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辨认日军侵华时期遗留的两枚炮弹

2016-09-26 10:24
兵器 2016年10期
关键词:鸡西市侵华日军遗留

近来有媒体报道,黑龙江鸡西市虎头镇辖区居民发现两枚炮弹:分别重约400斤,长135厘米,直径40厘米,是近15年来发现重量最大的侵华日军遗留炮弹。炮弹引信火药完整,存爆炸危险,目前已转至安全区域。本刊热心读者黑龙江赵宁提问:这枚炮弹到底是什么型号?是侵华日军遗留的炮弹么?

本刊请炮兵专家李强进行了解读。

从新闻报道里面,我们可以读出几个关键信息。首先炮弹发现于黑龙江鸡西市虎头镇。其次弹药很可能是侵华日军遗留,全重在400斤,即200千克,全长135厘米,直径为40厘米。有了这几个数据之后,我们就能够对弹药的来源进行一个简单的推测,至少可以排除一些型号。

我们可以确定这两枚炮弹就是侵华日军留下的罪证。那么侵华日军有可能装备哪些400毫米的火炮呢?浏览一下日本侵略者的装备序列,我们至少能够发现三种发射400毫米炮弹的火炮:炮塔式45倍径40厘加农炮、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以及四式四十厘木架喷进炮。

炮塔式45倍径40厘加农炮属于“废物利用”的项目,这批火炮原来准备装在旧日本海军加贺级战列舰及天城级战巡上。但随着海军条约签订,天城和加贺级成为废舰,旧日本陆海军经过几轮调价还价,最终决定旧海军向旧陆军无偿赠送四座炮塔加400枚炮弹。其中“土佐”号战列舰的二号炮塔被装在韩国釜山要塞的张子嶝炮台上,这也是距中国最近的炮塔式45倍径40厘加农炮。

而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是旧日本陆军在20年代初就计划装备的一款要塞炮。1926年试制四十一厘榴在富津火炮试验场完成了试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苏联在远东加强了军力。旧日本陆军认为如果苏联与日本开战,必须击毁乌苏里江上的伊曼河铁路桥(伊曼现名达利涅列琴斯克),截断西伯利亚铁路。

为此,关东军从1933年开始大量绑架中国劳工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修建著名的虎头要塞(在修筑结束后,在工程期间侥幸未被虐待至死的中国劳工被日军骗至猛虎山下的猛虎谷集中屠杀,仅有极少数人得以幸存),并在这里布置了试制四十一厘米榴弹炮和旧日本军射程最远的九零式二十厘列车加农炮。

1942年5月,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完成安装,此时它已经被最厚处达6米的钢筋混凝土有盖射击工事保护起来。在苏联对日宣战的第二天,即1945年8月9日12点,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向伊曼河铁桥开火,至8月19日,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身管炸裂,丧失了战斗力。8月26日,负隅顽抗的虎头要塞守军被苏军全歼,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成为苏军的战利品。

考虑到虎头要塞的位置,本文开头新闻中居民发现的炮弹几乎可以确定是试制四十一厘米榴弹炮的炮弹。据旧日军记录,从8月9日开始,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发射了超过100枚炮弹(另有记述为74枚),这与虎头要塞的弹药储存量相比,可谓是九牛一毛。

但是,也有些朋友提出,除了试制四十一厘榴弹炮以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嫌犯”,那就是试制四式四十厘木质喷进炮。所谓喷进炮,其实就是旧日本陆海军在战败前上马的一系列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武器。

猜你喜欢
鸡西市侵华日军遗留
侵华日军第十八师团南京大屠杀罪责再考证
许林涛作品
黑龙江鸡西市第四届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竞赛活动落幕
论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2套鉴别品种对哈尔滨市、鸡西市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析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公务员考试录用问题跟踪研究
侵华日军化学战对作战进程的推进作用
日本侵华期间对东北农村劳动力的掠夺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