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协商学习蕴含的文化特质

2016-09-10 07:22王一雯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协商交流生命

王一雯

摘 要

协商学习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可以灵活运用于小学数学、语文以及英语等各个学科领域,其自身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特质。平等协商是着眼点,为小学协商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对话交流是切入点,为小学协商学习活力的释放注入了新鲜血液;合作参与是着重点,为小学协商学习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反思、多元与发展是支撑点,为小学学习方式的更新提供了动力支持。

关键词

协商学习 小学生 文化特质

协商学习是教师与小学生通过合作、对话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建构、自由体验、自我探索的生命历程和经验积淀的活动过程,以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独具的文化魅力绽放于小学教育以及学习生活之中。协商学习来源于学习者的自主权意识,来源于学习者需要、兴趣和愿望的满足[1]。作为一种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质的学习范式,协商学习为丰富小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体系提供了一个蕴藏于对话中的全新视域。协商学习不仅是一种彰显民主品质、关注生命价值、充满对话精神的学习形态,还是一种追求小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小学生参与权利的学习模式。协商学习中蕴含的文化不仅是一种追求不断创新、注重实践反思的文化,还是一种以小学生为本位、注重提升小学生生命价值的文化,更是一种彰显着人文关怀、充盈着民主意识、体现着平等精神的文化。

一、 平等协商:小学协商学习的必要前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协商学习追求与倡导的是平等协商,强调教师与学生等各主体间在交往过程中的身份平等与人格完整、价值认同。在协商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的主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要学会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观点。然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场景中,平等协商的达成往往为教师的权威和规范所取代,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拥有极大的决定权、教学内容上拥有极大的解释权、教学过程上拥有极大的控制权、教学方法上拥有极大的选择权、教学评价上拥有极大的裁决权”[2]。也就是说,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支配和控制小学生的角色,对小学生发号施令,小学生被迫屈从,他们的自由天性往往被压制、需要往往被漠视、感受往往被忽略,他们失去了自由、自主、自我,彻底地成为了教师的附庸。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话语权的沦陷以及生命价值的迷失,形成了一个在权威压迫下的整齐划一的课堂管理体系,没有意义创造的生成,没有民主与自由的彰显,小学生在条条框框的规范、禁锢下,无法真正地驾驭自我,无法成为真正有能力的学习者。

协商学习的最终旨归在于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观,其实质是在教师和以小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关系之间建立起一个“平等协商”的双向互动关系。首先,平等协商不仅注重教师对小学生天性的尊重、对小学生需要的满足、对小学生灵魂的关注、对小学生生命的呵护,还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人格和尊严上的独立、平等,教师需要放下其在“知识庙堂”中的权威者身份,以“平等中的首席”出现在小学生面前,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包容。其次,平等协商还强调教师为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营造关爱、分享、尊重的教学“场域”,给予他们自由表达、主动提问、自主探索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自身的支持和协助作用,满足小学生欲望的释放和情感的宣泄。因为只有在互尊互爱、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才能实现主体双方生命状态的相互关照。教师和小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平等协商的过程,也是教师用自我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的过程,还是教师用自我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的过程。

二、 对话交流:小学协商学习的活力源泉

对话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达成默契、形成“意义溪流”的黏合剂,是人们通过认真倾听与真实表达而使真理脱颖而出的深层机制,是平等主体共同交流以构建和改造共生共存世界的活动[3]。教师与小学生通过对话、协商共同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共享学习的权利,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小学生都成为主动、自觉、高效的学习者,以改变过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以及受强制的不情愿状态。师生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彼此真诚相待、尊重信任、分享参与,在沟通中实现精神的交流、经验的分享、生命的升华。教师之所以要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是因为对话和交流是促进小学生自由地想象、创造进而产生融合的现象。对话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多向沟通,使彼此不同的思想、见解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融合和升华,接纳不同的观点、想法或建议,分享彼此的思考、领会和发现,实现教师和小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共同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师和小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让小学生的思维参与探究,将小学生的思考付诸行动,让小学生的经验得到分享。

