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思考

2016-10-21 00:39谭会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语文

谭会淑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其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影响其语文综合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其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阅读和经历才能丰富写作的素材,才能使人利用丰富的语言清楚、明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随着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促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为其今后更好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1.评论感悟型阅读教学

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过程中常常采用评论感悟型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粗读、细读、精读;然后,教学工作者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和评论,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悟文章内涵,使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按照一定顺序进行阅读的习惯,使其可以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教学工作者展开沟通和交流,提出具体问题。教学工作者也能够通过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充分了解,以便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苏轼的《赠刘景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先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与这首诗有关的内容形成一定了解,然后,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情感、内涵产生感悟。具体来说,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和音频,使其通过视听体验对诗文内容中苏轼勉励友人刘景文的情感产生相应的感悟,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围绕诗文内涵和情感展开讨论,在小组讨论中,若是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教学工作者需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其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2.策略引导型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逐步深化的背景下,过去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策略引导型方法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工作者可以围绕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对阅读材料实施充分的分析和清晰的梳理,从而明确阅读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契合点,再借助豐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加以引导和指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阅读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结合教学工作者的讲解和评论自主进行学习。在策略引导型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学工作者的作用在于引导,通过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而学生在教学工作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就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材料中的重点,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3.汇报表演型阅读教学

汇报表演型方法是在新课改实施后提出的,具体来说是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以自我表演、自我汇报的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汇报表演型方法都运用在阅读学习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题材的文章中。教学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阅读材料进行改编,使其成为音乐剧、课本剧、诗歌朗诵等活动适用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表演对作品进行演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的内化。以《精卫填海》为例,教学工作者需要组织学生收集课文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材料对以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为主题的话剧进行编排,通过分角色扮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

1.重视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应当明确自身教学经验与新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在保留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当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促使新旧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训练提供支持,使学生掌握适用的阅读方法。

2.重视对新型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科学技术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的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的运用先进教学设备,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促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者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影像、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借助图文并茂、声文并茂的阅读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生进行话剧编排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借助音频、视频、影像烘托氛围,保证演出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3.重视教学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其思维方式、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小学生,在参与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此,教学工作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观察、深入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实施因材施教,确保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全面性,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给予全面、充分的指导;针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还会给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以及思维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结合反馈信息对阅读教学工作加以调整,保证阅读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当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服务学生们,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桂英,郝建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研究[J].北极光,2016(10):137.

[2] 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85-87.

[3] 庞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46-46.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