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获奖案例-10 不要用“善意”的提示让课堂“出轨”

2016-10-11 07:22姚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314009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运球意图案例

姚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314009)

2016获奖案例-10 不要用“善意”的提示让课堂“出轨”

姚萍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314009)

一、案例背景

最近参加了一次青年教师的研讨活动。笔者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上了一节三年级的《篮球——多种形式的运球游戏》课。从教学设计到上课,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检阅的过程。

二、案例描述

本次课上笔者设计了一个行进间的运球游戏:布置场地时在区域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地垫,让学生找2~4个不同颜色的地垫。笔者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设计自己的运球路线,完成直线运球、运球变向、换手运球等动作。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笔者在教学示范中对学生们提示了一句:“同学们,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2个点可以组成什么图形?3个点呢?4个点呢?”学生们很聪明,立刻有了想法:“直线!三角形!四边形!”很快,全班学生都有了模仿行为,开始设计图形并运球。这就和笔者的设计意图出现了不同,导致该节课完成不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学生们都弯着腰找地上的点,设计图形然后运球。当然学生们表现得都非常棒,要计时比多,就快速运球,要比稳就减少失误。整节课,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笔者的练习要求,但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后的教学研讨中,观摩教师向笔者提出了这样如下问题:“为什么不让学生从找4个点开始呢?沿4点运球和2点间运球到底哪个难?你这样设计不是让学生由难到易地完成教学任务了?”“这节课怎么和你的教学设计不一样?你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完成啊?”在观摩教师的质疑和研讨中笔者陷入了思考。

三、案例分析与思考

1.教师为什么要提示游戏中,教师的提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设计的意图,达到预想的效果。但对于低段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教师在课中的提醒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甚至会有错误导向,让学生“误会”教师的意思。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和接受力;感知事物以直观视听和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课中应主要以示范为主,辅以合理的语言提示。但在练习的什么时候提示,练习到什么程度提示,提示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好、预想到的。

本次课中,教师在示范完后,立即给学生一个错误的提示,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一直被教师误导,最后导致这个游戏的意图“出轨”。选择合理的时间,提出合适的提示,是青年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如何将游戏设计成由易到难

本节课中笔者设计的游戏是从找2个点到找4个点,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设计,由于笔者在课堂上的语言提示错误,反而使学生由难到易地进行练习。课后看课的教师提出的质疑也指向了这一点。其实在设计之初,笔者的意图是从学生的观察范围,学生运球的熟练度、连续性出发,让学生从2个点到4个点的过渡学习,让学生由易到难完成练习要求。然而,看课教师看到的效果是,学生从2个点的折返,到4个点的曲线绕回,练习由难到易,他们从专业的技术角度出发,曲解了笔者的设计意图。所以,在游戏设计的环节中,一定要考虑技术的难易程度,也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游戏环节,而不仅仅是为了让课看起来形式丰富,不合理地增加练习密度;也可以从学生的接受度出发,从规则的变化出发,让游戏由简单到复杂层层叠加,省去教师不必要的讲解时间,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规则。

3.教学设计如何落实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过程出现了不同。笔者在设计之初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堂课的练习,提高观察能力与反应能力,以及今后在实际篮球比赛中的运用能力。最后课的效果却是提高了学生运球的熟练度,增强了学生的体能,但忽视了以后对技术的运用。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将教师的课堂设计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示时机。提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教师的提示设计要关注两点:一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练习需要;二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过程,安排一些合理的教学提示,起到引发学生思考,提示练习要点,达到练习效果的作用。课中的提示都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并在课上及时提出。提示本身既是教师与学生语言环境的交流,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契机,教师的提示不仅是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服务,更多的应该起到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作用。

第二,把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内容,为他们量身打造。

第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素养。只有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理解透彻,对技术分析正确,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提示要合理安排,巧妙应用,适时提出,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更好地完成练习要求,达到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善导”、“引思”、“激趣”、“精讲”的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运球意图案例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完形填空一则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双人运球”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