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新”月

2016-09-18 18:32
美食堂 2016年9期
关键词:胡饼赏月风俗

年年过中秋,岁岁都要吃月饼来应节,往年通常是吃广式月饼或者苏式月饼居多。不如今年玩点新花样,尝试自己在家做一些新式月饼来尝尝鲜。

八月十五月儿圆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而中秋一词,最早则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据历史学家推断,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但也有传说是因为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又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日团圆节也。”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分给群臣食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但也有观点说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据说是因为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清代的时候,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猜你喜欢
胡饼赏月风俗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赏月
胡饼、麻饼与烧饼
动物赏月
跟踪导练(四)4
独自一个人赏月
别让钱卷走快乐
中秋佳节话“胡饼”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
月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