协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实现教师教学反思、达成师生共同目标的多维交往的实践活动,实质是教师和儿童“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是具有差异的生命体(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积极、主动的交往、对话的过程,更是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过程[4]。协商学习着眼于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对话,通过对话交流来商定小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活动的形式、达到的目标、评价的方式等,从而使他们处于被唤醒和激发的状态。因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彼此之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儿童文化的创生和视界的拓展,有助于丰富小学教学体系的文化底蕴。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通过交流与对话,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相互认同,并合理调适自己的“在场”姿态,重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从而真正处于“共同成长”的生命状态。对话和交流不仅是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灵魂的沟通,更是他们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相互参照。在对话和交流中,使主体双方从彼此对立或者互不交往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实现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追问、相互认同,从而真正调动小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提升不同主体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三、 合作参与:小学协商学习的有力保障

“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者,学习过程是个体能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小学协商学习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进行,强调的是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分享,注重的是小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小学生的自我建构,这就需要教师尊重他们的兴趣、需要,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愿望和热情,关注他们生命的自主性、创造性,给予他们自发合作、自主选择、自由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小学生成为真正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协商学习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依赖于小学生的合作分享、主动参与,因为没有学生合作参与的学习是静止的、封闭的,没有学生参与的学习是死气沉沉的、毫无活力的。协商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强迫灌输和高压控制的过程,而是一种主体双方进行民主交谈、协商对话、交流碰撞的过程,强调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形成一种和谐、宽容的主体关系,将传统学习模式中刻画的冷漠与呆板演绎为一种真正的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演绎成一种真正的合作和参与。

库克认为,“孩子们也是人,他们有能力成为成功的协商者,与成人一样,他们有需要、愿望和观点,他们将努力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并且他们能理解在协商中会涉及到一些不可避免的约束和不可能的因素,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会更加努力学习。”[5]协商学习主要强调通过不同主体的合作参与,共同商讨,从而制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多维的课程标准、弹性的教学计划、灵活的课程目标、开放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每一个主体不仅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学会对人真诚、与人合作,通过对话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在协商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就不仅应关注学生作为“具体完整的人”在探索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还应将学习的过程视为充满活力的探索发现、共同体验以及合作分享的过程,视为教师和小学生协同进行意义建构的生成性过程以及赋予他们发展价值的创造性过程。教师作为小学生探索周围世界的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他们通过主动探索从而满足自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合作分享、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及作为未来公民应具备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主动与教师或同伴进行合作分享,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

四、 反思、多元、发展:小学协商学习的动力支持

小学协商学习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小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的过程。协商学习评价的旨趣在于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僵化的、单维度的评价标准,淡化和摒弃传统意义上的等级评价以及筛选功能,要求教师学会用反思、多元以及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协商学习通过小学生的表演、表现以及作品展示来进行评价,并且关注发展、强调多元、注重反思,关注学生的自评以及他评,鼓励他们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并且基于一定的现实情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并进行随时评价、随机评价。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以开放、包容、尊重的态度支持他们大胆参与评价,并帮助学生树立参与课程评价的信心,对他们的评价应有耐心,通过营造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总的来说,协商学习的评价不仅要求注重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交往、学习特点等,还强调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小学生的交往合作、探索欲望与操作能力等方面,也要关注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既要了解小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还要关注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与发展方向。

美国学者雷德指出,协商学习是“ 解放教育学,是反思的基地、发展的基地,是获得学习经验的基地”[6]。首先,协商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在经验、兴趣、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本体价值,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个性特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其独特的创造力。其次,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协商学习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协商的结果,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协助教师制定评价的具体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更能体现小学生的需求。最后,协商学习的评价注重反思,反思和批判是协商学习的精髓和核心,不仅包括教师的反思,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反思,不仅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反思,还包括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和每一个小学生在反思中获得共同提高。协商学习强调以发展、多元、反思来支撑课程评价,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生成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成为小学学习方式不断更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来成.论协商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

[2]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

[3] 王天平.论对话教学低效性的病理与纠偏[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

[4] 杨莉君,康丹.论幼儿园课程的生命价值[J].教育导刊,2006(10).

[5] Garth Boomer.Negotiating the Curriculum:Education for the 2lst Century. London & Washington,D.C:The Falmer Press,1992:17,170,170,2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协商交流生命
如此交流,太暖!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人大协商研究综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