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6-10-21 06:13董素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董素敏

摘 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完善自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才能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 认知自我 顺应环境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状态。[1]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2]所谓情感,指的是人受外界刺激所表现出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它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感染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和学生的交往中,除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纠正和管理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情感智商,使他们人格得到完整的发展。

这些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认识能力以及外界环境都有很大关系。

去年我接手的高三毕业班是理科普通班,由于升入高二、高三时经过两轮筛选,落入普通班的学生都比较差。主要面临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学生整体素质低下,知识基础薄弱,难以调教;二是学生自己觉得在这样的班级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对学习失去信心;三是不少家长对小孩也不抱多大希望,好歹混张毕业证书;四是有的老师认为教这样的班级苦吃了不少,到头来要名没名,要利没利,心理上极不平衡;五是在有些人看来,你那个班级也叫高三,还不是带学生玩玩,甚至被当作谈笑的材料。可想而知我的压力非常大,最担心的是愧对班级的六十几名同学,和家长不好交待。事已至此,打退堂鼓不是我的个性,只有直面现实,想方设法走出困境,明年考好考差且不论,关键是要做到尽职尽责,问心无愧。

经过一番思考和分析,我认为要解决目前学生情绪低落的问题,首先必须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九月初,我认认真真地召开了一次以“认清自身价值”为主题的班会。在会上,我和同学们客观分析了班级的情况,并列举当时高一、高二滚动时普通班有不少同学升入重点班的实例,找出我们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拟定了自己的治班方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认清自身价值,配合我们班的任课老师,奋力拼搏九个月,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同学们也群情激昂,纷纷表示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出常人不能出的力,圆满完成自己的学业。悲观的情绪,沉闷的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高三學生已趋于成年,感知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思维活动已能逐步摆脱具体的经验的限制,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一定的看法。针对这些特点,我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实行学生自治。班级干部明确分工,每周由一名班干值周,另配两名同学逐日填写《住校生出勤登记表》、《走读生出勤登记表》,卫生委、体育委各管一块,周日班干碰头,汇报一周情况,然后由值周班干在班会课上通报,学生对班级管理或任课老师有什么建议或要求也一律由班干负责沟通。班干也能创造性开展工作,组织召开“同一首歌”主题班会,自编文艺节目参加校元旦汇演。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各项工作已走上正轨,学习气氛空前浓厚,在校德育考评中,我班名列年级第二,被评为“文明班级”,文化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高中学生由于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掌握了一些系统的科学知识,因而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不够准确、深刻的,有时甚至是片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进行正确疏导,教育他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我们高三学生正面临着严峻的高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透不过气来,往往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有时甚至导致厌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要素都在产生一定的力,但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之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诸要素之间的实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合力”[3]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一次月考后,有几位同学本来分班时成绩位于班级前茅,这次却出现严重滑坡,他们表现出忧心忡忡,上课提问时反应迟钝。发现这一苗头后,我立即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跟他们讲,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因为他们均认清了自己的弱点,为此自卑,但不为此自弃。而是为克服它,为改变劣势为不甘人后而奋斗。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做到这一点。紧接着又在全班开展大讨论,帮助大家调整心态,这次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不代表永远上不去,要查找失败原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奋斗的目标,活就要活出个样子来。通过一番教育、鼓励,同学们又一次从沉沦中清醒,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大了,全班正朝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引导教育学生,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还要用一颗慈父良母般的心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这样才能得到全体同学认可,教学工作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班有一名女生,在她幼年时父亲就去世,后来母亲又改嫁他乡,如今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她的内心很痛苦。我从她的作文中得知这一情况,首先对她进行安慰,劝她好好学习,并从各方面关心照顾她,同时号召全班同学尊敬、爱护每一位弱者,使这位同学深受感动,微笑重新回到她的脸上,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平时我们的学生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知道总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的,我都要把他带到校医室治疗。为方便同学在早晚有特殊情况能迅速和我取得联系,还买了电话卡放在住校班干身边,解除了他们的许多烦恼,使大家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师生的心贴近了,增加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一些过去不安心学习、寻求刺激的同学也从根本上有了好转,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我从自己平凡的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我们工作时就会感到特别轻松、愉快,收到的成效也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李 红《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伍棠棣 李伯黍 吴福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2月第一版)

[3]朱德全 易连元《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