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歌唱教学策略探讨

2016-09-27 00:50李雅欣
求知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学前儿童全面发展

李雅欣

摘 要:歌唱教学有助于启发学前儿童对美的教育,利于陶冶情操,可以提高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围绕学前儿童歌唱教学策略这一论题,主要从教学理念的改进、教学内容的选择、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学前儿童;歌唱教学;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应改使教学观念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适应其要求,注重以审美为中心。教师应充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开展适应学前儿童的歌唱活动,使他们通过活动培养唱歌的兴趣。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做到符合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水平,符合学前儿童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学前儿童的长远发展。此外,还应注重兴趣的激发和问题的引导,拓展学前儿童的视野。

二、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歌曲

1.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分析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处于3~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发声器官处于发育初级阶段,他们的声带短小,声道较短,口腔内上颚、硬颚浅窄,喉肌调节声带活动的能力比较弱。同时,从心理角度而言,应考虑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选择演唱歌曲时,必须遵循学前儿童的这一特点,选择较为具体、直观、形象且适合学前儿童演唱的歌曲。

2.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歌曲

(1)音域。在音域的选择中,应结合学前儿童发声器官脆弱、嗓音发育稚嫩、肺活量小等特点,合理选择音域范围。例如,3~4岁应选择c1-a1,而4~5岁则应选择b-b1。

(2)旋律。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旋律应选择较为平稳、音程跨度小、自然流畅的旋律。以音程为例,3~4岁学前儿童可选择二度、三度音程的歌曲,而5~6岁的学前儿童则可以选择四度、五度的音程歌曲。

(3)节奏。在学前儿童教学中,应考虑歌曲节奏的难度,首先应选择2/4拍、3/4拍、4/4拍,且音符应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同时,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加入一些具备适当节奏难度的歌曲。

(4)歌词。学前儿童易于记忆的歌词通常是内容浅显、形象具体的歌词。在选择歌词时,必须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理解能力,选择简单、容易记忆且能够反映学前儿童思想感情的歌词。

三、合理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激发学前儿童的歌唱情感

选择学前儿童能够唱好、有兴趣学习的歌曲是教会学前儿童唱歌的第一步。根据歌曲内容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图像展示等具体的活动形式,使学前儿童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去发现周边美的人和事物,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歌唱水平和审美能力。

例如,学前儿童在学唱《小青蛙》之前, 可以带领他们玩“小青蛙”的游戏,学前儿童在此过程中既熟悉了了歌词内容和歌曲节奏,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小青蛙》歌曲的兴趣,为唱好这首歌奠定了情感基础。

四、适时开展歌唱活动,促进师生间良好互动

教师应在歌唱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前儿童将已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可以采用讨论小组、与孩子一对一地沟通、集体分享等形式,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等和学前儿童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释放对音乐的热情,从而爱上唱歌活动。

例如,教师在进行《熊和小孩》歌曲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前儿童学习歌曲,还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让孩子们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会感受到大森林的美,在精彩的歌唱活动中体验了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前儿童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总之,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创新歌唱教学方法,尊重学前儿童的思想和个性发展。教师在和学前儿童的良好沟通交流中,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前儿童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秦建勋.幼儿歌唱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龙凌冰.论幼儿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艺术教育,2012,(2):43- 44.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学前儿童全面发展
聆听,让生命如花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