3,2004,PP.867-893.然而,在中国式财政分权情况下,地方政府重视基础设施类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而轻视教育、医疗卫生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阻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⑧张军、高远、傅勇、张弘:《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乔宝云、范剑勇、冯兴元:《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刘瑞明、白永秀:《晋升激励与经济发展》,《南方经济》2010年第1期。李祥云和祁毓的分析证明,在财政分权的激励相容下,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晋升的目标,非常有积极性放松社会保障等职能。⑨李祥云、祁毓:《中国的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劳动保护》,《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地方政府倾向于利用或者牺牲社会保障政策构筑区位优势以吸引投资的流入,而这恰好抑制扭曲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和支出。⑩黄国平:《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以东中西部六省为例》,《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和公共品供给结构已经引起过诸多学者的关注,理论和经验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本研究与以往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区别:(1)现有文献虽然关注到了公共财政支出,笼统地认为财政分权减少了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但是单独从地方政府层面分析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行为机制的研究还不多见;(2)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模型推导,且研究采用传统的面板回归计量方法是建立在区域间观测值相互独立的假定基础上,无法很好地反映和揭示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策略性竞争行为。本研究试图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应用到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研究中,力图更好地对中国各个省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行为做定量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变量与统计描述

本文选取了中国31个城市2004-2013年10 年310个样本,在具体样本选择上,尽可能采取未加工的原始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2005-2014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应各年的统计资料。所有的数据利用Matlab 7.0和Stata 12.0进行分析。

因变量Y主要是人均地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地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共识,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定义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在参考王延中等有关学者划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统计部门的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归类以及数据的可及性,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作为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类似或接近于一些国家的社会性支出。此外,考虑到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支出和人口差距较大,在回归检验中将人均地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转换为对数的形式,从而消除异方差等问题。①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财贸经济》2011年第1期。

根据本文使用的数据特点并借鉴现有文献,选取了可能影响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特征作为自变量,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财政分权度。具体而言,本文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按照“政府活动扩展法则”,经济发展水平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越多,分析时取对数。人口结构中,选取了社会抚养比这一指标,表示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可以用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之和来表示,抚养比越大,表明非劳动年龄人口越多,即意味着老年人和少儿越多;城镇化水平,选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于城镇化水平是比率指标,不再进行对数处理;人口密度,引入此变量以考察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的提供上是否有规模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在政治上晋升激励和巨大的财政压力双重约束,地方政府更愿意为吸引外商资本,从而拉动GDP的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缺乏足够的支出,将外商直接投资界定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分权度,由于财政分权指标是一个有着很大争议的指标,大部分文献将财政分权分为“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两个指标,但是鉴于文中使用的是考虑地区差异的面板数据,笔者选取“财政自给率指标”来衡量财政分权的程度,②需要说明的是,该指标小于1时,表明省级地方财政“入不敷出”,需要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等于1时,表明省级地方财政“自给自足”,收入相等;大于1时,表明省级地方财政“略有结余”,省级地方政府在满足自我财政需求外还有剩余的财力。该指标可能比“收入指标”和“支出指标”更能反映财政分权的跨地区差异。③陈硕、高琳:《央地关系:财政分权度量及作用机制再评估》,《管理世界》2012年第6期。具体变量的名称、定义和单位见表1。

表2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指标以2005年为基期进行价格指数来计算,以避免通货膨胀等因素造成的计算不准确,使回归检验值不可信。

(二)实证模型和估计方法

1.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能很好地检验地区间竞争机制所起到的作用,④Baicker K.,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State Spending.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89,2005:529-544.其基本思想是将经济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引入模型,对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一个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矫正,检验经济单位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存在和相关程度。⑤踪家峰、李蕾、郑敏闽:《中国地方政府间标尺竞争——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经济评论》2009年第4期。现有文献对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竞争行为的研究一般采用两种空间计量方法:一种是空间滞后模型(SAR),一种是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空间滞后模型(SAR):

表1 变量的定义和单位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公式(1)中,y为被解释变量,X为N×k的外生解释变量矩阵,β为解释变量的系数矩阵,λ为空间自回归相关系数,代表被解释变量自身的空间相关性。W为n×n空间权重矩阵(n为地区数)。

空间误差模型(SEM):

公式(2)中,y、X、β、ε、λ以及W等字母代表的含义和公式(1)中的一样。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还使用了Moran指数、LM检验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是否存在空间竞争。

2.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标尺竞争模型

根据上述理论模型,省级地方政府在制定本辖区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时,必然考虑其邻省的反应。基于此,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在公式(3)中,重点关注的是代表空间回归系数λ,通过λ的正负符号以及显著与否来考察我国的省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是否存在着相关性,如果λ符号为正,那么表明省级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策略互补,或者说省级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行为具有模仿性或趋同性;如果λ符号为负,那么表明省级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策略替代性。

3.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权重矩阵是准确估计个体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的关键。本文参考边志强、陶长琪等人的研究,①边志强:《财政体制、经济环境与中国省级政府间竞争机制》,《东岳论丛》2014年第9期;陶长琪、杨海文:《空间计量模型选择及其模拟分析》,《统计研究》2014年第8期。设定以下三种空间权重矩阵:

第一类:行政相邻矩阵。在所有空间权重的构建过程中,最常用的是考虑二进制的行政相邻矩阵,如果地区i和地区j相邻,那么行政相邻矩阵Wadj=1;如果地区不相邻,那么Wadj=0,在设置中对我国所有的省份邻居赋予了同等的权重。

第二类:地理距离权重矩阵。省级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可能对距离自己越近的地区影响越大。地理距离权重矩阵(Wij)设置方式为:根据两个省级省会(省会i和省会j)之间的地理距离(dij)的倒数来设定权重,如果i≠j,那么Wij=1/ dij;如果i=j,那么Wij=0。

