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乡村地区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0-21 10:48高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农村

高健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推广的当下,广大偏远乡村地区高中在地理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师角色转化未完成、学生学习方式未转变、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评价不合理等方面问题,日渐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正确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实施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偏远 地理 问题 对策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县广大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但我们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偏远乡村地区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

1.地理教育基础薄弱,学科地位尴尬

目前,在淮北地区,初中地理还未纳入中考学科,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把地理学科推向了边缘,偏远乡村地区地区情况尤甚。[1]

2.用于地理教育方面的经费极度短缺

地理学科所需的基本教具如教学挂图、地球仪等残缺不全,老师用图多以手画或地图册为主,精确度和直观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地理实验室更是可望不可求,笔者曾经用篮球、橘子、苹果等演示地球自转、公转,自制道具演示热力环流、三圈环流等等,想想都是辛酸,地理教育经费短缺已严重制约地理学科的生存和发展。[2]

3.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安徽省高校设置地理师范专业的不多且近年来还存在削减的趋势,因此,专业地理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地理教育的需求,尤其在偏远乡村地区,整体师资力量存在学历偏低甚至非地理专业出身,地理教师队伍亟待建设。[3]

4.教学模式单调

农村地区的学生地处偏远缺少对外界的了解,因此,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担自然落到地理教师的肩上,但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5.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待转化

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许多学生视野狭隘、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上依赖性强,课堂上表现腼腆、木讷,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常常以尴收场尬,让人颇显无奈顿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我课前把教材上某些内容布置给互助学习小组,说明下一堂课需要小组代表尝试讲解,不料事实却是学生的照本宣科草草了事,甚至互助学习小组也难以为继相继解散,教学中的这些实际困难给广大农村地理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6.缺乏交流的平台

教师在岗期间进行业务进修、教学交流、观摩学习本属正常,但对于偏远乡村中学地理教师来说却是远远不够,教研活动次数少,规模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偏远乡村中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较高规格定点的业务培训因花费较多而被校方拒之门外。因此,原本很正常的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就成了偏远乡村中学地理教师可望难及的梦,纷纷成了井底之蛙。这种状况致使无法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造成城乡地理教学质量差异悬殊。

7.教学设施不齐全,课程资源难以开发

我县的一些偏远乡村中学还存在着教育基础设施不齐全的问题,例如缺乏多媒体教室等电教设备,以及用于技能培养的教学软件、实物标本等直观的教学用具,大部分教师选择教学资源都来源于课本,如此教学很难拓宽视野。

8.部分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存在惰性心理从而不肯查阅资料补充教材内容,教研活动有名无实,对课程改革认识粗浅,缺乏钻研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都任重而道远,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危机感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积极的投身到课改的实践中,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二、改善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对策

1.强化学科地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农村地区地理教学质量跟不上,主要原因是缺少一支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地理教师队伍,因此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支过硬的队伍。[4]

2.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在教师队伍中率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组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完善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使所有在职教师能够定期接受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等的培训。

3.改进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只讲文字内容而不讲解插图,有的教师不善于提问,有的教师不会指导学生看图用图,有的教师干脆将地理课上成了语文课,而不管书上的图像及其它环节,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地理教学怎么会有出路!当然也不乏一些优秀教师能够联系身边的实际,从具体的事例入手,逐步上升到理论;一些教师能普遍运用提问法和谈话法,开展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还利用列表对比的方式,将相近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等等。

4.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前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很难让各界关注地理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想地理学科在农村学校正常的发展,必须要合理公平地对待这门学科,给予它应有的地位。要改变农村地理教育的尴尬局面,社会各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增添基本的教器具,有条件的要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逐渐缩小城乡差别。

结语

偏远乡村地区中学地理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不仅要靠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还要依靠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心。笔者认为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未来必将一片辉煌!!!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

[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农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