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10-21 10:48王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评价信息技术能力

王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意识和技能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为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抓住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颖的导入,引人主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在讲解在Flash中引导层动画制作时,先展示几幅swf动画图片:奥运火炬的传递路线、嫦娥一号绕月运行、姚明投篮的抛物线入筐。这几个动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有学生问:“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然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火炬会按照我划的线进行传递呢?嫦娥一号为什么又会按照我划的椭圆曲线运行呢?同学们,电脑是神奇的,它能够把我们想象变成现实,你们想学吗?”学生立刻响应,兴趣高涨,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这几幅动画都结合时代主题,因此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有些学生不但学会了当堂课的内容,而且还制作出一些高难度的动态图,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老师的导入方式。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教学导入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学生虽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是他们的心理有惰性因素,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二、采用任务驱动法,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以能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会有主动性,才不会盲目学习。例如,讲完Word软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学生课下每人准备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课上用Word进行排版处理,并提出排版要求,明确学习目的。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的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作品的评价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的原则进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动脑思考的习惯;提倡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一个好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学生很容易从感性的方面来评价。作品的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在学生作完一个作品或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做足够的评价,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尽量以表扬为主。而且评价不应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这种方式来评价,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动手能力不强、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实践能力强而又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才能培养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家里有计算机或参加过各种计算机辅导班,有的同学甚至参加过各级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而有的同学则从未接触过电脑,开机关机都是问题,一切从零开始。其次,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觀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可以通过测试或书面调查,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一般可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根据各层学生学习情况的特点,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对学生说明这主要目的是针对各个同学情况和老师教学设计而安排位置的,当然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期间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有利于激发各层的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教师应该用恰当、合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猜你喜欢
评价信息技术能力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