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问题

2016-10-21 21:00芮秀珍
青年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笔者德育教育

芮秀珍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以何种姿态介入其形成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是影响高中学校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重大因素。高中生个性差异和知识结构决定了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困难性和多样性,如何进行阶段性和持续性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以教师的激励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得以顺利实施的可行性方法与有效性进行探究和论证。

关鍵词:德育;教育;激励;方式方法;意义

一、引言

高中时代是许多人心中最忙碌也最充实、最矛盾也最坦然、最漫长也最短暂、最悲伤也最幸福、最荣耀也最低谷、最艰难也最美好的时光。时光是不可逆的,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最少的遗憾,得到最大的收获是每一位学子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在这一阶段充当着指路灯的关键作用,德育教育是否成功,良好的德育方式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正能量较多而副作用较少、运行对象较复杂而运行手段较多样、运行成本较低而运行收益较大的方法,是否值得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普遍运用是本文着重要探讨的问题。

二、激励教育及其方法

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内外因的统一和知性的统一。以尊重学生为首要前提,激发学生兴趣为重要先导,挖掘学生潜能为重大宗旨,始动于教师的激励教育思想,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完善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立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期学生健康、积极、正面、主动的成长与发展。

所谓激励教育法,指德育教育者从积极的鼓励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并捕捉学生身上的各种亮点和闪光点,不断扬其善救其失,反复激发受教育者的成功动机,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在潜力,主动追求更高远更宏伟的奋斗目标。

激励教育按照方式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目标激励法、榜样激励法、角色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情境激励法、媒体激励法、集体激励法、荣誉激励法、民族激励法、实践激励法等。不同的教育目的需要选择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激励方法的不同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三、激励教育案例及分析

政治学科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是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是德育最基本的问题。而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和对情感的珍惜、对环境的珍爱和对教育的重视等方面的问题,则更为具体和严峻。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后果隐患无穷。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理应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灯和前进途中的阶梯。

以下以笔者作为德育教师在展开德育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个别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甲是一名来自甘南临潭某村的农民家庭。藏族。成绩优异,但性格极为内向。多次因为和同学之间产生误解和矛盾消沉流泪,严重影响到学习质量和生活状态。在德育工作的展开中,该学生开始非常沉默拒绝谈话。笔者通过对其兴趣爱好的调查和特长的研究,利用上课进行针对性表扬以增强其信心,并在课余多次找其进行短时间小谈话,在不占用其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其个性,互相分享彼此的小故事,慢慢消除其对他人的戒备心理,帮助其培养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从高一到高三跟踪调查,该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变化很大,偶在校园相遇,看到其与同学并肩而行,非常阳光快乐。

学生乙是一名来自甘南合作市的工人家庭。汉族。成绩中上等。性格外向。家境较为优越。对待生活和学习都很有些漫不经心。引起笔者警觉的是该生对希特勒格外感兴趣。数次在课堂中利用发言机会例举希特勒事例。在感到震惊的同时笔者深深告诫自己不可人为的夸大事情,在不动声色的进行过几次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相关教育后,看到该生不为所动,笔者主动借阅其许多基调和平内容多样精彩的课外书籍(里面自然含有对希特勒及法西斯另一种解读的书籍),期冀其在主流价值观正确的浸染中逐渐远离或有破坏力的非正常力量的毒害。经过在班主任处侧面了解和反复的小谈话,笔者注意到该生不过是很希望拥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希特勒的“大名鼎鼎”让他感叹的只是单个人所能具备的惊人力量。笔者放下心来。在之后的互动中,笔者更发现其乐于助人,同学关系融洽,于是笔者常常引导其去帮助学习后进生,和同学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学生丙是一名来自兰州西固区的干部家庭。成绩中等,回族。个性非常突出。常常特立独行。在网络空间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其非常爱好炫耀优越的物质。笔者便在之后的课堂教育中反复举例强调要树立务实的人生观而不是享乐的人生观。在与同学和班主任的沟通中,发现该生非常聪明,也很乐于助人。于是通过德育师生关系的小谈话,笔者鼓励该生广泛交友,树立远大目标,脱离过多物质的诱惑,专心学习,为自己的成才路付出更多的努力。

学生丁是一名来自永登秦川的个企家庭。汉族。成绩优秀。性格乐观积极。在与该生的沟通交流中笔者发现该生人际关系非常融洽,生活学习非常规律快乐。在与该生的小谈话中,笔者分享了不少该生的小故事。而这些故事,也成为笔者鼓励和激发其他同学的身边的例子,但为了保护学生隐私,笔者但凡在其他场合提及都是称其为“有这么一些智慧的同学”。而该生在听到这样贴合自己的正面事例时也非常欣慰愉悦,更受鼓舞和感动,更加快乐的奋斗。

还有更多相似和典型的德育事例,在反复的互动和共同的成长中,激励教育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笔者自己。如何在教育和被教育中共同成长,是教育者必须要时时反思长期正视的问题。

四、激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持续进行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笔者通过与学生的反复沟通和交流,遇到比较典型的问题及运行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稍有误导极易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作为德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极为谨慎。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正确而可行的指引学生前进方向。在充当学生前进扶梯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做考虑。争取为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型人才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以便学生顺利投入到人生的下一个重要环节

接受系统优质的大学教育。

(二)学生心理十分敏感脆弱。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在学生不能很好的领会老师的爱护和纠正时,应该换多种方式,从学生的心理、爱好、梦想、习惯、特长、情感等方面人手,打消学生的戒备和抵触心理,与学生以平等成熟的角色进行交流,促使学生打开心扉,和教师沟通内心困惑和迷茫,主动积极的解决自身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为心灵减负的同时,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柔韧和坚强,轻松坦然的对待每天的学习和生活。

(三)学生极易急功近利和自暴自弃。不少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有一种不太符合客观规律的想法和做法。精神状态好的时候猛学习,甚至不惜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比如熬夜到深夜和不按时吃饭等;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放弃一切努力,每天消极怠工,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完成或拒绝上交,漠然面对身边的一切人事。针对这两种极端现象,德育教师必须走进学生内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解决问题。经常敦促学生对自己高要求严要求,不时检查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当学生出现比较反常的懈怠心理时,要及时疏导安抚。以预防问题为主,以解决问题为辅。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善始善终的习惯为目的,经常性的展开相应的德育教育。

五、结语

高中时代是许多人心中最忙碌也最充实、最矛盾也最坦然、最漫长也最短暂、最悲伤也最幸福、最荣耀也最低谷、最艰难也最美好的时光。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德育教育者与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父母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事实证明及时有效的德育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为关键的促进作用。激励教育的多样性和持续性使得德育工作者必须慎之又慎,在学生心灵中播下一颗爱与奋斗的种子,使得学生在即使在结束高中教育之后,依然可以笑对选择,笑对人生。

猜你喜欢
笔者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老师,别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