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2016-10-21 10:48李方菊杨天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德育渗透途径

李方菊 杨天旺

摘 要:德育的范畴很广,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等,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学生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互动,渗透文章所要传达的德育内容,也能在课堂中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围,自然而然的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好学生,并促使其自觉地将德育教育的内容领悟于心。

关键词:德才兼备 德育渗透 有效 途径

最近,中关村二小发生的学生受伤害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事件中,两名学生把装解手纸的垃圾筐扣在了另一名学生的头上,致使该生不敢进学校,心理受到了严重创伤。这里我无意也无权评判孰是孰非,只是类似于这样的一帮学生欺负一个学生的事件,已不是此一例,充分折射出了我們教育工作中的缺失。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只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从古至今在,选拔人才时都有一个前提,那便是德才兼备。追溯起来,也有千年历史。坊间一度流传“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因为因此,我们说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能力以外,更应该注重其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青少年德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自身的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的文明。因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德育始终应该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

德育的范畴很广,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等,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注重学生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互动,渗透文章所要传达的德育内容,也能在课堂中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围,自然而然的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好学生,并促使其自觉地将德育教育的内容领悟于心。

一、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思想

小学语文课本里所选择的课文,都是经过多次筛选的结果。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视角,且范围广、内容多、古今中外均有涵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调动并利用这些课文,找到课文的精华所在,发掘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然后把德育教育贯穿在整个课堂之中。比如教学S版三年级下册的《张衡》,可以在指导学生感受科学家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教学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绿叶的梦》,就可以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简单的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更加的热爱祖国;教学S版五年级上册的《梅兰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戏曲知识,并感受梅兰芳先生为艺术献身的生活态度;教学S版六年级下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风亮洁,以及他其弃医从文,敢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英雄事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可以发现,每篇课文里都有一个关于德育思想的侧重点,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材,就能把德育思想渗透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二、用心感受,避免单纯说教

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课文的情感价值,并写在了教学过程中,只是德育的效果并不太好。深究起来,还是教师忽略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用命令的口气强迫学生记忆课文中某个有关德育的侧重点。如果能换成推心置腹的讨论,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比如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时,如果老师站在讲台上说,这篇文章反映了一种人间大爱,要学生背诵这种思想,我估计他们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为了让学生领会这种骨肉亲情、乡里乡情,不防结合学生的实际,强调他们留守儿童的身份。让他们感受奶奶的好,感受乡亲们的照顾。当我要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的奶奶时,甚至有学生因为奶奶舍不得吃穿也要让自己吃好穿好时,还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教师再适当的进行艺术点拨,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就一个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才能达到所要的德育效果。在讲授S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销烟时为什么大家会很高兴?能不能沾染毒品?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懂得了国家的强盛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要想不被列强欺负就要先拿出斗争的决心。

三、课外延伸,德育无处不在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争吵》节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是一本适合学生阅读,能教会他们爱父母、爱兄弟、爱老师、爱朋友、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一本书。在上完了新课之后,教师完成可以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或买或借的阅读一次。 相信书里的每个故事都是一道能引人深思、升华境界的心灵大餐。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以便让小学生在督促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了解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进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确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总之,教师在传授新知的基础上,还是要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灵活有效地教育学生,才能将之培养成一个利国利民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32:52.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德育渗透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