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赏析

2016-10-17 17:15洪鹃
江西教育B 2016年7期
关键词:碘酒魔术米饭

洪鹃

2015年,上饶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观摩活动中蔡安镜老师执教的《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吃饭是一件平常事,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人们不太会注意到。蔡老师却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水到渠成地诠释了科学探究的真正内涵。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课程学习,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对于米饭也熟悉,但对其味道可能没有留意,所以教学中蔡老师让学生咀嚼米饭,体验口腔内米饭味道变化的全过程,再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米饭里的主要成分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产生了有甜味的新物质,从而引发学生对淀粉的探究兴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下面请跟随笔者一起来重温这节课。

一、导入:魔术表演 引疑启思

【教学片段】上课开始时,蔡老师给同学们变了个小魔术:用淀粉液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再用碘酒喷在上面,就会看见字迹和图画。看了这个魔术,同学们一定会很想知道原因,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探究主题。

【教学赏析】这样的设计: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对今天主题的探究欲;2.魔术表演更能将学生注意力聚集在一起,使学生认真观察、保持高度注意力。

二、感知:嚼饭品味 体验感知

【教学片段】人们都说米饭是甜的,这是真的吗?让同学们先回忆吃饭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让他们尝米饭。要求:

1.体验记录:先将米饭放入口中,马上记录下它的味道,再咀嚼一分钟,记录这时候米饭的味道;

2.交流感悟:同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发现米饭会变味;

3.阅读资料:阅读相关知识链接,明白米饭变味的原因;

4.得出结论:米饭变味是米饭中的主要成分——淀粉,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具有甜味的新物质;

5.(出示“淀粉”)大家谈谈对“淀粉”的认识,它有什么特点?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观察这些物质的特点?(看、闻、尝……)

【教学赏析】1.由于同学们在生活吃饭时,并没有留意米饭味道的变化,所以在课堂上,让他们尝米饭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科学素养;

2.阅读相关知识链接,让学生养成有问题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查阅资料、亲自体验等;

3.在体验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修正自己的探究方法。

三、验证:猜测质疑 实验验证

【教学片段】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淀粉。同学们在帮妈妈做饭的时候,发现漂洗土豆丝、淘米等都能获得大量的淀粉。下面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取一些淀粉液。

(老师巡视)

1.猜测:如果将碘酒滴入一杯清水中,猜想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如果将碘酒滴入一杯淀粉液中,猜猜又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

(认识碘酒后进行猜想)

2.小组讨论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

(充分讨论如何滴碘酒,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谁来操作实验)

3.实验验证:将碘酒滴在米饭和淀粉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4.小组交流小结:米饭和淀粉滴入碘酒会生成蓝色的新物质,我们称它产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赏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质疑——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实验之前,养成充分预知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对实验结果有提前预判,做好防备的习惯。

四、运用:运用所学

【教学片段】生活中大多数的食材都含有淀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今天,有一家淀粉厂的老板要来我们班招聘技术员,谁能帮他找到一种最经济的生产淀粉的食材呢?下面请小组讨论怎样寻找淀粉踪迹,并发现最经济的淀粉食材。(出示一些常见的食材)

探究要求与步骤:

1.各小组先交流自己的猜测:哪些食材可能含有淀粉;

2.分组讨论寻找食材中含淀粉的方法;

3.说说怎样做,才能让实验结果更公平、准确;

4.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合作方式等)

5.进行分组实验;(老师进行过程指导)

6.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

【教学赏析】在这里创设一个情境,模拟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难题的探究勇气,并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下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这一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探究精神,有利于形成共同面对困难、分享成果的好品质。

同时,这一环节对胡萝卜是否含淀粉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胡萝卜中心含少量的淀粉,周围含量会高一些,由此学生认为是淀粉含量的高低导致颜色的深浅不一,引发了学生对淀粉量与变色深浅的探究兴趣。

五、拓展:巩固延伸 解密魔术

【教学片段】1.说说在本课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实验成果:淀粉与碘酒会发生 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 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

2.拓展:解密魔术,制作神秘信件。我们开课时的小魔术就是利用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制成的,下面给大家一个小任务——制作神秘信件:

(1)取一白色信纸;

(2)调制好淀粉液,并搅拌均匀;

(3)用毛笔蘸着淀粉液把内容写在信纸上;

(4)等信纸上字迹干后,无字信件就完成了。

【教学赏析】最后对导课的魔术进行解密,让课堂首尾呼应,强化所学知识。最后的“说收获”则能让学生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新的探究点的好习惯,激发课外继续学习的动力。

本节课所观察的事物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特别是天天食用的米饭,却往往因为我们平时吃饭时咀嚼的时间短,而且还有菜的味道,所以“米饭咀嚼时间长了,会变甜”这个事实学生并不能接受。因此在课前,蔡老师让孩子们在中午吃饭时,留下一口白米饭。卫生起见,让他们把米饭放在保鲜袋里。上课了,蔡教师提示每位学生把米饭含在嘴里咀嚼时间长一点,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由这个日常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课堂上,孩子们学得特别开心。在检验胡萝卜时,孩子们发现有的变色不是很明显,于是有的同学果断地说不含淀粉;但有的同学持不同的意见,其中有同学说,可能胡萝卜中心部分含极少量的淀粉,周围部分含淀粉多一些,这一发现,让同学们对淀粉量与变色的深浅关系有了猜测,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蔡老师及时把握时机,指出淀粉多少是一个拓展性的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实验,并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了解。

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所有课堂进展都是由学生新发现的,生成的东西也很精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扎实,还引发了课外探究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课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邱伟华

E-mail:26791205@qq.com

猜你喜欢
碘酒魔术米饭
VC历险记
碘酒的“魔法”
魔术学
脸上种米饭
脸上种米饭
吸管悬浮
碘酒变色
称称米饭再吃饭
庞大的魔术联盟
小小魔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