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后处理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

2016-09-10 01:11曹九虎燕宏军袁玉厚王建霞
甘肃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平片后处理踝关节

曹九虎 燕宏军 袁玉厚 王建霞

MSCT后处理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

曹九虎燕宏军袁玉厚王建霞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中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T),表面遮盖显示(SSD)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78例,采用DR平片和MSCT检查,再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得到清晰的MPR、VRT、SSD图像,比较其在诊断骨折患者数量、骨折分型及显示骨折细节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结果:从检出骨折患者数量来看,DR平片与MSCT中的SSD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平片与MSCT中的MPR、V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分型上,MSCT后处理图像和DR平片在检出患者外踝、内踝、踝关节多处骨折、累及胫骨关节面、距骨骨折、合并跟骨骨折、合并踝关节脱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后踝的MSCT后处理图像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DR平片(P<0.05)。结论:DR平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SCT后处理技术(MPR、VRT、SSD)能直观、整体的显示骨关节情况,是诊断踝关节骨折的可靠手段。

MSCT;后处理技术;踝关节骨折;诊断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关节,是骨折的好发部位[1],普通X线平片(包括传统的X线平片、CR 及DR)仍是骨折诊断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块相互重叠,普通X线平片容易误诊或漏诊,从而引发医疗纠纷。MSCT后处理图像能从多方位、多角度直观地显示骨折全貌、骨折类型、关节面塌陷及移位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复查评估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本研究针对78例踝关节骨折病例分别采用DR平片检查和MSCT扫描,再通过CT图像后处理技术得到MPR、VRT及SSD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探讨MSCT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结合DR平片、MSCT影像资料及临床病史,并经随访复查或外科手术证实确诊共有78例符合入选标准。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患者;②并发多脏器损伤,不能耐受CT检查者。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32.3±8.4)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扭伤26例,坠落伤14例。临床表现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强迫体位、畸形、活动障碍,踝关节有肿胀和压痛点等。全部病例均通过DR平片检查、MSCT薄层扫描并行MPR、VR及SSD重建。

1.2使用设备普通X平片:使用西门子Ysio DR机器进行摄片,行患侧踝关节正侧位投照拍摄,采取自动曝光模式。MSCT: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AS 64排CT扫描仪,患者常规取仰卧位,足先进,先扫定位像,再根据受伤范围进行连续容积扫描。扫描参数:120kV,80~90mAs,螺距为1,层厚、层距均为2~5.0mm。采用O.75mm层厚骨算法重建,扫描后将原始数据采集后传送到西门子自带的工作站重建,二维应用MPR重建,三维立体重建采用VRT、SSD。常规重建成轴位、冠状位、矢状位。

1.3图像分析将相同部位的DR平片与MSCT重建轴位图像、MPR、VRT、SSD图像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各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骨折患者分型、骨折数量以及骨折细节方面的优势及不足[2]。由我科两位有经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分析处理图像,以共同意见为标准。诊断准确率=某检查方法发现骨折患者的数量/总骨折患者的数量×100%。

1.4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DR平片与MSCT的骨折检出情况本组78例患者行DR摄片和MSCT的MPR、VRT、SSD重建后,骨折检出率情况见表1。DR平片检出61例,准确率为78.2%。MSCT中的MPR检出78例,准确率100%;VRT检出71例,准确率91%;SSD检出60例,准确率76.9%。从检出骨折患者数量来看,DR平片与MSCT中的SSD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平片与MSCT中的MPR、V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78例踝关节骨折诊断情况(例)

2.2DR平片与MSCT后处理图像显示的踝关节骨折类型情况78例患者的外踝、内踝、后踝、踝关节多处骨折、累及胫骨关节面、距骨骨折、合并跟骨骨折、合并踝关节脱位的诊断情况见表2。MSCT后处理图像检出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外踝、内踝、踝关节多处骨折、累及胫骨关节面、距骨骨折、合并跟骨骨折、合并踝关节脱位和DR平片检查比较无明显差异;MSCT后处理图像后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平片(P<0.05)。

表2 DR平片与MSCT后处理图像显示的78例踝关节骨折分类[例(%)]

3 讨论

踝关节包括三块骨骼:远端胫骨、腓骨及距骨,三个主要韧带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及远端胫腓韧带联合复合体,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屈伸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及力学机制复杂,在所有承重关节中,踝关节最容易受伤[3]。研究显示[4],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左右,因此如何准确诊断成为治疗方案选择的关键。

DR平片检查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对骨骼自然对比良好,是踝关节外伤的常规检查方法。同时DR平片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局部放大,边缘强化及均衡处理等功能可获得良好图像[5],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的诊疗需求,但DR平片毕竟是一种二维重叠图像,对于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线细微、隐匿性骨折、部分后踝的骨折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6]。本组78例患者中,DR平片检出61例,准确率为78.2%,10例患者未显示明确骨折线,但部分X线表现局部骨皮质走行不自然,呈弧样轻微变化,或者骨皮质模糊,关节囊肿胀。7例患者仅表现为关节囊肿胀,未见明显骨折线。

