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堂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6-10-21 20:11叶健平
青年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政治课堂教学

叶健平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代的教育,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过去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帮助学生正确查找和使用有益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青少年与时代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增强抗拒不良事物的免疫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政治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心理教育

俗话说: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在学科教学工作中,除了注意知识的教学,也应注重学生人格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心灵的天空充满阳光。在教学工作中,常会发现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抑郁心理等等。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更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践,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学科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的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准确性、循循善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旨是通过说理和文字媒体给予学生帮助启发,使其内心梗阻的地方通畅起来。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准确判断,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摆事实说道理来教育学生,在政治教学中,把近期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因中学生上网而引发的事件资料搜集整理起来进行分析,面对学生咨询和异常行为时,可以进行科学、准确、有效的心理教育。学生个体的良好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敢于发表见解,乐与人处。合理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上进心,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节情绪。从而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课堂环境,十分有利于教学。

二、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驱散消极的自卑心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因为家庭、学习、自身等原因,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变态的自尊,几乎所有严重自卑者都性格内向,他们感情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卑感起源于幼年时期,是个体由于觉得自己无能而产生的痛苦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的心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心。

1、分析原因。了解自己的恐惧不安,自认不行到底是怎样引起的,查明原因,是克服自卑的第一步。

2、加快步伐,自信滋长。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是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短路。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就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3、关心、鼓励、赞扬、帮扶。对于自卑心理的学生,多关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表扬,给予鼓励,增强自信。

三、引导学生正视学习中的抑郁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失败而感到痛苦、恐惧、自卑、自责。心理医生断言,心理疾病对中学生自身生存和健康的威胁,将远远大于生理疾病。那么,中学生产生抑郁的原因有哪些呢?

1、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抑郁的性格与家庭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家庭环境不健全,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等因素,对学生的性格形成都会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缺失正确的自我认识。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难以正确认识、评价自我和社会。他们脑海中往往存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幻想和现实发生矛盾,便会产生挫折感。由于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就容易变得忧虑和苦闷。

3、人际关系交往的贫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日前,许多中学生身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的时间几乎全用到繁重的学业上,无暇顾及同学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生活的单调乏味,极容易诱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的情绪,进一步导致抑郁情绪。除此之外,中学生的抑郁心理还受社会的压力、成长经历、教育缺失、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代的教育,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政治教师要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政治课堂教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