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2016-10-21 04:10祁娅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习惯因材施教

祁娅

【摘 要】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走上讲台七年有余,在这七年的数学教学生涯里,我从刚上班的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应对自如。这得益于我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思进而逐步的积累教学经验,给我今后的数学教学创造财富,现就我教学中的切身体会浅谈一下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非常认同,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有了兴趣,那么就会有动力去学习去探索,数学学习尤如此,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学习习惯;激发;因材施教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学习习惯

打了上课预备铃之后,学生就要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安静下来,拿出本节课的书和文具,端正的坐好,静下心来等待老师来上课,这样的话,老师一走进课堂发现同学们都做好了课前准备,也就可以更好更快的进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去了,学生们也会更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那么,这节课的课堂效率肯定会更高,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这预备两分钟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上课时听讲的学习习惯

1.上课时候应该时刻保持端正的坐姿,背挺直,头要抬起来,双手都要放在桌面上,这是上课保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的前提;

2.上课的时候要时刻跟上老师的步伐,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上课的时候不要开小差不要发呆或者讲小话违反课堂纪律,如有人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适当的做出提醒,短暂停下教学活动或者点这个同学起来回答一下问题,让他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听讲,要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那里去。

3.要提醒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点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去,做到及时做笔记,这样可以很好的梳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做到高效吸收。

(三)培养学生做作业的学习习惯

做作业是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反馈,所以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有的孩子不想认真做作业,抄袭或者一味地上网查答案是肯定不允许的,这样对自己有害无益,长期下去很可怕,還会对班风学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作业一定要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真实反馈,这样便于老师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在后续教学中查漏补缺。

2.数学题特别是几何题逻辑关系需要很严谨,因此要求学生们要注意解题格式,做到严谨有逻辑,有的孩子不认真做,解答题不写过程直接写答案,这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所以,在做作业时一定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时机。

3.可以给学生做作业适当的规定一下时间,比如说课堂作业,一节课40分钟内必须要完成多少,让学生有一个时间观念,他就会全神贯注的做作业,不然有的孩子容易拖拖拉拉,或者做一会儿玩一会儿。

4.要想学生认真地对待作业这就要求老师们更要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每天要尽可能的做到全批全改,而且要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对做得差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并单独找他订正,这样的话,学生就不敢怠慢作业了,因为老师会非常关注。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对待作业的好习惯。

二、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了,学习就会更有动力,上课就能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问题,表现也越来越好了,那他离成功学好数学就不远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数学的前提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自然就会喜欢听你上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前提。有的老师一板一眼,或是对学生一味地批评斥责,或是上课枯燥无味,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这个数学老师很可怕很反感,也觉得数学课索然无趣。好的数学老师应该是跟学生的距离张弛有度,让学生觉得又敬又爱,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高的情怀和素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亦或是孩子,一切出发点都是为学生出发,让学生能感觉到老师是真正的为他考虑为他好的,让学生对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心存感激。有了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以最大的兴趣去参与教学。

(二)课堂上的情景设置是学生喜欢数学的根本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首先要深挖教材,巧设悬念情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会一开始就设下悬念: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这种悬念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学生能积极思考,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真正成了探究的主人。

(三)成功的学习体验是学生喜欢数学的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也认为:一个人一旦体验到一次成功了,就会再内心激起他后续无穷的信念和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观察细致做个有心人,在学生取得了进步或者好成绩时,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和表扬,也许你的一句“你今天的家庭作业做得非常认真!”“你在黑板上的板书字迹非常漂亮!”“你这次小测试比上次有明显进步!”“这节课全班的纪律非常好!”这样一些简单的话语会在孩子们心中激起成功地小浪花,从而让孩子们有更进一步做好的动力。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且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我们都要关注到,更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出每个学生最大的光芒。

(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首先;要创建机会均等的训练环境。所谓机会均等就是从全体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训练条件与机会,使他们都达到训练标准。“民主”是新课程的核心,他将人格平等作为民主化的前提,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其次;不歧视差生。当前,在有的学校还有分快慢班的现象,这其实在学生心理是埋下了深深的一道隔膜,慢班的学生会感觉到学校或者老师对他们是不是不够重视。有的班级里所谓的“差生”心理阴影会更大,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要对每个学生充满关爱,做到平等。

(二)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第一条建议就提到这个问题。其中的一段文字,让我感受颇深:“学习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学情和特点,对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评价体系,优生可以激励他更加优秀,中等生可以鞭策他向优生看齐,学困生可以鼓励他每天多一点进步,总之是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做到突破自我。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我们教师开展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参与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学生也会一天天不断进步。让我们一起爱上“兴趣”这个“好老师”吧!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5

[2]高万祥.兴趣是门好学问——读《梁启超传》[J].新教育时代,2013,(2):62-63

[3]邓云.创设情境 巧妙导入[J].西江教育论丛.2005(01)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习惯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