MSCT采取容积扫描,可以任意间隔重建,具有强大后处理功能和更多的优越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较为复杂的踝关节骨折中,效果更明显[7]。特别是MSCT的后处理技术如MPR、VRT、SSD等图像,可立体,多角度、全方位显示骨折的全貌,能有效弥补DR平片检查的不足。MPR是以轴位图像原始数据为基础在后处理中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斜面等重建图像,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下胫腓联合、胫距关节、腓距关节之间的关系,骨折的移位方向及关节腔内的情况。对病灶的定位和空间关系判断有重要意义,主要了解解剖关系复杂的区域[8]。对普通X线平片及轴位CT显示不清的细微骨折、隐匿性骨折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优点是成像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缺点是不能立体显示。本组78例患者中,MPR的诊断准确率为100%。

VRT是三维图像,边缘柔和,立体感强,对比度好,图像直观逼真。可以清晰显示整体骨架,明确骨折的空间定位,但对细微骨折、骨折断端未移位或骨质疏松患者而言效果不佳,故必须结合横断位像和MPR图像来观察[9,10]。本组78例患者中,VRT检出71例,准确率91%,可疑5例,漏诊2例,3例骨皮质呈弧样轻微改变,2例误诊为骨质疏松,2例未见明显骨折。

SSD是通过计算机使被扫描的物体表面大于某个确定阈值的所有相关像素连接起来的一种表面数学模式成像[8]。可任意进行编辑、组合、分割解体,能获得具体、逼真的踝关节解剖结构,具有仿生学效果,并沿X、Y、Z轴进行多角度任意旋转,从外表立体显示骨折线的走形、长短,骨碎片的形状、大小、来源及其空间关系。配合切割技术,能显示距骨、胫骨关节面塌陷及骨折线累及的准确位置,评估关节面塌陷的程度[11]。缺点是SSD容积数据丢失过多,细节不够理想,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大。本组78例患者中,SSD检出60例,准确率76.9%,可疑9例,漏诊9例,6例骨皮质呈弧样轻微改变,3例误诊为骨质疏松,9例未见明显骨折线。单从检出骨折患者数量看,MPR最好,VRT较好,DR平片次之,SSD最差。DR平片与S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与MPR、V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骨折分类方面,MSCT具有DR平片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无论是从单发骨折、多发骨折、合并其它骨折或者关节脱位等方面的诊断准确情况均优于DR平片,特别是对于后踝的骨折诊断。本组病例中,DR平片仅检出3例,而MSCT检出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某些外伤严重的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和投照摆位中二次受伤,依经验,可直接行MS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重建。另外,对于DR平片可疑、临床可疑而平片假阴性者也能提供正确诊断。本组DR平片疑似病例,经MSCT后处理图像显示均有骨折。

MSCT的MPR、VRT、SSD重建图像优势明显,表现为:①解剖结构复杂、病变部位隐匿或者复杂、多发的外伤检查。②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及CT轴位平扫未显示骨折,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③骨折的分类、骨折碎片或异物的定位及骨折累及范围的确定。④外伤情况严重,不易搬动的患者。⑤观察血肿、关节内积液和软组织损伤情况。⑥从不同切面、不同方向观察踝关节的对应关系,内、外、后踝骨折的移位方向,明确空间定位。DR平片是踝关节外伤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SCT后处理技术能快速、直观、清楚的显示踝关节骨折,可有效规避误诊和漏诊现象[10],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Buchler L,Tannast M,Bonel HM,et al.Reliability of radiologicassement of the fracture anatomy at the posterior tibial plafond inmalleolar frac⁃tures[J].J Orthopae Trauma,2009,23(3):208-212.

[2]邵泽锋,杨小庆,吴联生.16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在复杂骨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4):402-403.

[3]屈辉,王武,白荣杰.实用骨科影像学[M].第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9-26.

[4]余武康,张国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93-94.

[5]陈前丽,万智勇,王彬,等.16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8):1230-1232.

[6]汪文章,徐绍春.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DR、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41-42.

[7]李绍林,赵文吉,郝帅,等.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志,2015,95(17):1290-1294.

[8]张兆琪.心血管疾病64排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8.

[9]骆飞,耿建华,邹作伟,等.重建算法对SPECT空间分辨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130-135.

[10]卢暄,卢平明,张雪宁,等.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4):642-645.

[11]陈包坚.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5,28(23):642-643.

A

1004-2725(2016)08-0609-03

730900甘肃 白银,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曹九虎,E-mail:bysdyfsk@163.com

猜你喜欢
平片后处理踝关节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