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然资源的评价和保护

2016-09-20 07:17阳松平
考试周刊 2016年71期
关键词:梵净山自然资源保护

阳松平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然而,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的同时,旅游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前景下,旅游自然资源的评价与保护也不可忽视。本文以梵净山景区自然资源研究为例,旨在对旅游自然资源进行评价,进而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关键词: 自然资源 梵净山 评价 保护

1.引言

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源于旅游业的国际地位。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丰富大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根据中国旅游年鉴2007的有关记载:“十五”时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旅游业在这五年中也有不同寻常的业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二是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得以完善,假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新阶段;三是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丰富大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四是人们满足了旅游的三大条件:闲暇时间、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把旅游业推向了顶峰。在这样大发展的前景下,导致发展对环境的冲击,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严重影响到环境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使得保护环境成为人们势在必行的职责和义务。

2.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在千百万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国内,近年来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

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发展对环境的冲击,我国学者也开始了相关研究和探索。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了环境哲学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环境哲学的研究主要定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辩证观层面;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则开始了对环境危机的深层反思与应对危机的实践探索。基于学者们的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是有必要的,并且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本文立足于对自然资源的评价,旨在探索旅游景点的自然资源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3.梵净山自然资源

3.1梵净山保护区概况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贵州东北部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于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一跃成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浑然天成,以群山峻岭、滚滚云海、万丈森林、水光山色、宜人的气候和珍禽异兽为特色,形成了不同风格而又富有价值极高的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观光览胜、避暑消夏、度假疗养和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胜地。

3.2梵净山自然资源概况

梵净山自然资源丰富,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这些资源造就了梵净山神奇的景观和旅游胜地。

3.2.1植物资源

景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9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其中著名的有鹅掌楸、南方红豆杉、珙桐亦称中国鸽子树,等等。

3.2.2动物资源

景区内有野生动物繁多达1004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191种,两栖爬行类75种,鱼类48种,陆栖寡毛类21种,昆虫类60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黑熊、藏酋猴等29种。

3.2.3景观资源

梵净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高品位的历史文化、观赏、科普价值与梵净山风景名胜区的丰富资源相结合,构成了佛教名山和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美的观赏环境。

4.梵净山自然资源的评价

梵净山旅游资源作为贵州省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其潜在市场力巨大。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旅游资源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人们改造自然必须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人们在开发和运用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分析和客观评价。这样才能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4.1生态性

梵净山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宜人的气候,使得梵净山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茂盛,保护完好,大气、水体均未受到污染,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一跃成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达400平方千米。珍稀动植物众多,也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其中奇特的蘑菇石、万卷书、绝壁峡谷等都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4.2自然性

梵净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在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事务的功能和因素。由于当时贵州山区的封闭和交通不便,加之旅游设施的不完善和人们旅游意识的淡薄,使梵净山旅游资源的自然性得到保护。最后由于各种条件得到了满足,旅游资源开始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外的游客,同时给当地人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加强了人们对它的保护,减少了外界的冲击,使其自然性得以稳固。

4.3脆弱性

尽管梵净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珍稀动植物众多,但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植物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二级保护动物大鲵、黑熊、藏酋猴等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修复了。因此这种特定的因素,致使自然保护区仍然面临不同境遇,免不了遭受外界的破坏。

5.梵净山保护区的效益评价

效益是效果和利益,而效益评价则是对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我们所说的梵净山保护区的效益评价,其实质就是保护区对社会的作用,所呈现的社会效益,从而对其效果和利益进行分析和客观评价。

5.1生态效益

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广,达4.2万公顷都是原始森林,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是梵净山重要的森林资源,其中有很多资源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被密集,阴暗潮湿,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珍稀生物。在梵净山,植被资源丰富,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其生态和环境,是目前我国的森林中,保持最为完好的。不仅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为大量的动植物的生存提供条件。由于森林的涵水量对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对大气层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

5.2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及旅游设施的完善,引起了人们对旅游业的广泛关注。加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引起了人们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兴趣。正是因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得天独厚,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来自各内外的旅游者,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及保护区的大力宣传,使得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加大了客流量。

5.3经济效益

由于梵净山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牌性扩大了旅游范围,以及交通的完善,旅游行业的增加,旅游设施的完善为广大的旅游者提供了方便,增加了旅游人数,给当地的人民增加了收入,扩大了就业面。再加上保护区的珍稀动植物的独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加大了科学人员对它的研究和培植,为当地带来了更大经济效益。

6.梵净山自然资源的保护

梵净山旅游资源,伴随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各种旅游设施的完善,交通的便利,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致使某些经营者唯利是图,以撰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得每年招徕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量,加速了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大批游客的涌入不仅提升了当地旅游的知名度,而且给当地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为了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致使人们不得不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只有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吸引更多旅游者,从而达到收获经济利益的目的。

6.1加强法律约束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与发展的关系,必须加强法律约束力。首先,把促进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基本环境保护政策。其次,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其中还有环境保护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再次,建立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最后,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严厉打击旅游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的商业竞争。

6.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业的发展难免会出现大量游客对环境的冲击,在游览的过程中多做提醒工作,宣传环境保护意识,不做损害环境的任何活动。例如:一是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这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好的教育和规范作用。对于培养和完善人们的环保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让人们更多参与,增强他们保护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得环保信息的重要途径。四是加强法律约束力,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五是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工作人员对环境的规划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结合法律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筹划,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在环境规划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的保护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发展固然重要,保护环境更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因此提高环保意识仍然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7.结语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威胁后代人的生存,仅仅依靠提高保护意识和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解决,还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24-28.

[2]马勇.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6.

[3]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2.

[4]苏文才,孙文昌,等.旅游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5]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25-48.

猜你喜欢
梵净山自然资源保护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我与梵净山茶
看雪——铜仁梵净山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