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跨海采风 以文会友其乐融融
——记“第九届两岸作家互访交流活动”

2016-09-13 08:55作者丨孙敏
台声 2016年6期
关键词:阿来余光中四川

作者丨孙敏

四川作家跨海采风 以文会友其乐融融
——记“第九届两岸作家互访交流活动”

作者丨孙敏

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化,交流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提升,文化逐渐唱起了主角。2016年春节刚过,2 月16日,以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为团长的大陆作家团一行14人,就踏上了为期10天的台湾交流采风之旅。

两岸作家互访交流活动,是全国台联和台湾夏潮基金会共同组织的一项两岸文化交流重点项目,从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第九届活动,由四川省台联和四川省作协承办,交流团成员除阿来外,还包括著名评论家罗勇、著名诗人梁平、四川省作协秘书长张渌波、巴金文学院院长赵智、知名小说家马平、散文家熊莺、网络文学作家庹政、诗人李明政、绵阳市文联副主席马培松,以及全国台联文宣部副部长何昆、四川省台联副会长冯雪菊等人。

10天时间里,交流团行经台北、南投、屏东、高雄等地,踏访台湾的秀丽风景,感受台湾的人文荟萃,更与台湾作家展开了数场精彩热烈的交流。期间,在台北书展举行了阿来新书发表会,吸引了更多台湾民众对四川文学的关注和喜爱。

2月17日晚,台北“两岸作家交流会”现场聚集了川台两地正活跃的作家、出版家、媒体人

两岸作家相见欢 把酒相聚文学夜

2月17日晚,台北市公馆水源会馆,“两岸作家交流会”气氛热烈,盛况空前。郭枫、封德屏、林黛嫚、陈素芳、周玉山、蓝博洲、陈若曦、管管、蔡怡、宋雅姿、黄克全等30多位台湾当前正活跃的作家、出版家和媒体人与四川作家汇聚一堂。

台湾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在交流会上表示,很高兴看到来自四川的作家到台湾参访,夏潮基金会的宗旨就是要提升中华文化品质,协助与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体育、学术和宗教等互访交流活动,未来会继续推动这些方面的交流。

何昆表示,两岸作家互访交流活动,旨在通过持续的两岸作家的交流和风土人情考察,达到增进了解与共识、加强交流、增进情谊、增进了解、扩大合作的目的,对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将考虑把曾参与过历届交流活动的作家们聚在一起,进行总结和研讨,探寻如何继续巩固互访交流活动的成果。

酒酣耳热之际,两岸作家交流更为热络。有台湾作家提问阿来关于两岸交流的看法,阿来表示,两岸交流是自然而然发生,四川虽是内陆省份,但很早以前,台湾诗歌就已在四川流传,因为台湾诗歌既有中国传统,又结合了西方现代派。两岸同文同种,文化同流同源。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加强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华语文学在世界文学上的影响力。阿来邀请台湾作家回访四川,希望两岸在文化交流上能持续发展且更进一步。

2月17日,台北“两岸作家交流会”上,阿来向宋东文赠送蜀锦大熊猫

2月19日,阿来新书《蘑菇圈》在台北书展举行发表会,阿来与现场读者分享对作品本身及文学的思考

台北书展举行《蘑菇圈》发表会阿来新书受热捧

访台期间,正逢2016台北书展火热进行。2月19日,书展迎来阿来新书《蘑菇圈》繁体版发表会,四川作家们集体出席,阿来更与近百名热心读者现场交流,畅谈对作品本身及文学的思考。

台湾元智大学中文系教授钟怡雯长期关注阿来的作品,在与阿来现场对话时表示,阿来的作品不仅融合了深厚的西藏特色文化底蕴,而且字里行间诗意浓郁,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展现了身为诗人的写作特色。她提出“《蘑菇圈》对女性的描写特别入微细腻”时,阿来回应道,他认为最具诗意的三样即是女性、大自然和语言。“女性的善良和坚韧,揉合大自然的生气蓬勃,加上语言的开放和兼容性,是最美的结合。”阿来的回应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文学是一个把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生活呈现出来,让不同人群进行更好交流、理解、沟通的工具,文学是一个传递美好情感和友好信息的工具。”阿来表示,希望通过《蘑菇圈》——这个以“蘑菇”和“虫草”为线索,饱含作者对消费主义、环境保护议题认真思考的小说,呼吁更多读者关注环保议题。

前来参加发表会的不仅有台北的读者,也有专程从台湾各地赶来的书迷。风趣、幽默、睿智的四川作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吸引了更多台湾民众对四川文学的关注和喜爱。

拜访若水堂简体书店 感动看见自己的著作

2月24日,交流团拜访了位于高雄师范大学旁的简体字书店——若水堂。一进入书店,映入眼帘的就是“四川文学展”展台,阿来的《蘑菇圈》《尘埃落定》,梁平的《深呼吸》,庹政的《猛虎市长》等等交流团成员的代表作都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这里,作家们内心颇为感动,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宋东文还是若水堂的董事长,他向作家们介绍了创办若水堂的初衷和当前经营状况。据介绍,若水堂目前在台湾共有5家门市,是台湾经营简体字书店中的第一名,全年约可卖出书籍30万本。随着大陆经济崛起,台湾民众对大陆股市、财经、“一带一路”等知识也越来越渴望,除了文学作品外,大陆投资、财经、股市与证券书籍也越来越受台湾读者欢迎。

