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研究

2016-10-21 06:13郭云海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感性个性初中语文

郭云海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初中語文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优化提供了有利契机。本文首先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展开简要分析,进而进一步探讨初中语文感性与个性教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感性 个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严重限制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无法达到初中语文教学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感性色彩,初中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学习兴趣的低落。强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性化与个性化,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案的实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感性化与个性化教学的重视,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加快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感性色彩

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特殊性,它是感性的、形象的、具有丰富情感性的人文学科。但是,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语文教学的感性色彩,在教学过程中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忽视了初中生的接受能力与阶段性认知规律,加大了初中生的理解难度,同时降低了语文学科的情感启发效果,从而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由于长期受应试思想的干扰,初中语文教师更看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因此将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解题训练与考查背诵上面,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以文字信息为主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致学生阅读水平低下,写作缺乏个性。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考试分数的最大化,往往要求学生背诵范文模板,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写作方法与写作习惯,导致初中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加剧了学生对作文工具书的依赖。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个性色彩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个性化色彩,从而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极强,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教师的权威形象,不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尤其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而是要求学生按照解题的固定思路对文章展开单一性解读,学生的创新思路不仅得不到初中语文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往往还会遭到初中语文教师的打击和纠正,严重打击了初中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个性化思维,难以提高初中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初中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便是记忆策略,初中语文教师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综合培养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发展极不均衡,不利于形成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感性与个性教学的方法策略

1.确立学生主体性,开展个性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构建初中语文个性化与人性化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师职能与教师形象,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是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学生形成教学相长的互动式师生关系,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个性化解读,并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促进初中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通过问答法与游戏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教学默契,使初中生信任语文教师,喜欢语文教师,从而热爱语文教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热情,为学生创设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发言权,从而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1]。

2.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创设感性化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化色彩,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形式表现出来,使枯燥的文字知识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相结合,降低初中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初中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将语文教学内容以影音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极具感染力的音、画、境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走入教学氛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内驱力,从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化教学。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初中语文交互式课堂,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使学生在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够实现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意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语文教学还原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生活化教学素材,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从而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性化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2]。

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性化与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教学形式,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可感性,同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与个性化,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靳娜.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5(19):186.

[2]薛春慧.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情感读本,2016(29):85.

猜你喜欢
感性个性初中语文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