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6-10-18 02:50黄亚平陈莹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技术支持实践探究翻转课堂

黄亚平+陈莹

"

"

摘 要:文章从翻转课堂的由来、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翻转课堂技术支持、翻转课堂实践探究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微观层面(包括课题选择、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和中观层面(包括问题引导、视频观看、交流讨论、巩固拓展),并用教学实践验证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技术支持;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38-03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洛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课。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线教学视频的推广让翻转课堂风靡全球,2011年加拿大的《环球邮报》称之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萨尔曼·可汗是一个先锋”,称翻转课堂“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教育革命。[1]

翻转课堂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颠倒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顺序安排,重新规划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安排,实现师生角色翻转的教学设计方法。[2]

二、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性

1. 分层教育

当今的教育模式中,传统课堂教学仍占据主要地位。学生需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解40-45分钟,被迫按照相同的步伐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导致差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好生又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翻转课堂采用“颠倒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各种信息终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师利用学习平台上的跟踪监测系统了解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设计典型任务组织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兼顾个体的分层教学。

2. 突破时间限制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40-45分钟时间内统一安排教学,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临时性情况,比如身体不适,精神状态不佳,学生请假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保证每一堂课都是精神饱满的。而翻转课堂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 增强团队意识

翻转课堂教学翻转了师生的角色,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组织者。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学课程知识,并发现问题。利用学习平台上的交流互动功能,实现师生和生生课前的知识讨论和答疑解惑。教师利用跟踪监测系统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交流互助能力和团队意识。

4. 实现教学衔接

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也有课前预习环节,但是学生是无针对性的盲目预习,预习情况怎样,教师无从知晓,也无法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课程结束,学生的知识内化率多少,巩固率多少,是否还有什么未解决的问题等一概不知。因而,教与学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而翻转课堂通过学习跟踪监测系统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的衔接。[4]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加以考虑。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有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师能力培养和学校信息化环境创设等方面。下面,我们将着重从微观和中观层面阐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5]

1. 微观层面

(1) 课题选择:一门课程有众多知识点,并不是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适合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应根据知识点的学科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点难易度、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状态等众多因素,合理选择利用翻转课堂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知识点。

(2) 学情分析:翻转课堂必须借助跟踪监测系统,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习情况。依据跟踪监测系统反馈的数据,筛选学生已经掌握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了然于胸,才能有针对性地在课堂讨论交流环节解决问题。

(3) 教学策略设计:除了一般的教学策略设计,下面介绍两种特殊的教学设计。

① 课内翻转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40-45分钟,在校园信息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课内的翻转课堂设计。教师在课堂的前10分钟,让学生自习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看视频、答问题、查资料、记批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然后在剩余的时间中,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并适度提点,解决学生的问题,实现课内的翻转教学。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班级。

② 师生角色互换策略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可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翻转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教别人的方式进行整理和领悟。可以是“小老师”适度讲解,学生听讲;也可以是学生先自学教学内容,小老师负责答疑解惑。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知识点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过于复杂的知识点,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2. 中观层面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四步法:问题引导、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巩固拓展。

(1) 问题引导: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的课前自习。教师将收集和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发布到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

(2) 视频观看:学生利用电脑、移动信息终端等设备观看系统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解决教师布置的课前指导性问题。依托学习平台的跟踪监测功能,将自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甄别出来;利用交流互动功能,实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与新知识的一次对撞和融合,以实现知识的第一次内化。

(3) 交流讨论:教师依据跟踪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对学生的自习情况进行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典型任务,通过生生、师生交流讨论,解决学生存留的问题,实现新知识的第二次内化。

摘 要:近年来,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而其中的一种——碎片化学习,也越来越被关注与研究,作者在介绍了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后,结合时下最火的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分析了它对碎片化学习的支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微信公众平台;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27-03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技术的支撑,出现了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它迎合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满足人们的随时交互以及个性化需求,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对人们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开始逐步进入碎片化学习时代。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功能板块,它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利用自己的优势,成为目前很受欢迎的功能模块。同时,调查表明,每天都会有高达90%的人会对其内容进行阅读。同时,由于低成本的资源开发、高速率的信息传播、广泛的受众影响面、多样化的内容等特点,使其成为碎片化学习的有益形式,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

二、碎片化学习

1.基本内涵

与碎片化学习相关的有很多术语: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代、碎片化思维、碎片化内容等等。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碎片化”,“碎片化”原意为将完整的东西破成许多碎块。基于此,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可以体现在:

(1)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相对于系统的知识,它是大数据时代下零散的、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分布在各个地方,虽然它很难做到全面、完整,但是其借助快捷、及时的移动学习工具,使得学习者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学习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是指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之外,零散、不宜深度思考的时间。这些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让学习者做完一道题、浏览完一个新闻、看完一个单词等等。此外,这种处理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在等公交、坐地铁、餐桌旁的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个性化、零散化、差异化,不具备固定的时间段等等特征,是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基础。

(3)学习空间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空间是指学习空间不受时空的约束,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室,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社区等等。它是一种零散于任何时空的碎片化学习和非正式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碎片化学习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碎片化的空间对碎片化的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

2.特点

(1)灵活性:碎片化学习无论是将学习内容碎片化,还是学习时间碎片化,对于学习者而言,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学习过程是可控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进行学习,使其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很好地弥补正式学习的缺陷。

(2)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正式学习而言,它是一种个性化的非正式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的、有选择的、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3)高效率:在分割学习内容之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在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上,可以保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在学习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微信公众平台对碎片化学习的支持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推出的针对各类团体和个人的信息推送平台,分为:公众号和订阅号。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分享收藏等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推送、关键词回复和知识收藏分享,学习者无需下载便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浏览并保存学习资源。

1.微信公众平台广泛的影响力是碎片化学习的基础

微信作为一个实时通讯软件,其用户量非常大。在2016年微信公布的业绩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其中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同时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超过800万个。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很大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这就为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2.微信公众平台便捷的传播是碎片化学习的载体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功能。一方面,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学习者就可以对平台内容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收藏和分享的功能,将学习内容进行传播,以其达到与共同爱好者的交流互动。

3.微信公众平台个性化的推送是碎片化学习的关键

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添加相应的公众号,公众号则在后台对用户进行分组,对用户进行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信息推送。这种个性化的推送也正是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4.微信公众平台多样化的内容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资源

微信是集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等为一体的传播的。管理者可以将内容通过精心的设置,将内容多样化的呈现给用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便于学习者进行学习。

四、微信公众平台下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资源不易形成系统的知识

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的;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简而言之,碎片化的学习资源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说明事物表面的东西,导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如果我们长期地接受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而不加思考,只会使我们仅仅沉浸在获得了某一新知识的喜悦中,思维变得很狭隘,因此其不易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知识。

猜你喜欢
技术支持实践探究翻转课堂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精准扶贫需要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