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合作”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16-09-10 07:22张军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灯火组员鸟儿

张军燕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在教授《去年的树》一课时,根据学校“尊重·合作”的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抓住空白点练说写,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尊重·合作”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上多说、多写。

与文本对话,在读说结合中训练对话的写作形式。读是说的基础,说是写的前提,要提高写作能力,课中探究时必须重视读说的训练。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鸟儿两次盯着灯火看,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鸟儿苦苦追寻,当终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时,他想说些什么呢?这一定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读说结合训练: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仿佛在说什么?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灯火听后会有什么反应?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似乎在说什么?这次读说结合的设计是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这种对话形式练习说话,力求在说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鸟儿的内心世界,进一步领悟到文章的主旨——鸟儿对友情的珍惜,对诺言的信守,为运用对话形式写话做好准备。

以友情为主题进行拓展写话,体会对话的写法。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读完《跟在后边的蝴蝶》这个故事的结尾——“不一会儿,红气球和白蝴蝶都看不见了”之后,我抓住结尾的留白处,让学生想象:红气球和白蝴蝶后来怎么样了?用对话形式给这篇童话续写一个结尾吧!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既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想法,又让学生能够学习文章运用人物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拓展阅读基础上的读写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围绕主题延伸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尊重·合作”模式下的阅读教学课堂要力求呈现出学生在课内大量阅读的局面,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学习课本上的一篇文章,还能阅读与之相关的多篇文章,丰富语言积累。我以《去年的树》带出同一作家同一主题的作品——《跟在后边的蝴蝶》,让学生在阅读中再次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友谊、信任和温暖。拓展阅读材料的介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文本对话呈现出放胆阅读、大胆展示的局面,学生在交流中锻炼了思维。教师将阅读任务转化为学生的追求意向,使之成为学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了阅读兴趣,丰富了自身的语言积累。

合作交流促理解深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合作”的教学模式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我在课前探究作业中设计了探究问题——“三次询问中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课中探究时,学生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在小组内交流。有的组员说:“小鸟飞回来时看到大树不见了非常惊讶,去年长得好好的大树怎么就不见了呢?”有的组员说:“看到留下的树根,鸟儿很着急,我的好朋友到底去哪了呢?”没有感受到惊讶与着急的组员听了他们的交流,把自己没有感受到这两种心情补充到了自己的批注上,小组成员就是在这样的相互补充中对小鸟的心情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元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认知。这样,在全班交流时更能充分发表意见,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灯火组员鸟儿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灯火有刺
远远近近的灯火(外二章)
小组落幕
鸟儿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