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的角度看唐诗《清明》的英译

2016-10-21 12:37孙强鲍成莲
山东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忠实意境

孙强 鲍成莲

摘要:中国是诗词王国。中国的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以及元人小令,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三千年来,中国诗词,以其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优美的语言和铿锵的音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之一,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关键词:清明;忠实;意境

一、 译文对比与分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的意思为: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这首诗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1. 译本1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t drizzles thick and fast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 travel with my heart lost in dismay.

“Is there a public house somewhere, cowboy?”

He points at Apricot Village faraway.

(吴钧陶 译)

在吴钧陶英译的《清明》中,采用的韵律格式为“aaba”,韵脚分别为“Day, dismay, cowboy, faraway”,韵律优美,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在首句中,译者将清明节翻译为“the Pure Brightness Day”,此处虽然将清明节的字面意思完全翻译过来,但是没有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能让读者完全明白清明节的具体用途,和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没有会很好地融合。“纷纷”是用来形容初春雨滴的“细”与“密”,在生活中,常常会用“细如牛毛”来形容春的雨滴,译者使用动词“drizzle”贴切地形容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同时,译者用“thick”和“fast”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滴的“密”与“急”。

第二句中的“欲断魂”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此时此刻愁苦又无奈的心情。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译者用“heart lost in dismay”只描绘行人内心中的沮丧,而没有贴切地描绘出行人出门在外的思归之心,以及对天气糟糕的埋怨之情。并且“travelers”的定义为“a person who changes location”,指的是旅行者。而原文中的“行人”,多指“路上匆匆返回家乡,准备进行清明扫墓的人”,而不仅仅是旅行的人或者是迁移的人群。显而易见,译者将“行人”翻译为“travelers”,并没有忠实于诗句的原意。

第三句是诗人在经历了路途的艰险和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找到一家酒馆,能够借酒消除心中的苦闷。译者将“酒家”翻译为Public house是Pub(酒馆)的意思,然而却不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显然不能够将原诗中的“酒家”的意义表达出来。

第四句中,译者将“杏花村”翻译为“Apricot Village”,意思是那个村庄的名字是杏花村。而原诗中“杏花村”指的是“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因此,译者此处的翻译是不恰当的。并且,译文中的“he”指代并不是非常明确,无法表达出牧童在原诗中的稚嫩、可爱的样子。但是,“point”形象地描绘出牧童给诗人之路的生动画面,诗中描绘的一切景象全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译本2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许渊冲 译)

在许渊冲英译的《清明》中,采用的韵律格式为“aabb”,韵脚分别为“Day, way, hours, flowers”,韵律优美,句型工整,使得读者朗朗上口。许渊冲将题目《清明》翻译为“The Mourning Day”,意为“哀悼日”。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怀念先祖、哀悼逝者的日子,“The Mourning Day”很贴切地表达了哀悼逝者的主题,令读者一目了然。

在第一句中,译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比喻为“tears”(泪珠),将毛毛细雨视为哀悼逝者的眼泪,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日常活动,与原诗表达的意思完全吻合。

第二句中的“break”是形容在路上匆忙赶回家的行人的心将要碎了,体现出诗人以及行人心中的哀愁与路途的艰辛,使得读者体会到“断魂”的真实感受。

第三句中的“wineshop”使用确切恰当,与原诗中的“酒家”的意义和用途完全一致。同时,“drown his sad hours”意思为度过他难过的时光。也写出了诗人苦寻酒馆的意图,希望能够借酒消除内心的哀愁。

第四句中,“cowherd ”的选用非常贴切,意为放牛娃儿。在乡村的放牛娃儿给诗人指路,该意象的表达非常“接地气”,更加有助于营造清明时节乡村生活的清幽氛围。同时,诗人在译文中使用“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描绘出在那开满满杏花的村庄里有一家酒馆的美妙景象。该译本与原诗的意思及意境都十分吻合,译者笔下的译文充分忠实于诗句原本的意义。

译本3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杨宪益、戴乃迭 译)

在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的《清明》中,采用的无韵体诗,句子结构比较完整,句意明了,重在表达原诗的诗意。杨宪益、戴乃迭将题目翻译为“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只注重春季的天气状况,没有将清明节的习俗表达出来,使得译文的重点完全发生改变。

第一句中,“endless”的定义为“seemingly without end”,意思是不知何时停止的,重在描述雨不知何时停止,而没有表达出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从而更无法表达作者心中的苦闷与路途的艰辛。

第二句中,“gloomy and miserable”只是描述了路上行人的沮丧与不幸,没有将原诗中的“欲断魂”的情感基调表达出来,读者将无法体会性热的沮丧和不幸与清明节有何关联。

第三句中,译者将“牧童”翻译为“a shepherd boy”,意思是一个牧羊童。原诗中的“牧童”指的是放牛娃儿。仅仅从意思上来说,译者已经改变了原文中的意象,并没有忠实于原诗中的“牧童”。

二、译文分析对比

《清明》是一首即景叙情诗,描写诗人清明春的雨中所见所感,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在三首译文中,原诗的动词分别被译为“纷纷”(drizzles, falls, drizzles)、“问”(无, 无,ask )、“指”(points, points, points)。译文1中,吴钧陶的英译本虽然韵律优美,但是没有将原诗中的意境充分表达出来。译文2中,许渊冲的英译本不仅将原诗中的意境表达得非常完美,而且用词得体恰当,充分忠实于原诗所表达的意义。并且译文韵律优美,句式工整,在写诗风格上也与原诗高度一致。然而,译本3中,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只注重春季的天气状况,没有将清明节的习俗表达出来,使得意象完全发生改变。

三、 結语

通过上述从文体学的角度对《清明》三个译本的对比与分析,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原诗意思的进行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使得译文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能够达到韵律优美、句型工整的“雅”境界,从而使译文达到文体得当,使得读者完全理解译文及原诗所表达的意思。译者需要从文体学的角度审视和度量译文的得体与否,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

[参考文献]

[1]黄懿. 唐诗省略现象与英文翻译[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报,2007(8).

[2]姜莉. 论唐诗英译的意境传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3]唐晓华. 浅论唐诗英译的方法[J]. 读与写杂志. 2009(6).

[4]李宗成;白浩然. 《清明》英译本对比赏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猜你喜欢
忠实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术语翻译应以规范和忠实为原则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保真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