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2016-09-10 01:11王彦萍
甘肃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进针

王彦萍

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王彦萍

目的:总结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接受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区域法穿刺,观察组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并探讨穿刺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瘤、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并实施精心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安全可靠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法;穿刺;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常见、较为理想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常见的穿刺方法包括钝针扣眼法、区域法、绳梯法等,区域法易发生内瘘血管狭窄、形成血管瘤;绳梯法对血管长度要求高,若患者血管条件差、无足够长度的内瘘血管患者,穿刺失败率较高,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引起血管堵塞、内瘘失功等。钝针扣眼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穿刺方法,可有效防止内瘘血管瘤形成,减少穿刺点渗血,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在选择钝针扣眼法穿刺时,实施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措施,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我院针对58例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作分析,探讨应用钝针扣眼法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接受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2.9±3.4)岁;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多囊肾2例,狼疮肾炎3例。纳入标准[1]:①动静脉内瘘均为新成熟内瘘或成熟内瘘使用≤5次;②无透析和动静脉内瘘穿刺禁忌证;③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部位采用0.2%安尔碘消毒,采用大连JMS17G穿刺针,同一角度、深度、穿刺点,穿刺8~12次,形成隧道,随后采用16G钝针从扣眼穿刺。将上次穿刺后产生的结痂去除,再次消毒穿刺部位。选择距离内瘘吻合口≥5cm作为动脉穿刺点,动静脉穿刺点保持5cm距离,首先穿刺静脉,采用3点固定法[2],针尖朝上与皮肤呈25°进针;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将钝针从扣眼处捻入固定窦道中。将针梗送入隧道,给予创可贴覆盖,3道3M胶带固定内瘘针。对照组患者采用区域法穿刺,消毒方法与穿刺针类型与观察组一致,静脉短穿刺点选择外周浅静脉,动脉端穿刺点选择离吻合口5cm以上内瘘,穿刺后固定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血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进行资料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动脉瘤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3.1加强健康教育良好的动静脉内瘘直接关系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质量,是患者的生命线。在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时,应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讲解钝针扣眼穿刺法的好处,与其他穿刺法的区别,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缓解其不良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给予患者最大的关爱、鼓励,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增加患者信任感。

3.2扣眼穿刺点渗血目前钝针扣眼穿刺无法做到“三同”,加上老年患者组织修复能力差,对穿刺角度差别细微,穿刺针对扣眼隧道切割,将增大隧道。因此穿刺前,需彻底消毒,等到结痂变软易分离时,再清除结痂,可预防穿刺点渗血。一旦发生渗血,应调整穿刺针位置,重新固定,并采用无菌棉签进行压迫止血[3]。若患者动脉压力高、血管表浅,在进行扣眼穿刺时,应减小进针角度,延长皮下隧道长度,降低渗血发生率。

3.3感染遵医嘱接受血常规、B超检查、血液细菌培养等,并有针对性实施抗感染治疗,观察感染部位体征变化,局部湿敷20min,每日2次,消炎止痛膏外敷,促进炎症消退。感染期间,应暂停内瘘扣眼穿刺,改为锐针穿刺引血,建立回血通路,待感染症状消失、内瘘通畅后,继续进行扣眼穿刺。因此,在钝针扣眼穿刺时,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彻底消毒,有效预防感染。

3.4穿刺时进针困难部分患者钝针不易进入血管上扣眼,针尖虽无切割峰面,但反复进针易导致隧道水肿。在行钝针扣眼穿刺时,应朝进针方向做一标志点,如黑痣、小疤痕、特殊印记等,可减少进针困难,降低患者的身心痛苦。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常见、较为理想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被称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动静脉内瘘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质量。临床常见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包括绳梯法、区域法、扣眼法等,其中扣眼法被美国肾病基金会推荐为防止内瘘血管瘤形成的最有效方法。普通内瘘穿刺针尖较为锋利,会损坏隧道,穿刺点针头周围出血不止;而钝针结构特点为椭圆形针尖,针边缘不锋利,在进针时不会损伤隧道,可降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在患者接受动静脉内瘘穿刺时,采用“三同”穿刺8~12次后,形成固定的皮下隧道(扣眼)[4],随后采用钝针穿刺,可有效防止血管血栓、血管瘤形成,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降低感染、渗血发生率,进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确保血液透析质量。由于钝针扣眼穿刺法操作前期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应加强相关操作人员培训工作,熟练掌握穿刺技能,由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执行,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促进皮下隧道形成。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患者血管长度要求不高,比较适用于老年、肥胖、糖尿病等患者,解决了穿刺难度。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感染、血栓、动脉瘤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血栓、动脉瘤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说明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降低动脉瘤、血管狭窄发生率,同时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确保血液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余美芳,徐青,张青春,等.动静脉内瘘钝针与锐针扣眼法穿刺技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4):73-74.

[2]沈卫利,沈丹琴.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6(3):126-127.

[3]徐建清,高秀芳,普丽萍等.应用钝针扣眼穿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9(7):111-112.

[4]梅晓蓉,郑茜茜,陈怡,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21(5):30-31.

A

1004-2725(2016)08-0626-03

730900甘肃 白银,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

作者:王彦萍,E-mail:1316270805@qq.com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进针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