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 文化支撑

2016-10-18 13:36
清华管理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个体全球化教授

5月20日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随后召开的“科技三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这对中国的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本刊特别推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本刊主编钱颖一教授和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首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的精彩对话。两位专家均强调运用逆向思维产出原始创意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实现科技创新由0到1的进化。这对于真正落实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极其期待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原创的快速转型,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两位专家也深刻分析了全球化的利弊,从我个人的理解,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同时亦是一种制度创新——解放专业分工、市场窄小的局限、有效地释放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

谈至创新,文化是关键。在宏观面,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极为重要。在本刊刊发的朱岩教授有关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的论述中,高度重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全面关注互联网时代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系统统合。作为一名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的专家,朱岩教授这一观点极有价值。支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李华教授,在《拥抱矛盾、“和”式创新》一文中, 李华教授倡议进一步发扬儒家智慧,关注各类创新的调适与融合,这一结合东方管理思想和智慧的做法,在未来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提升战略自信、资源整合、品牌扩张等,具有很好的启示。我认为,在当前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中,如能有效地融合日本企业的精益创新、德国企业的精专创新、美国企业的战略创新和原始创新,中国企业将渐入产业领袖之列。

原始创新,文化先行。在文化发展的微观层面,组织和个体的文化关系,是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关键。如何让组织文化引导个体职业发展,优秀个体引领组织成长?本刊特别策划了全球企业文化大师、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埃德加·沙因的管理思想评述,在沙因教授与陈德金先生的对话中,以及相应的专家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因商业环境巨变,更需基于积极进取又不失和谐的文化引导,为每位员工提供组织期待的职业路径,在增加员工薪酬待遇的同时,提升员工的价值共享和心理动力。当然,在日益全球化和强化原始创新的时代,基于员工内在动力的职业设定,积极发展每位员工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也十分关键。在我们致谢沙因教授这位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全球“企业文化理论之父”的理论贡献之际, 也应深刻思考将组织所拥有的积极健康的“儒”和个体所秉持的进取奋进的“道”融合调适,进而产生更多的由0到1的具有原创特征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

猜你喜欢
个体全球化教授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