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孢多糖注射液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16-10-14 08:4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刘勐居春阳刘羽肖兴军张丽梅孙威朱延梅李磊朱雨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西酞普兰多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刘勐 居春阳 刘羽 肖兴军 张丽梅 孙威 朱延梅 李磊 朱雨岚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自杀率高等特点[1],缓解后易复发,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明显。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易疲乏、自我评价过低、常有内疚感、睡眠障碍并伴焦虑症状[2]。现代社会中,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医学界对该病的深入研究愈发重视。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为主,而抗抑郁症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各异,耐受性不同。灵孢多糖注射液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3],但抗抑郁作用尚无报道。基础实验[4]证实灵孢多糖注射液能够通过提高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含量,从而改善大鼠的抑郁症状。本研究应用灵孢多糖注射液辅以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3月于我院门诊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②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5];③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6]评分(≥17分)。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②酒精成瘾、药物依赖者;③严重自杀倾向者;④其它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发作;⑤妊娠期妇女,或在研究期间出现怀孕及预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哺乳期妇女;⑥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入选的其他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设计及给药方案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80例,年龄为24~72岁,男性23例,女性57例。随机表经SPSS18.0统计软件生成,所有入选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药方案为:试验组:灵孢多糖注射液(北京协和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03123),2ml/d,肌注;氢溴酸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21),20mg/d,口服。对照组:氢溴酸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21),20mg/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

附表1 两组患者基线期情况(±s, n)

附表1 两组患者基线期情况(±s, n)

入组前一个月药物治疗(n)男女有 无有无 有 无试验组(n=40) 40.68±11.79 13 25 27 11 22 16 31.10±10.73 9.59±6.61 4.79±3.30 22.13±5.22 11 27对照组(n=40) 42.10±9.11 12 27 30 9 27 12 32.64±7.07 10.23±6.33 4.33±3.26 21.12±5.41 10 29统计量 t=-0.591 χ2=0.104 χ2=0.345 χ2=1.069 t=-0.745 t=-0.436 t=0.618 t=0.734 χ2=0.106 P 0.556 0.747 0.557 0.301 0.459 0.664 0.538 0.394 0.745项目 年龄(岁) 性别(n) 有无配偶(n) 诱因 首次发病年龄(岁) 病程(年) 发作持续时间(月) HAMD-17评分

1.2.2 观察指标、评价工具及疗效判定方法

1.2.2.1 观察指标 ①本科自行设计基本资料量表,由患者独立完成,量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首次发病年龄(或日期)、病程、发病时是否存在诱因、发作持续时间、治疗过程及时间等;②一般医学检查: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8周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电图和脑电图。

1.2.2.2 评价工具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研究者以HAMD-17项抑郁量表[6]对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定,评价人由四名高年资神经科医师组成,评价标准[7]为:①HAMD-17总分≤7分为正常;②7~17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③17~24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④>24分为有严重抑郁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评价采用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

1.2.2.3 疗效判定指标 HAMD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1.2.3 统计方法 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基线期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疗效评价;采用重复测量数据多重比较配对的t检验分析每个分组每个时间点均值的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安全性评价的组间比较;统计检验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80例患者符合人选标准进入本研究,研究中共有3例患者脱落、剔除,共有77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38例,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在两组在病程、病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HAMD-17评分比较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在各自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三次测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与基线期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两组HAMD-17变化趋势不同,试验组HAMD-17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较对照组下降显著(见附表2)。试验组治疗4周与8周的减分率(%)分别为(68.96f21.31与79.93f20.43),优于对照组的(50.15f19.47)和(70.99f19.26)(P<0.05)。

2.3 两组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晕、口干、疲乏无力、便秘和多汗,根据TESS评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3 讨论

我国现有抑郁症患者约6000万人。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日益加快,随之而来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加大,抑郁症正成为“21世纪的常见病”,同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也常伴发抑郁,如:高血压抑郁、脑卒中抑郁、帕金森(PD)等。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5-HT、NE、DA三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有关。5-HT、NE、DA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许多生理反应,如睡眠、体温调节、精神活动、情绪反应等。研究认为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5-HT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参与行为活动、情绪、食欲调节等。研究证实5-HT神经传递机能的减退不仅导致情绪障碍包括抑郁与焦虑的形成,而且它还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活动诱发抑郁症。临床上,已使用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作为治疗药物来控制和缓解抑郁症。

西酞普兰为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抑制突触间隙对5-HT的再摄取而达到抗抑郁、抗焦虑等临床疗效。此前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灵孢多糖能够改善大鼠的抑郁症状,包括大鼠的活动度及对外界的需求和探知欲望,可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并使大鼠幸福指数增加,大鼠在危险情况下反抗及求生欲望表现强烈,明显降低绝望度。机制与灵孢多糖能够提高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含量有关,从而达到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4]。

目前,评价抑郁症疗效的标准为计算HAMD-17项抑郁量表总分和HAMD减分率。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17评分在各自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三次测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与基线期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两组HAMD-17评分变化趋势不同,西酞普兰联合灵孢多糖注射液组HAMD-17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较单用西酞普兰组下降显著。西酞普兰联合灵孢多糖注射液组治疗4周与8周的减分率(%)均优于单用西酞普兰组(P<0.05)。不良反应评价采用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晕、口干、疲乏无力、便秘和多汗,根据TESS评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

附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TESS评分比较

本临床研究初步证实灵孢多糖注射液联合西酞普兰可以减低病人的HAMD评分,改善抑郁状态,有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且对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西酞普兰多糖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
玉米多糖的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