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家长协作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重构*

2016-10-18 13:54张居晓葛修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协作学习者

张居晓,葛修娟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8;2.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引入家长协作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重构*

张居晓1,2,葛修娟1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8;2.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移动学习是未来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方向,但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严重滞后,同时现有的学习系统的设计较少考虑家长要素。文章将家长协作的作用机制引入特殊教育。首先将家长作为要素增加到教学系统构成;其次设计出两层的教学系统结构模式,并给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协作”的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模式;最后开发出“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的模型系统。

主导主体协作;家长协作;移动学习

一、引言

移动学习打破了时空障碍,构建了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能满足碎片式学习的巨大需求[1],4G网络(包括移动云)进一步推动移动学习普及与发展[2]。移动学习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3],然而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发展严重滞后[4]。用户群小、资源少,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使得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人员少,制约了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发展。

特殊儿童因为其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老师在教学时一般都有个别化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某聋校言语训练计划为例:教师评估诊断了学生的言语障碍成因、程度等情况后,制定个别化的言语康复训练计划,在学校进行相关的言语训练,回家后由家长对学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对特殊儿童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家长与教师的工作时间一致,使得大部分家长很难完全掌握训练方法,同时回家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材料,使得强化训练效果不能保证。有个别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可以全程陪读;有的特殊学校采用寄宿制,由老师(充当家长角色)进行强化训练;有的采用周末送教上门(错开家长与教师的工作时间)等,但是这些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协作”的移动学习系统。

本文创新点:

1.对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扩展,将传统的单层教学系统结构拓展为双层教学系统结构,将家长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之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扮演着学习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起到协助者的作用,并设计出“主导-主体-协作”教学模式;

2.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将“主导-主体-协作”教学模式实现,开发出移动学习系统,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模型。

二、“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的结构模式

1.传统教学系统的结构模式

教学系统是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5]。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

图1 传统教学系统构成[5]

以上的典型结构都是基于教师和学生,忽视了家长的作用。在特殊教育领域,家长的作用机制不能忽视,所以我们对教学系统的结构模式进行改进,增加家长这一要素(如图2)。

图2 家长协作移动教学系统构成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移动学习系统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家长也通过移动学习系统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和强化,同时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相互之间交流,然后对移动学习系统中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和修改,而网络学习材料是移动学习系统的补充和支撑。在使用移动学习系统进行教学时,教师不再是主要的教学信息源,在成为网络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家长成为网络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此刻信息与知识不再是单一向地由教师(中心)向学习者(周边)自上而下发放,而是完全多向交流,中心与周边的角色随时逆转[6]。

2.“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的结构模式

传统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本文提出增加一个要素:家长。家长要素相对于教师是学生角色,相对于学生又是教师角色,具有双重角色。故我们提出“主导-主体-协作”教学系统结构模式(如图3),此结构具有两层。

图3 “主导-主体-协作”教学系统结构模式

第一层:首先由教师借助网络工具(移动学习系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主要的学习材料。学习者(特殊学生)能够通过移动学习系统学习材料,学习者(家长)不仅学习材料,还通过网络获取与学习其它资料,并能通过移动学习系统反馈给教师(图3虚线双向箭头),教师能够和学习者(家长和学生)充分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获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老师可再加工整理材料,补充到移动学习系统,让学习者进行学习。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与分享功能,在此过程中,家长既协助学习者学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又协助教师调整学习内容,调整个别训练计划(如图3中的第一层),注意此层箭头是双向的。

第二层:依据学习者特征分析,较少能够用自主学习等学习策略,所以我们在第二层采用传统的闭环教学系统结构模式。由家长借助移动学习系统中的学习材料(第一层的教师提供)对学习者(特殊学生)进行教学。学习者(特殊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系统学习材料,并反馈信息给教学者(家长),如图3,单向箭头形成一个闭环。

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组织、监控教学活动进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家长以伙伴关系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是整个大的学习群体中的一员,同时也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三、“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模式

1.传统教学系统的设计模式

(1)以“教”为主的设计模式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5]。其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方便教师控制教、学全过程,从而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5]。但是这种模式重教轻学,突出了教师的教,却忽视学生的学,存在问题:①学生死学习,对教师、教材等盲从;②缺乏思考与批判,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以“学”为主的设计模式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它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果自主学习自由度过大,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5]。

(3)“主导-主体”设计模式

何克抗教授提出“主导-主体”模式[5],是将前两种模式结合,进行优势互补。该模式采用分支结构,分析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后,选择“传递-接受式”分支(以“教”为主)或者“发现式”分支(以“学”为主)。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但是尚未考虑家长的因素。

2.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模式

参考“主导-主体”设计模式,结合特殊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主导-主体-协作”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模式(如图4)。

图4 “主导-主体-协作”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该模式的结构分成两层(如图3),对应到设计模式分成两个阶段(如图4),简单的说,第一个层次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为主体,家长协作(角色是学习者,但是能够协助学生学习);第二个层次是家长(角色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为主体,并反馈信息给教师。

