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1例

2016-09-10 01:11夏红蕾贾渊雯李晓萍
甘肃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腺肌病腺体肌层

夏红蕾 贾渊雯 李晓萍

·短篇及个案报告·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1例

夏红蕾贾渊雯李晓萍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临床工作中不常见,子宫腺肌病患者有异常腹痛者,要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癌,以免漏诊。

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病;雌激素

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发病都与体内雌激素异常有关。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恶变,有时要与子宫内膜癌侵及肌层鉴别。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较低,发病机制不清,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51岁,月经量增多3年,于2015年4月29日入院,妇科检查,宫口可见息肉样赘生物。子宫增大,如孕3月大小。外院妇科B超:宫体大小约7.8 cm×7.3 cm×5.8cm,肌层回声不均匀,子宫前壁探及约1.6 cm×1.3 cm的低回声,子宫内膜厚约0.6cm,宫腔内探及大小约2.7 cm×1.5 cm的低回声,左侧附件区探及约3.9 cm×2.6 cm的无回声区。入院诊断:子宫内膜病变①子宫内膜癌;②腺肌症;③子宫内膜息肉。入院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2015年5月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术中冰冻诊断:子宫内膜癌。

1.2病理检查不完整子宫一个,大小9 cm×8×cm× 4cm,内膜不规则增厚,最厚达1.3cm,肌层增厚,纹理粗。镜下观察:管状腺体增生复杂,形成筛状,迷宫样结构,腺体间正常内膜间质消失,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取代(见图1)。子宫内膜癌性腺体与子宫肌壁直接接触,并以推压方式侵入肌壁。深肌层远离癌灶处见正常内膜腺体及间质(见图2)。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ER(+)、PR(+)、CA125(+)、P53(+)、Ki67(约80%),Vintim (+)。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II级,侵及浅肌层;子宫腺肌病。

图1 子宫内膜癌病灶

图2 深肌层腺肌病病灶

2 讨论

临床上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占子宫内膜癌的5.26%[1],其临床表现与子宫内膜癌相似,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影响相关,观察发现子宫腺肌病异位组织腺上皮从增生到癌的变化,这种子宫内膜癌累及子宫腺肌病不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但需要与子宫内膜浸润癌相鉴别。鉴别点为子宫腺肌病中发生癌变时,正常的或增生的腺体与癌性腺体混存,而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必须看到子宫内膜病灶到子宫肌层病灶的延续性。刘宋宋[2]等通过对29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高危因素少,相对预后好,而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病例数少,还要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本例术前诊刮病理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术中冰冻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切除标本中发现子宫腺肌病。本例提示对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异常腹痛的患者,行术前诊刮及术后全面取材,可以减少漏诊。

[1]夏雅仙,陈晓端,楼卓鑫,等.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附13例病例报道[C].2004年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2]刘宋宋,张虹,杨超.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腺肌病临床病例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2):187-190.

B

1004-2725(2016)08-0633-02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59)

730030甘肃 兰州,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夏红蕾,E-mail:xhl8994@163.com

猜你喜欢
腺肌病腺体肌层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猕猴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