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普及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016-10-21 07:08罗思瑶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艺术

罗思瑶

摘 要: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表现艺术,是以舞者的身體动作为承载,表现艺术的思想特性和审美特性,是一项较为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展舞蹈普及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在舞蹈普及教育实践当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整改。本文立足舞蹈教学实践,分析舞蹈普及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舞蹈 艺术 舞蹈教育 教育普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艺术教育体系中,舞蹈学科占有重要的位置,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高艺术审美能力[1]。在舞蹈教育普及过程当中,仍存在着观念偏差、师资不足、设备缺位等现实问题,亟待整改。针对舞蹈教育普及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效的普及教育路径,是发挥舞蹈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

一、舞蹈教育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科地位相对较低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舞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类科目,但是在舞蹈教育普及过程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全日制中小学内,开设舞蹈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即使开设了舞蹈课程,课时比例也非常小[2]。在教育课程设置中,美术和音乐是传统艺术课程,虽然近年来舞蹈学科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重视,但是还没有上升到重要学科的位置,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很多学校在开设舞蹈课程的时候,在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模式上,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舞蹈教育普及成效不足。

2.舞蹈教学设施紧缺

在我国众多中小学中,拥有专业舞蹈教学设施和场所的学校并不多。在城市学校中,部分学校有自己的舞蹈练习场所,并配备了一定的舞蹈设施,但是在县城和农村的中小学内,舞蹈教学设施却严重紧缺,舞蹈教学条件较差。除了必要的硬件外,由于对于学科重视程度不足,关于舞蹈的书籍和影音资料也存在着不足的情况。

3.舞蹈普及教育师资不足

在舞蹈教育普及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师资不足的情况。由于学校对于舞蹈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师资配置及人才引进上,舞蹈学科能够获得的资源并不多。在学校里,很多舞蹈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很多教师都是由器乐或者声乐老师转行而来,或者由这些老师兼职,不利于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3]。此外,很多科班出身的舞蹈专业毕业生,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没有服务舞蹈普及教育的意识,导致了人才的紧缺。

4.缺乏锻炼检验平台

近年来,我国艺术类竞赛活动逐渐增多,为艺术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但是,由于场地、受众 、经费的限制,现在很多学校都热衷于搞音乐类比赛活动,在数量上,舞蹈比赛数量远远少于音乐类活动,这对于普及舞蹈艺术十分不利,产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舞蹈受众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开展舞蹈比赛,对于场地、设备、服装等要求相对较高。这样一来,就不能为舞蹈学习人员提供足够的锻炼、检验、展示的机会,不利于舞蹈教育的普及发展。

二、解决舞蹈教育普及问题的具体对策

1.设置专门舞蹈课程

要想提升舞蹈学科地位,普及舞蹈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设置专门的舞蹈课程,通过开设舞蹈课程,可以保障学生学习时间,同时可以让学生接受更为系统的舞蹈教育。普及舞蹈教育,要重视学生对于舞蹈的感情培养,设立课程可以有效提升舞蹈学科地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舞蹈,感受舞蹈的独特魅力,进而实现良性循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舞蹈学习当中来[4]。从学科特点来看,舞蹈教育是一个渐进的普及过程,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要强化课程设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践行“生本理念”,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舞蹈培训,提高学生舞蹈水平。

2.将舞蹈教育与体育学科结合

在普及舞蹈教育过程当中,可以将舞蹈学科与体育学科有机结合,在体育学科中融入舞蹈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是现代体育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舞蹈元素,可以实现体育学科和舞蹈学科的共同发展,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很多女同学在体育课程中经常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开展舞蹈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推动了舞蹈学科的发展。

3.普及课间舞蹈教育

在舞蹈普及教育当中,开展课间舞蹈教育,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设想。通过课间游戏的方式,开展舞蹈教学,是一种提升舞蹈教学效能的间接形式。从目前低年级学生的课间活动来看,一般都是踢毽子、跳房子等常规活动,很少见到舞蹈类游戏的身影。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间活动契机,创新舞蹈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提高舞蹈教学效果。举例来说,可以设计类似“打电话”这样的舞蹈游戏,首先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一个小组大概6个人左右,让6名学生围城一个圆圈,然后教师为学生选定游戏主题,让第一个学生用身体一个部位将游戏主题表现出来,在表演结束的时候,学生可以用身体接触另一位学生的身体,被碰到的同学,就要发明一种新的表演方式,而且不能和前面的同学相同。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强化学生肢体平衡性。在开展舞蹈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游戏主题,同时帮助学生矫正不标准或者危险的动作,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舞蹈的韵律美感[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中,舞蹈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普及舞蹈教育,提升舞蹈学科地位,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举措。在舞蹈教育普及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措并举,从不同角度切入,完善舞蹈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切实发挥舞蹈学科功能,完善我国艺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娜.舞蹈教育普及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西江月,2012(35):80.

[2]李岚.由美国普及型舞蹈教育看我国舞蹈教育的普及[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3):85-86.

[3]张玥.浅谈中小学舞蹈教育普及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6(3):76-77.

[4]王华茹.普及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3(18):223-224.

[5]王菲.普及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大众文艺,2016(21):212-213.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舞蹈艺术
舞蹈课
纸的艺术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雪地上的舞蹈
爆笑街头艺术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