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好心情

2016-09-10 07:22郑海啸
检察风云 2016年13期
关键词:爱斯基摩儒者捕鲸

郑海啸

老子对孔子的那一套是不以为然的。《史记》中叙述孔子面见老子,老子就很不客气地说孔子“骄气”“多欲”“态色”“淫志”。有学者对此进行补充解释,说从老子的角度来看,儒者为天地立心实为骄气,是人对于道的僭越;为生民立命实为多欲,为生民指示非自然的人生目标;为往圣继绝学实为态色,自命圣人,企图以“为学日益”的方式得道;为万世开太平实为淫志,亦即过大、不切实际的志向。更为严重的是,在这样宏大的理想与抱负之下,儒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强志而行的结果,是以“身”殉道,妨生害性。

我是很欣赏老子的主张的,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知道老子的境界太高,常人根本无法达到。人活在世上,如果什么事都不做,是会发疯的。比如,爱斯基摩人原来以捕鲸为业,生活辛苦而危险。后来加拿大政府给了他们优厚的补助,不让他们捕鲸。刚开始一段时间,这些爱斯基摩人天天喝酒取乐,快活得很。但日子一长,无所事事的状态竟然让乐天的爱斯基摩人纷纷得了抑郁症!

而孔子,却好像天天都有好心情(当然也有发牢骚的时候)。据他自述,他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原因大概有很多。比如,可能他的遗传基因比较好,父母都是乐天派。或者,当时的自然环境比较好,住在城里和住在乡下差不多,每天都能见到青山绿水,没有雾霾也没有沙尘。单看《论语》,也能找到一些原因。孔子喜欢音乐,听到好的音乐可以三月不知肉味,沉醉不已。音乐是人的好伴侣。傅雷给傅聪写信,就说,孩子,有音乐做伴,你就不再孤单了。孔子喜欢美食,无论吃鱼还是吃肉,都挺讲究。胃是通向心的捷径,胃快乐了,心也高兴。孔子超级爱学习,这说明他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就像纯真的孩子,所以也容易快乐。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孔子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忙,东奔西跑,到处宣讲自己的主张,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

黑格尔说,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骛,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孔子就属于“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的人,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所以很快乐。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毕生致力于拥有”。“拥有”无止境,“痛苦”无止境。一不小心,锒铛入狱,身败名裂。所以,学不來老子,先学学孔子。

猜你喜欢
爱斯基摩儒者捕鲸
你会问好吗?
日本政府因捕鲸争议“退群”
我爷爷是捕鲸手
爱斯基摩星云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READINGS
日本:继续捕鲸继续捕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