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园父子的海派砚雕

2016-09-10 07:22陆小华
检察风云 2016年13期
关键词:海派上海工艺

海派砚雕,上海非遗传承者鹿园父子的砚雕技艺之路,走得无比艰辛,却也坚持到今天。中国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来保护好各种手工技艺,以此发扬光大。

上海由于不出砚材,雕砚人获得一片石材便如获至宝,奇思妙想,精雕细作,所取题材往往是老百姓所熟识的瓜果蔬菜、日常器物,加之极度写真,所以拉近了与观赏者的距离。

师祖陈端友

20世纪初的上海,成了商贸中心的集散地,不少商贾名流、文人雅士从产地购回石璞,而后请艺人精雕细刻,于是一批优秀的砚雕艺人在上海应运而生。上海河南路福州路一带,汇聚着不少古玩店、文房四宝店,其中以前店后坊的形式聚集了一批工艺制作能工巧匠,以制砚闻名于世的陈端友便是其中一位。在这一方面,陈端友无异是一个杰出的代表,成为海派砚雕的开派之人,之后百年上海的砚雕艺人一直在传承陈端友的技艺,并尊他为祖师爷。

陈端友1892年生于江苏省常熟市王市镇一个贫民家庭里,十几岁经伯父推荐,赴扬州“问古斋”跟张太平学艺。张太平是苏州有名的雕刻碑版和石砚的好手,在他的指点下,陈端友学会了砚刻。

1912年张太平举家迁往上海寻求发展,陈端友也随张太平来到了上海,半年后张太平病逝,店铺由陈端友接手经营,前后历经五年。在沪期间,陈端友结识了一批海派艺术家,加入了“海上题襟馆书画会”,通过与画家们交流探讨,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砚雕作品既注重写实、更强调自然肌理效果,在他手下,竹笋、荷叶、瓜果及龟、蝉、田螺,刻画细致入微,手法逼真,甚至色泽、质感都可以乱真,例如蘑菇澄泥砚,一点也没有清代以来工艺制作中那种过于程式化的习气。可以说,是陈端友创立了海派砚刻艺术的风格特点。

1936年起陈端友受聘于中医师余伯陶家中刻砚,一住就是八年。八年间,陈端友在余家潜心制作石砚三十余方,现今这批传世精品大多藏于上海博物馆。同时也确立了他在海派砚艺方面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陈端友进了文史馆,生活上得到人民政府关心照顾,夏衍曾亲自写信关心,并给予生活补助。1953年其代表作“九龟荷叶砚”在北京第一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好评。1959 年陈瑞友因病去世,享年63岁,无子女。

我的砚雕之路

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前身为上海工艺美术学校。20世纪60年代,我就读于这所学校的牙雕专业。我的祖上是浦东陆氏,也算是大家庭,曾祖陆鸿庆的名字在老家浦东高桥的地方志有记载。

小时候,只记得家里有很多古董字画,常常对着这些字画临习,同时在父亲督促下每天练毛笔字,记得临的第一本帖是颜真卿的帖。上学了同学们吹嘘,我比老师画得还好,所以就更起劲的画画。这样一直到上初中,一位外语老师发现我喜欢画画,便引荐给她的母亲上海文史馆的一位老画师江南蘋学画。江老师借我一套荣宝斋水印的陈半丁花卉十二幅,每幅画两种花卉,我每天就临摹这二十四种花卉,后来老师又借我一本她自己画的山水册页,给我临摹。当时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去富民路古北公寓老师家,除了交作品,还有机会听到其他来访的画师谈论字画,有时老师会铺开一张宣纸请大家画几笔。有一次江老师说:陆小华你也画几笔。我说我画什么好呢?老师说你画几只蘑菇吧。说完就在纸上画了几只蘑菇,我也像模像样的在边上画了几只,然后老师在画上题字,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画。

1963年我上初二,参加了一次市青年宫组织的上海市青少年书法展,我交的作品是横幅“江山多娇”。后因组委会选中我又去现场写了一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写完回来已是晚上,记得那晚父亲挺高兴,带我去饭店吃了一晚面,以资鼓励。

初中未毕业,在同学们的鼓动下,报名考艺校,当时轻校、纺校、工艺美校联合招生。我母亲带着我去一位工艺美校的朋友,贾亦珍老师家征求意见,贾老师建议我报考工艺美校。遵照她的建议,我报考了工艺美校。汪邦彦校长问我为什么要考工艺美校,我讲述了自己學艺的经历,汪校长又说学习工艺美术是很艰苦的,我说我有思想准备。这样我进了工艺美校象牙雕刻专业学习。

当时的工艺美校除了专业学习外,还开设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课、素描课、泥塑课,学员们也都很勤奋,每天天不亮就穿着整齐,一打起床铃就冲下楼梯进教室开始学习,晚上打了休息铃还不肯离开教室,中午午睡班主任老师还要来督促检查。这样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就开始了“文革”,学业受到影响,但是同学们还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久前同学聚会,历数65届象牙雕刻班21人,出了一个全国美协会员,四个省级美协会员,有的人有副教授、教授职称,还有的成了社会名人。不过其中还坚持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仅剩少数一二人。有的同学回忆起当时在工艺美校学习的经历时,感叹当时打下的基础终身受用。有位同学说起近年来在塑佛像,运用的还是当年在学校学到的那点技艺。

1990年政策允许,我调回上海,进申通工艺品厂。申通厂是一家专业生产文房四宝,加工砚台供外贸出口的厂家。由于在徽州期间本就熟悉文房四宝,加之自身的努力,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一方仿黄易的白鹅砚便是在这个时期应日本客户定制的。

儿子陆炯的从艺经历,要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他中专毕业不久,正在寻求就业方向,有时就到我上班的申通工艺品厂的砚台车间看看。当时申通厂的生产正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厂里几乎是满负荷生产,场面颇为热闹。看陆炯对此亦有兴趣,我提议儿子也学习砚雕,这样陆炯便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无论是雕刻、素描、泥塑,陆炯上手都比较快。当他第一次在车间操作台上刻一方荷叶砚时,一位厂里的老师傅都感到不可思议,反问:“这是陆炯刻的?真是出鬼了。”陆炯参加职称考试也受到现场考官的赞赏。

2005年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我们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鹿园”也有三件作品随团参展。当时我们对获奖并不抱有什么期望,布展结束后,陆炯便先行回到上海。未曾料到展会结束后去取回作品时,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说“陆炯你这次搞大了,得了一个银奖”。

光阴似箭,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想起当年在工艺美校学艺仍近在眼前,工艺美校培养技艺传承,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教育模式。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海派上海工艺
上海电力大学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