2月24日晚,与余光中老先生相聚在高雄

在书店,作家们接受了中评社的专访。对“如何发现自己喜爱写作、适合写作,并能成为一名作家”“未来有何工作想进行”“对两岸文学交流的看法”等读者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回应。

在谈到两岸文学交流现状时,作家们表示,两岸文学交流从80年代初期便开始了,现在已有很多重要著作几乎都是同步发行,两岸文学交流已很热络。随着两岸作家互访交流,对彼此认识越来越多,相信今后两岸文化交流也会越来越深入。

交流团成员、著名诗人梁平表示,由他主编的《星星诗刊》过去曾专门介绍了台湾诗人12讲,包含了余光中、管管、洛夫等人。这次回去后将着手进行新的台湾诗人12讲,把台湾新一辈,80后与90后年轻诗人介绍给大陆诗坛,让两岸新一代的诗歌与诗人,通过这样的平台达到相互的了解与促进。

与南台湾作家探讨诗歌发展 与余光中老先生共话乡愁

2月24日晚,高雄福容大饭店,又一场“两岸作家交流会”在这里举行。余光中老先生及夫人范我存女士、喜菡、张信吉、郭汉辰、潘弘辉等台湾作家与四川作家深入交流,探讨两岸诗歌发展。

余光中老先生是当代文学大师,他的出席令四川作家们开心不已,纷纷上前拍照问候。阿来表示,当初20多岁的他刚走向文学之路时,恰逢大陆刚刚改革开放,读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但怎样变成一种汉语的经验,的确是以余光中老师为代表,“这对大陆这一代文学爱好者特别有用、特别有启发”。

余光中看到来自四川的作家也很高兴。少年时,老先生曾因战争前往四川逃难,自称“成了半个四川人”,练出一口流利的川语。回顾自己20多岁离开大陆,经过40多年以后才第一次回到大陆的经历,余光中说,乡愁这个东西并不是回乡就解,“乡愁加上时间与加上文化的意义,就不只是地理的空间,要吃吃故乡小菜、讲讲故乡方言才可解乡愁”。

余光中说,他今天非常高兴也欢迎大家来,但他“年纪已大,耳朵带助听器,眼睛也才刚开过刀,是不是等一下咱就别敬酒了?”此话一出,惹得在座的两岸作家们开怀大笑。

宋东文表示,过去夏潮基金会举办的青年交流活动中,大陆青年来台对于余光中老师的作品皆能朗朗上口背出朗诵。“这说明两岸之间已经进入精神灵魂的层次,这也是文学的力量。”

垦丁,微雨,不一样的海

踏访秀丽风景 感受人文台湾

10天时间里,两岸作家间文学的交流碰撞激荡人心,一路走来,台湾秀丽的风景和对中华文化的保存和发扬,令四川作家们印象深刻。

台北故宫,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这里的珍藏,才是当年北京故宫的精华,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中国的。欣赏着这些祖先传下来的珍宝,感受着中华文明之根牵连起来的两岸情,作家们流连忘返。

坐落于阳明山上的林语堂故居,中西合璧的风格,像极了先生一生学贯中西的文学追求。作家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细细观摩、倾心体会先生文学的一生,久久不愿离去。

在张大千纪念馆,作为大师的家乡人,四川作家们从大师生前的留影画作、亲自设计的清幽园林、精心收藏的奇石盆栽中,感受大师的卓然风采和艺术成就。

在纪州庵文学森林,与馆长暨文讯杂志社社长封德屏女士深入交流,享用台湾作家私房菜,四川作家纷纷感慨其匠心独具,值得学习。

高雄市立图书馆,打破了一般人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不但可用云端计算机系统借书,亦可到顶楼花园俯瞰高雄港海景,也是一个可以启发阅读体验的地方,人性化的设计令四川作家们点赞不已。

人文的台湾令人着迷,自然的台湾令人心醉。作为台湾的名片,阿里山和日月潭早就存在于作家们心中,如今畅游其间,每个人相机、手机都忙个不停,少数民族的小米酒还没沾唇,一个个早都“醉”了。漫步垦丁,面对气势磅礴的大海,来自内陆的作家们张开双臂,感受着来自太平洋的风……

10天的交流采风之旅转眼间就要结束了。返程之际,作家们的行李都增加了不少,满满都是从诚品书店、从台北书展、从纪州庵文学森林淘来的书籍;从淡水老街、从鹿港小镇、从垦丁大街淘到的充满特色的纪念品。此行,大多数作家都是第一次到台湾,所见所闻有咀嚼消化的过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都为自己今后的创作获取了新的营养、新的资源。

猜你喜欢
阿来余光中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会享受生活的人
为了传承的纪念——阿来谈周克芹
如果时间有尽头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