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10-21 05:39田耕杨积琴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想象力课件兴趣

田耕 杨积琴

摘 要:新形式下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有些观点和方法,迫使教师正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充实自己以便于更好的服务教学,在教学中力求不断创新,学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大胆利用现有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所涉及的场景,更新教育理念。

關键词:兴趣 课件 多媒体 想象力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个教育家曾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用音乐激趣导入)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重要的是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师生问好之后,即放《月光曲》乐曲,声音由弱到强,由强到弱,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深沉地语气说;“一百年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致艾丽斯》。同学们想听他其他的乐曲吗?那么我们就一起再来听听他的《月光曲》。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电教煤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这需要正确利用多媒体,把握多媒体的辅助手段而不能成为主要手段。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的激发并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说话能力。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激发并培养学生想象力又极其有利。比如运用在唐诗宋词中,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词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一下是我具体运用的情况:

1.文字输入及修饰

利用PowerPoint多媒体大纲模式,将事先编制的大纲按照程序,逐一对每一幅幻灯片进行文字输入,内容包需要讲解的诗词、有关诗词的背景解释等;在幻灯片模式中,对该片的文字进行修饰,让它与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2.动画效果

在多媒体动画功能的辅助下,对输入和修饰好的诗词及有关解释,逐字逐句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文字产生动感。

3.图像背景

图像背景设置是将一个图像文件设置为一幅幻灯片的背景.使幻灯片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与文字,主要是诗词互为衬托,如,《送元二使安西》的图像背景可以是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此情此景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

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而且还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使学生通过电脑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学生对作者沿途看到的景象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教师经过选辑录像,再制成课件。学生观赏到了青海湖的风景,就有了感性认识,因而容易入境,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之后,再让学生观看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配以溪流的声音,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到了溪水状态的变化,听到溪声调子的变化,犹如身临其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看课件听课件中的声响,读课文,说自己的意见,乐在其中。

结语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转变教育观念,实施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言而喻,“多媒体教学”是解决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我们应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创设多媒体语文教学情景,走出一条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新路,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郑艳敏.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阅读:中下,2012(10):316.

[2]张月巧.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3(2):123.

猜你喜欢
想象力课件兴趣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想象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