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听瀑》教学片断之浅思

2016-10-21 17:32沈利峰
新课程·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用词比喻板书

沈利峰

【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选学课文《黄果树听瀑》教学片段:

师:有关“听瀑”的句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按照顺序找出来了。但是简简单单的瀑布声,作者为什么能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

(生沉默)

师:同样表示声音响亮,作者用了“渐近渐响”“人喧马啸”“响遏行云”“如雷轰鸣”“訇然作响”等不同的词语,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多么——

生:丰富。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下子就发现了作者的第一个写作手法——用词丰富。(板书:用词丰富)那么谁发现了作者的第二个写作手法呢?

生:作者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那么作者都把这些声音比作了什么呢?

(生答略)

师:在不同的地方听不同的瀑布声,把不同的瀑布声比作不同的场景,可见作者的比喻用得多么恰到好处。(板书:恰用比喻)。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除了恰到好处的比喻,作者还展开了恰到好处的联想。

师:你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太棒了。

(在“恰用比喻”补充上板书“联想”,并指导学生朗读作者联想的内容。)

师:作者妙笔生花的寫作手法还有吗?

(生沉默)

师:让我们再来看第一句话,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思考在我的朗读中,哪些词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生:刚才老师在朗读时,关注了“飘来、拂过、涌漫、盖过、只存下”等一连串的动词,而且读得越来越有力量,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的渐近渐响。

师:你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那么从这些词语里,你感受到作者用词除了丰富还有什么吗?

生:准确。

(师表扬,在“用词丰富”补充上板书“准确”。)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了作者能把文章写生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用词丰富准确,恰用比喻联想。谁能用今天所学的写作方法来评一评这一句话。(出示句子)

生:我感觉作者用词重复单一了。

师:你一下子找出了它的问题,那么你能用上我们刚才所学的几个表示声音的词以及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曾经学过的表示声音的词语试着来改一改吗?(出示词语)

(生答略)

师:你听听,刚才同学们用上了不同的表示声音的词语,使句子一下子听起来也变得生动了,可见用词丰富是多么重要啊。

师:这句话又有什么问题呢?(出示句子)

生:比喻不恰当。

师:一下子找出了问题所在,谁来帮助修改一下?

(生答略)

师:这位同学改的句子不但使比喻更恰当了,还加了自己的联想,太有文采了!

师:同学们,通过修改刚才的两句话,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用词丰富准确,恰用比喻联想的重要性。让我们再看以下几张图片,这是老师上星期去爬山的时候拍到的一组图片,请问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答略)

师:看着这些图片,你又听到了什么呢?(稍停顿)回到家的时候,我也以听的角度写了几句话。(出示句子,老师配乐诵读。)能评价一下老师写的这一段《听枫》吗?

师:同学们,其实习作一点都不难,只要你牢牢记住“用词丰富准确,恰用比喻联想”的诀窍,你也定能妙生花。接下来,请大家选取屏幕上其中的一幅或多幅图,来写一段《听雨》。

【浅思】

上述案例,是我执教《黄果树听瀑》的核心,是基于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思想而设计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听瀑的五句话,找一找,读一读,特别是把五句话整体呈现,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瀑布的气势恢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为什么能把简单的声音写得如此生动。当我刚把问题抛出去的时候,学生的沉默显然表明他们不明白我提问的意图。在我做了适当引导之后,学生的思维马上就集中到课文的表达方式上并且说得很好,可见我的预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次次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之后,我出示了两句病句,让学生修改,目的就是巩固作者的写作手法,边修改边进步,为读写结合做好进一步的铺垫。之后,我出示一组图片,由老师配乐深情诵读自己所写的文字,让学生评一评,学生的确很好地运用了课堂所学的习作手法进行了回答,既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又因教师自己的例子激发起习作的兴趣。

但是,通过观察学生《听雨》的课堂习作,大多数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得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但少有精彩文笔。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没错,但既要让学生习得作者用词丰富准确,又要让学生感悟作者恰用比喻联想,这一教学目标是不是过于宽泛了,以致学生在写《听雨》的时候,被太多的目标条件束缚,反没了目标,乱了思绪。可见,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要做到要求明确且集中。

其次,反思自己布置的《听雨》习作训练点,这个训练点的设计本身是不是一个错误?它或超越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或因《听瀑》到《听雨》的迁移过快了。因此,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要建立在孩子已有生活与学习经验之上。

再次,就算我布置的《听雨》习作训练点可行,就算明确且集中地要求学生运用联想习作,我也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展开恰当的联想,我们可以联想雨的大小,雨的声音,雨的颜色,雨的温度,雨的心情,相信当时如果我再做一下适当的提醒,或许学生的习作会有更出色的精彩。所以,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要给予学生仿写的样本或足够的引导。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用词比喻板书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比喻最爱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汪曾祺小说的用词特点赏析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