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聚类视角下构建单元的思考

2016-10-11 07:23李宁宁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271607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运球聚类水平

李宁宁(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271607)

项目聚类视角下构建单元的思考

李宁宁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271607)

一、构建思路的提出

最初将单元作为教学用语的是奇乐(音译ZiUer°T),他把适用于“分析→综合→联系→系统→方法”这样一个教学方程的一组教材称为单元。由此可见,单元的本意是指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相配套的教学内容的“集合”或“板块”。[1]我国主流的单元设计,一是以学生的主观问题为依据(主题),二是以客观的知识体系为依据。然而这两种构建方法都是围绕“教材”进行,前者注重教材的组合,后者注重教材的分析[1]。笔者试图从体育教学的对象—学生,以及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考量,以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点,从表现能力的人体运动中分析运动关键要素,并据此对项目聚合进而构建单元计划。

二、相关概念分析

1.基本运动与能力发展

《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从定义可以看出,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中达成的。反过来说,通过不断地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不断地进行身体练习,学生的“身体活动的能力”应该是不断提高的。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育,学生身体活动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样,表现身体活动能力的运动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新西兰五种基本运动形式[2]:移动、跳跃、旋转、平衡、摆动,给我们理解运动提供了一个基点。基于此,笔者以人体活动的五种基本运动为基点,以发展学生的五种(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增进健康。

2.运动要素

运动学习不是简单的动作教学,而是对动作变化的本质理解的学习过程,就是从学生(学习主体)的现实出发,在明确“我”的时间、空间、身体能力、器械操控能力等运动关键要素在运动学习中的意义后,按照运动意识和运动实践相融的教学思路来进行[3]。由此,可得出运动学习中的运动要素是学习主体的意识、身体、时间与空间及其关系。运动中的运动要素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纵向:具有相同运动要素的不同运动;一个是横向:具有相同运动要素的同一运动在不同的运动场域表现出不同的难易程度。因此,要先理解基本运动形式(移动、跳跃、旋转、平衡、摆动)中的运动要素,然后,对包含基本运动形式的更复杂的运动进行分析和理解,对包含相同基本运动形式的不同运动(动作)进行聚类,结合其难易程度构建某一水平的单元。如,篮球运动中包含移动(运球跑)、跳跃(三步上篮的最后一步上篮)、旋转(转身运球中的转身)、平衡(投篮的瞬间需保持身体平衡)等,在进行聚类单元时,依据纵向分析,篮球的原地、行进间运球,篮球传球可以归于移动单元;篮球的转身运球可以归于旋转单元;跳起投篮时的身体控制归于平衡单元;依据横向分析,根据其难易程度则可划分在不同的水平,如,水平一的移动单元包含有持球跑,水平二的移动单元包含有原地运球,水平三的移动单元则包含有行进间运球。

3.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包括:100m跑、800m跑、1500m跑、篮球、足球、排球等,也包括技术动作:投垒球、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掷铅球、篮球的行进间运球、足球的脚背正面运球等,还包括游戏、比赛等,如,平衡游戏、跑的游戏等。项目中包含基本运动形式,表现基本运动能力,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这个年龄水平的基本运动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选择适宜的项目,如,水平一的移动:跑单元(30m跑、50m跑、运球跑、踢球跑、跨过障碍跑、钻过障碍跑、夹球跑、各种形式的接力游戏等),而本次研讨案例中水平三的移动(徐仲书老师提供):耐久跑单元(600m~800m跑走交替、600m分段定时跑、目标距离跑、400m计时跑、400m快速跑),可以说,虽然都是基本运动形式,移动跑的单元,但是水平三阶段对跑的运动能力的发展要求更高、更细化。

表1 以基本运动形式为依据,以运动要素分析进行的项目聚类举例

表2 “聚类项目”构建单元实例(水平一:移动单元)

三、聚类举例

以基本运动形式为依据,以运动要素分析进行的项目聚类举例(见表1)。

四、“聚类项目”构建单元实例

“聚类项目”构建单元实例(见表2)。

五、以基本运动为基点,以运动要素分析进行项目聚类构建单元的两点说明

1.明确“基本运动”为用教材教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需发展的“能力”。

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运动(身体活动),使得身体得到锻炼。学生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基本上由移动、跳跃、旋转、平衡、摆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构成,而复杂的运动也必然包含基本运动的合理运用即技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基本运动的合理运用即技能的发展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因此,在相应水平段,学生在“项目(包含运动项目)”中运用基本运动的能力应该与其年龄水平相对应,以基本运动为基点,以运动要素分析进行项目聚类构建单元与运动技能教学并不冲突,而是让运动技能的教学更符合人体技能发展的规律,是让运动与运动所承载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更符合“年龄特征”,从而避免一项运动技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的尴尬。如,水平一的学生学习单脚起跳,水平二的学生学习急行跳远动作,水平三的学生可能就要学习蹲踞式跳远,而水平四的学生就要学习走步式跳远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水平一的学生学习过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后,进入到水平二阶段再学习跳远时就容易一些,进入水平三阶段学习蹲踞式跳远时,学生对“起跳、腾空、落地”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一些。

2.中高学段的单元“项目”接近“运动项目”,是不同运动技术在同一运动环境下的合理运用(聚类)。

“运动技术”是较低学段某一单元的课时节点,随着基本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综合运用基本运动成为一种需要,而运动项目恰好为这种需要提供一种载体,以篮球运动为例:通过水平一移动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拍球走或跑,进行近距离的传球游戏、双手投球入筐等;通过水平二移动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拍球绕过障碍,进行较远距离的传球游戏、单手投球入筐等;通过水平三移动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运球的同时观察同伴的动向、准确快速地传球、单手肩上投篮(三步上篮可安排在跳跃单元);水平四则通过战术单元(传切配合单元等),发展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当然这些技术动作的运用包含着学生基本运动能力)。

[1]毛振明.试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J].中国学校体育,1998(1):64-65.

[2]程传银,杨小帆,刘雯雯.新西兰“人体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教学内容分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1):104-107.

[3]孙喜和,翟孟杰.以“我”为运动学习主体的教学思考[J].2016(3):24-29.

猜你喜欢
运球聚类水平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张水平作品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完形填空一则
作家葛水平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双人运球”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