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地理学在中学地理课中的渗透初探

2016-10-21 06:13李晓明李晓东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渗透

李晓明 李晓东

摘 要: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很少有人提出要渗透历史地理学知识,但从中学地理课教学实践及地理学学科特点角度分析,在中学地理课中渗透历史地理学不仅可能,还非常必要。为此,本文在分析中学地理课中渗透历史地理学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具体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 历史地理学 渗透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中各类地理问题的学科,尤其关注历史中地理演变及地理过程[1]。其不仅具有地理学科特点,还具有历史学科特点,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同时,与地理学科一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此,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历史地理学的渗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学地理课中渗透历史地理学的必要性

历史地理学的核心理念为全时空理念、人地互动理念。这两种理念对地理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角度分析,需加大中学地理课中历史地理学的渗透力度。一般而言,传统地理学比较重视“空间”,对“时间”有所忽视;历史学比较重视“时间”,对“空间”有所忽视。而历史地理学则是将“空间”、“时间”进行了有机结合。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教育的主要理念,进而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时间观教育,还要加强空间观教育[2]。为此,通过历史地理学理念的渗透,可有效达成上述目标,用发展眼光看待地理环境,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除此之外,在地理学中还要重视历史地理学人文属性的体现。在现代地理教育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为此,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通过渗透历史地理学知识,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地理课中渗透历史地理学的具体策略

1.加强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有机融合

要想在中学地理课中渗透历史地理学,就要在地理课教学中不断丰富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内容,并加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地理环境特性的联系,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与时空中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对地理问题予以深化,增强理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进而明确其重要性,自发的爱护环境、美化环境[3]。

一般而言,地理學主要是对空间进行研究,而通过历史地理学的渗透,可让学生对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地理环境进行了解;可告诉学生各历史时期疆域、行政区划及变迁;可让学生知道各历史时期的地名、地理概念。在地理课中,多数地理要素均存在于历史时期中,进而要求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有机融合,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行政区划地名,可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向学生介绍各行政区划地名的由来,涉及内容非常广,如河流、山川等地理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地名、地理概念的理解,进而更好的学习与运用地理知识。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多数地理现象均存在于历史时期中,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地理现象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知识的运用,从而对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最大限度的为现实生活、生产提供服务。比如,我国古代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震荡在一定程度上和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气候变化内容时,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而产生民族冲突。在教学农作物发展时,可将农作物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进行联系。因为文明起源某地,与其农业起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加强农作物和地理条件的优化结合,才可以促进物质生产发展,进而产生文明。所以,我国可称之为小米文明,印度、埃及可称之为小麦文明。当教学西北沙漠有关知识时,可联想古楼兰文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楼兰发展,但古楼兰开发过度,导致环境无法承载,进而出现生态悲剧,致使古楼兰文明神秘消失。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在自然环境开发中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非常必要。

2.加强历史地图的运用

历史地图可以用特定地图语言再现历史,非常简明,并且其图形信息能够实现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更加直观、形象,通过和教材的结合,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应用价值非常高[4]。此外,历史地图重点不在于静态地理学信息的展现,而是动态、发展历史学信息的展现。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欲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行政区划的内容时,可根据地名由来介绍历史上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让学生了解行政区划演变和经济发展、政治制度、自然环境、文化发展的关系。又比如,在教学洞庭湖、鄱阳湖的内容时,可利用其变迁地图,让学生通过比较湖泊面积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情况进行了解,进而更好的掌握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总的来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历史地图的运用,不仅符合社会发展与考试形式改革的需求,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全面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指挥者与设计者,也是学生智慧与心灵的启迪者与塑造者[5]。所以,一定要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历史地理学的渗透。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备课,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进而在此基础上予以拓展,深入联系历史地理学知识,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地理课中渗透历史地理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予以高度重视,进而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策略,以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超.课程、专业设置与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J].齐鲁学刊,2014(1):34-42.

[2]石红娟,朱宝鹏.历史地理视角构建别样课堂——以高中区域地理为例[J].地理教育,2013(5):27-28.

[3]宋颢.中学地理课例研修课程的特点与构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3-46.

[4]高丽娟.中学地理课程中地形特征认知结构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2):30-32.

[5]葛杰.中学地理课生成性教学的切入点[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1):27-27.

猜你喜欢
渗透
幼儿园课程渗透美术内容的教学策略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