第三类: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根据标尺竞争理论,地方政府策略互动行为主要体现在地区间类似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特征,因此根据地方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判断两个地方是否存在标尺竞争比通过地理信息来构造权重更为有效。经济距离权重矩阵(Wij)设置方式为:根据人均实际GDP差额的倒数来设定权重,如果i≠j,那么Wij=1/Yi—Yj;如果i=j,那么Wij=0。

四、实证结果分析

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省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竞争机制进行识别,由于地区的异质性和诸多宏观经济因素的不可观测性,在分析模型中使用固定地区效应,并加入时间固定效应,豪斯曼检验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且拒绝解释变量和个体效应的统计不相关原假设,因而下文估计选择在固定效应框架下的估计结果。具体的反应函数模型公式如下:

反应函数式中下标表示省级政府,t表示年份,EXP是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集合,αi为地区固定效应,νt为时间固定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表3显示了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反应方程估计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回归之前笔者进行了Moran I空间相关性检验和LM空间相关性误差检验,Moran I检验结果显示省级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确实存在空间相关关系,LM检验表明随机误差项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相关性。

在使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检验之前,为了方便比较,笔者首先使用传统的面板数据模型最小二乘法对我国省级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进行估计。

第一列笔者给出了最小二乘法(OLS)得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空间滞后模型还是空间误差模型,其拟合优度都优于普通面板数据模型。而对比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可以发现拟合优度和对数似然值空间滞后模型(SAR)优于空间误差模型(SEM),下文分析主要针对空间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3的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下,所有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反应系数估计值即空间滞后项的相关系值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且拒绝了其为零的原假设,表明我国不同省级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决策确实存在显著的策略互动,这反映了省级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策略的互相模仿或攀比,即不同的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决策存在标尺竞争行为,从而导致相邻省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着正的相关性。与此同时,对比相邻权重矩阵模型、距离权重矩阵模型和经济权重矩阵模型三种模型下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标尺竞争效应的大小可以发现,地理距离相近省份之间标尺竞争的模仿高于行政相邻和经济距离。表3结果显示,行政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下空间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660和0.78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各省加权平均每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1个单位,提高了本省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约0.660单位和0.782单位;而地理距离权重下空间效应估计值为0.841,远远高于前两者,这说明省级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对地理特征(非行政相邻)与自己差异较小的邻居更为敏感。

表3 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反应方程

在表3中,进一步可以看出其他变量对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影响。首先,人均GDP与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即表明人均GDP对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具有推动作用,反映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的基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越多。其次,财政分权对地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作用显著为负,表明了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官员为了实现当地短期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政绩目的,更加注重重大的基础设施等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如果地方财政收入越高,越有可能牺牲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挤出了当地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再次,抚养比在距离权重矩阵模型和经济权重矩阵模型上显著,且回归的系数符号为正,抚养比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起到正向的影响,抚养比高意味老龄化程度高,进而使得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

此外,距离权重矩阵模型和经济权重矩阵模型中,外商直接投资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且回归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外商投资的增加减少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的支出,可能的原因是外商投资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当地GDP的增长,这激励当地政府增加能够吸引外商投资的项目支出,如地方政府可能对公路等基础设施投入毫不吝啬,由于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服务于民,另一方面改善和提高了城市面貌,外商更加偏好在这一地区投资。对外开放程度在距离权重矩阵模型和经济权重矩阵模型中的回归系数符号为正且在统计水平上显著,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这点不难理解,原因是对外开放程度高的省份进出口总额比较大,该类型的省份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带。需要指出的是,城镇化水平在SAR的三个模型中都显著,回归系数分为0.030、0.021、0.023,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地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越多,城镇化水平高的省份,城镇人口比重较高,而我国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也具有显著的差别,城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远远高于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所以城镇化水平高的省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越多。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正处在由追求简单经济增长向追求社会民生转变的阶段,而社会保障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项目,是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可能存在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相互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显著的标尺竞争,即对于省级地方政府而言,当国内其他竞争对手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时,该省级政府官员出于政绩的考量,也会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从而导致了我国不同省份省级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本研究还发现,财政分权与省级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财政分权挤出了省级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

研究的结论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于有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省级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显著的标尺竞争来看,在我国政治集权和财政分权为重要特征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基础上,上级政府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绩效考核引入标尺竞争激励省级地方政府加强对当地居民社会保障福利水平的重视。在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特别是老龄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果增加社会保障在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就能够激励省级政府提高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此同时,协调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利益矛盾和冲突,改变地方政府为了GDP增长等直接可以在政绩中获得表现而竞争的价值取向,加大有关民生指标的权重,使得标尺竞争机制更为合理。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增加,但是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仍然存在严重的扭曲现象。所以在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的水平,建立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合作机制,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权和事权的基础上,矫正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纵向和横向失衡,以确保地方政府具有提供社会保障产品的财政能力,修正社会保障服务的外部效应,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障供给效率问题。

(责任编辑:肖舟)

The Spac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in China: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4 to 2013

DU Yandong,LIU Yiwei
(School of Social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2004~2013 provincial panel data,find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yardstick competition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fiscal expenditure and that for local government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When the other domestic competitors increase fisc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for the sake of performance,the local government will also increase social security fiscal expenditure,resulting that China's different provincial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In addition,the study also find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of provincial local government,the financial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provincial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local government;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yardstick competition;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杜妍冬(1974-),女,河南安阳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保障;刘一伟(1990-),男,河南周口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F812.4

A

1008-7672(2016)03-0115-09

猜你喜欢
分权财政支出社会保障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