第一层:

a(教师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明确知识内容;然后对学生特征分析,判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比如构音障碍有很多种,其属于哪种类型,程度如何等),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内容,收集相关学习资源;依据前面分析,制作详细的个别化训练或者学习方案。

b(对学习者进行组织教学。分两种情况:学生和家长。家长的学习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移动学习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核心是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能够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家长)的主体地位,也对于同一内容,能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用不同方式呈现,能达到教学目标即可。学习者(家长)能够通过移动学习系统随机选择教学内容学习(即运用“随机通达”学习策略[5]),不一定循序渐进学习。相对于学习者(特殊学生)来说,其进度可能稍快。

c(特殊教育领域学生情况特殊,学习能力差异大。我们按照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并采用九段教学策略[7]。教师要能够不断呈现材料,指导学习者学习,并诱导反应,不断查看反馈情况,得到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不断调整与修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家长作为学习者参与,由于家长可以先行自主学习,所以家长可以协助学生完成学习。

d(家长对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家长也可以收集整理更多的资料,提供给教师。

第二层:

e(进入第二层,角色进行转换。家长起到教师的作用,教师协助家长教学,学生还是学习者。家长参考教师的分析(教师协作完成),制定相近的训练方案或者教学方案,并针对自己小孩进行个别化教学。

f(家长对学生的教学,得到家长的形成性评价,家长可以调整其教学策略,也可以将此形成性评价提供给教师,使得教师修正形成性评价,从而对教学内容、训练方案等进行调整。

g(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巩固和拓展所学,并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完成真正意义的建构。

四、“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的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理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与形成事物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8]。活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活动,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和三个次要要素(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六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活动系统[9]。

依据活动理论,“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作为一个自组织的活动系统,将学习看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系统,而“主导-主体-协作”移动教学系统是其支撑与平台(如图5)。

图5 移动学习活动系统的结构

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学活动系统设计的研究成果非常多[8-14]。此处不赘述。仅仅结合“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说明其结构。

主体:学习者,包括学生和家长(第一层,家长也是学习者)。

客体: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问题及学习内容等,特殊教育领域个体之间差别特别大,客体差异也大。

共同体:与主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其他参与者,包括教师、家长和其他学生等。“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活动中,教师提供学习所需的资源及帮助,家长协助主体学习,其他学生影响主体,这些都影响主体的知识意义的建构。

工具:网络学习环境、资源、平台等。例如计算机、智能手机等。

规则:“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活动中,主体与共同体(教师、家长等)共同遵守的规则。例如教师能够通过系统发布作业,学生需要完成,家长能够查看该生完成情况,教师能够批改作业,并将优秀作业共享,家长能看到这些作业和参考答案,综合这些再对学生辅导。

分工:共同体对主体学习活动的分工,不同分工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得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在学习过程中,角色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家长在第一层是其它学习者的角色,在第二层是教师的角色。

五、“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设计

依据前面分析,参考已有研究成果[16-19],按照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的整体构架,开发出相应移动学习平台。系统采用C#开发,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系统能兼容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不同平台。

“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了四大模块:教师模块、家长模块、学生模块和系统管理员模块,具体功能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功能设计

管理员操作:创建全校完整班级列表->创建全校部门和教师列表->添加教师并给教师选择指定的班级,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使用学生excel模板导入新生。每个学年后调整班级升级,学生毕业后清理数据。

六、总结

我们设计并实现的“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将家长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之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扮演着学习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起到协助者的作用。为了厘清家长角色在学习活动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我们将传统的单层教学系统结构拓展为双层教学系统结构,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协作”移动学习系统特点:①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突出家长的协作作用(协助学生“学”,协作教师“教”);②改进单层教学系统结构,设计出双层结构,便于发挥家长的协作作用;③设计出相应系统,教学策略相对固定,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对比“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④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影响,尤其是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等影响作用较大;⑤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有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也有家长的形成性评价,两者都能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和教学方案影响,并进行调整;⑥界面简洁,适合使用计算机访问(学生学习时使用),也适合智能手机访问(家长学习时使用),也便于教师随时随地上传资料,充分发挥了移动学习便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下一步将在教学内容、无障碍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

[1]傅钢善,李婷.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06-111.

[2]董世永.4G时代将促使移动化学习得到普及[EB/OL]. http://edu.china.com.cn/live/2014-01/14/content_ 24324519.htm.

[3]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1):49-55.

[4]张居晓.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给特殊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7):36-39.

[5]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谭支军.基于Web2.0的网络教学系统结构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6,(09):96-98.

[7]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刘清堂,叶阳梅,朱珂.活动理论视角下MOOC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4):99-105.

[9]程志,龚朝花.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04):21-26.

[10]詹青龙.活动理论视域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02):58-62.

[11]杨婷婷.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2]赵呈领,万力勇.W eb 2.0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理论与支架理论整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06):41-46.

[13]余亮,黄荣怀.活动理论视角下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48-55.

[14]孔利华,温小勇,焦中明.微视频支持下的“学—教”学习模式:活动理论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4,(04):87-93.

[15]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

[16]杨卉,王陆,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47-50.

[17]李云飞,王敏娟,王加俊,谢伟凯,申瑞民,杰森· 吴.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01):152-158.

[18]李浩君,徐晓萍,黄秀琴.基于手持式设备的服装销售学习系统设计及实证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12,(03):76-79.

[19]胡晓源.基于信息化教育的非正规学习系统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7):124-126.

(编辑:郭桂真)

G434

A

1673-8454(2016)16-0008-05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移动学习在特殊教育学校应用模式研究”资助(编号:2013SJB880051)。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协作学习者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