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段数学的预习方法

2016-10-21 00:39刘新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学

刘新华

摘 要:课前的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常规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并且是重要的环节。小学数学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手段变革的环境,我觉得应该从学习的第一步也就是课前预习抓起,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首要技能与手段,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 预习设计 预习观 指导意见

一、在预习设计上要追求合理性、有针对性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程中的有关问题,相关概念。并且有能力的同学还能了解到本课的重难点,”所以说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和对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数学学科是比较特殊的额学科,知识之间是链条式式的关系,新旧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了,无论怎么样的预习手段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师的有效布置。低年段的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预习方法不宜过分繁琐,越容易越是小学生比较兴趣的方面越容易达到效果,这是预习的合理性,而高年段的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和自己的心理特点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学生可以存在自主的发散思维,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待这部分学生布置预习要有针对性,我们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方法很多,但是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其次,在预习的问题设计上要有层次,且有针对性。最后,如果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预习能流利后要把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在预习中解决问题。

二、教师如何合理设计预习构建预习观

教师要明确如何合理的设计预习,并且形成预习观,我个人认为可以将“预习观”分为传统预习观和新式预习观两种形式。传统的预习观在上课前,翻看一下将要学习的教材,对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画一画,这种预习观虽然存在着很多预习中的缺点但也还是有值得提倡和借鉴的地方,至少它能基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的习惯。

新式预习观我觉得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还有生活实际布置预习任务,要把预习当做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活动。打个比方说:查看家里每个月的电表示数;燃气的使用量;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等实际问题。这可以说是新课程理念支配下的预习观。它是学生带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背景来预习的,有着自己亲身的体验和第一手的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能使课堂上的交流更深刻、更贴近生活,还能使数学和日常生活更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更能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我在上《用电小管家》一课时,我在课前就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任务:1、观察家里的电费帐单,2对比本月和上个月的用电量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前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和计算,学生在课上大胆的交流了自己准备好的数据,对于上月抄见数、本月抄见数、进行交流和讨论。有了对利用小数的知识对电费进行正确计算和估算并且还对比了各自家庭的月用电量,提出了节约能源的想法,这是我在课前都没有想到的。所以说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平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在数学预习中要给与学生明确的指导意见

1.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首先要通读学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做重点的标注。为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百分数的认识》。学生就画、圈了以下内容:百分号,百分数的写法, 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定义以及百分数的别称。像84%,28%,90%,117.5%…这样的数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预习《圆的认识》时学生各自准备生活中不同的“圆”直观的去感受并尝试找出圆心、半径、直径、甚至有些同学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字母表达式,从生活中抽离出圆,又回归于生活,为高效课堂的开展铺设了先行之路。

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这一类的问题可以让大胆的利用生活的常识进行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类问题容,可以首先从问题出发,在生活当当中查找答案,自己尝试用生活经验去看待问题、从而解答问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进行对比,这样就算是解答错误,也可以加深对问题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从实际出发可以让学生更加能把知识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以大胆的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让学生尝试练习,自己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例如预习《绘制校园平面图》时,学生搜集了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并且在网络中查找了不同建筑物的平面图。初步了解了绘制平面图的要点,学会收集必要的平面信息,甚至在預习中发现难点即:如何确定这幅图的比例尺。小组成员在预习的过程中争论不休,一直无法突破瓶颈,采用多种方法寻求答案,甚至在小组汇报时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显著特点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经过了自己的预习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并且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在预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对新知识时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便于课堂教学时抓住重、说难点和课堂学习情况分布,更好的完成教学。

预习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提,可以有效的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很多的学者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习方法,比如说带着问题的预习,抓住生活实际的预习、扫除障碍的预习等等,这些都是预习的方法,那么如何选择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的,也是学生积极渴求的,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不在是学习中的主人翁,那么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预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了解程度,以便的确定课上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边交流活动的场所,让学生真真正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猜你喜欢
数学
我们爱数学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简:我心中的数学
美:我心中的数学
寻找另一半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