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①

2016-10-24 02:20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朱丽华
中国商论 2016年25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岗位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朱丽华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①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朱丽华

本文以职业能力结构“冰山层次模型”为理论依据,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公共课程三个课程平台,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的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

职业能力结构 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自本世纪初,我国许多高职院就开始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为我国的外贸行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外贸人才。然而,受对外贸易、经济的影响以及学生生源质量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不尽如人意。全国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指出,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行业相关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不太高,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起步时间较晚,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上过多地沿用了本科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的整体构建。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良好,英语应用能力较强,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掌握较好,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任务,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为专业人才的培养献计献策。吴国权认为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要按照工学结合要求确立“ABC+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将商务英语课程整合为内容贯通的模块。邓忠提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需从对应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运用、商务技能、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程的设置。笔者总结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从企业岗位群对应职业能力需求出发,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笔者经过综合分析与比较,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仅仅根据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需求设置课程,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设置因缺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的分析而导致理论依据不足,课程设置往往显得不够严谨、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结构的优化。

2 职业能力结构的内涵

多年来,人们对职业能力结构的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将职业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流派认为,人们从事该职业既需要专业技能与知识,也需要工作的积极性、独立性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还需要合适的工作方法与学习方法。姜大源认为,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我国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课题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李怀康用三种模型系统论述了这三种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即:冰山层次模型、模块集合模型、树干支撑模型。冰山层次模型说明了职业能力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模块集合模型说明职业能力模块的集合状况;树干支撑模型则说明职业能力结构相互支撑的关系。在冰山层次模型中,显露于水面的层次是职业特定能力,在水面下直接支持职业特定能力的层次是行业通用能力,可以容易地观察到,更深层次的能力则是核心能力,不太容易注意到,它是隐性的,位于冰山最深层,也是最宽厚的,支撑着整个能力结构体系。比较这三种职业能力结构模型,笔者更倾向于职业能力结构的“冰山层次模型”,即职业能力包含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冰山层次模型示意图

笔者认为,职业能力结构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的联结点,也应该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之一。

3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需求分析和学校近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笔者总结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去向:主要面向行政部门、商务公司、外贸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涉外酒店、旅游公司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行政助理、国际进出口贸易操作、商务(涉外)文秘、商务文本翻译、商务谈判、教育咨询或涉外酒店管理等相关工作。涉及的职业岗位群主要包括行政助理岗位群、商务助理岗位群以及商务翻译岗位群。通过对企业实地考察和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调查,笔者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岗位群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行政助理岗位群包括企业(外企)文员、外事接待、企业(外企)行政管理等岗位,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能熟悉应用和处理各种文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能组织策划并管理各项(外事)接待活动;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运用商务知识与商务礼仪进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等。

商务助理岗位群主要包括外贸公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营销专员、课程咨询与营销人员等岗位,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沟通能力;能进行基本的商业运作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具有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的能力;能进行商务函电写作处理;能进行商务沟通与谈判;能进行进出口业务单证缮制与处理;具有良好的商务管理与项目策划能力;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办公软件、并处理各种文档与文件;具有良好的人际协作与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涉外公关和分析综合能力;能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与组织营销策划活动;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等。

商务翻译岗位群包括商务口译和笔译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主要有: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能运用商务知识并进行中英文互译;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运用涉外商务知识和商务礼仪进行商务翻译活动;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办公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等。该岗位群对学生自身的中英文语言功底要求甚高,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成功进入该岗位群工作岗位。

根据职业能力结构冰山层次模型的基本特征,将上述多样而分散的职业能力进行整合与分析,形成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就业核心能力三层结构。普遍认为,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能力,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迁移性,对个人的发展和影响意义重大。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交流表达、数字运算、解决问题、与人合作、信息处理、革新创新、自我提高、外语应用等八方面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应的就业核心能力主要有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交流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与协调能力、分析解决并处理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处理能力、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学习与创造创新能力和数字运算与处理能力等。

图2 行业通用能力与专业方向课程 

行业通用能力是指在一个行业内通用的技能,主要面向一群工种和某种职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行业通用能力概括为:英语语言组织表达与应用能力、商务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商务沟通与交流表达能力、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能力、中英双语言互译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与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

职业特定能力是指在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上,在某个领域或方向上的专项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对应的专项能力主要有: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能力、单证缮制与处理能力、商务沟通与谈判能力、涉外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能力、国际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4 基于职业能力结构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必须以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依托,专业课程的设置以职业能力结构为理论支撑。基于职业能力结构的冰山层次理论模型。笔者以为,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可以从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公共课程三个课程平台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来实现学生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层次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4.1 行业通用能力与专业方向课程

行业通用能力主要通过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平台来培养。专业方向课程平台主要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基础课程,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与商务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图2所示。

4.2 职业特定能力与专业技术课程

笔者以为,职业特定能力位于冰山层次职业能力结构模型的顶层,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显性能力,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商务英语专业技术课程平台来实现。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具体职业特定能力,专业技术课程平台可设置的理论课程为:国际贸易、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涉外秘书、国际金融、旅游英语等。专业技术课程平台开设的实践课程:国际贸易操作实训、单证操作实训、外贸函电实训、商务谈判实训、专业顶岗实训与实习等。

4.3 核心能力与公共课程

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个人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的内化、迁移、整合及应用。核心能力位于职业能力结构冰山层次模型的底层,是整个职业能力结构的承载基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尤其是学生的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应融入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之中,也应贯穿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三年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公共课程平台作为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理论课程可设置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基础、大学体育、美学、企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中国文化概况、国际商务文化和商务沟通与礼仪等。实践课程平台开设:计算机操作实训、职业素养实训、求职面试实训等。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职业能力结构设置的三个课程平台应相互依托,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补充。根据学生特点设定课程学分与授课学期,并将课程与技能证书有效对接,学生在理论与实训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以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例如:剑桥商务英语初级或中级、口语口译、大学英语四六级、外贸跟单员、翻译(笔译)三级、国际商务师、英语导游证书等。课程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重视第一课堂教学,充分结合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专业技能的大赛,或举办校、院级技能竞赛与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展示与竞争的平台;同时要抓好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好与本专业对接的校内外企业实训实习基地,从而全方位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发展与需求提供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

[2] 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07(01).

[3] 吴国权.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4] 肖晗予.基于职业能力结构的职教课程模式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5).

[5] 蒋庆斌.职业能力结构化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6] 邓忠.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J].当代职业教育,2012(6).

F069

A

2096-0298(2016)09(a)-177-03

本文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职业能力结构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研究成果(GZYLX1213216)。

朱丽华(1980-),女,汉族,湖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岗位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浅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中高职衔接
商务休闲